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0-05-18吴利芬
吴利芬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神经功能
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偏瘫的严重程度,在临床上将其分为轻瘫、不完全偏瘫、全瘫等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轻瘫患者通常能够自主的运动,但走路会有上肢屈曲和下肢划圈等情况,全瘫患者则需要常年卧床,基本生活也无法保证自理,而不完全偏瘫则是介于轻瘫和全瘫二者之间的一种状态,患者偶尔能够自主的行走,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1、2]。本文研究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早期阶段接受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78例,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39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49-73岁,平均58.7±4.6岁;脑梗死病史1-13个月,平均4.4±0.8个月;偏瘫发生时间1-8个月,平均3.1±0.5个月;轻瘫18例,不完全偏瘫13例,全瘫8例;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47-76岁,平均58.5±4.7岁;脑梗死病史1-16个月,平均4.5±0.7个月;偏瘫发生时间1-8个月,平均3.3±0.6个月;轻瘫16例,不完全偏瘫14例,全瘫9例。数据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实施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1.2.1 西医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接受氧气吸入、抗感染、补液治疗,存在脑水肿的患者,可以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甘露醇注射液,以达到使水肿病变消除的目的,合并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要给予对症且有效的降压、降糖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用药剂量控制在80-100mg之间,每天用药一次。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每次用药100mL,每天用药两次,以两个星期为一个疗程。
1.2.2 中医治疗方法:① 针灸:取曲池穴、合谷穴、伏兔穴、阳陵泉、阴陵泉、手三里、足三里、内关穴、外关穴等穴位,选电针仪疏密波状态实施电针治疗,每次的持续治疗时间要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天进行一次治疗,连续十天。② 中药:主要方剂组成为黄芪60g,当归6g,赤芍5g,川芎4g,红花、地龙、桃仁各3g,阳虚、四肢发冷者加附片和桂枝,头昏者加钩藤和天麻,口眼歪斜者加全蝎、白附子、僵蚕、益智仁,上肢不遂者加葛根和羌活,下肢不遂者加地龙、怀牛膝、川续断、桑寄生。水煎服,每次取汁200mL,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以一个月为一疗程,用药两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的改善幅度;(2)脑梗死偏瘫治疗效果;(3)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总时间;(4)不良事件情况。
1.4 评价标准 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肌力完全恢复正常,或者提高程度非常明显,神志状态和语言功能均表现正常,日常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有效:治疗后患者的肌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神志状态和语言功能有部分恢复,日常生活中勉强能够自理。无效:治疗后,病情仍然没有任何好转和改善,或进一步加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够自理[3]。
NIHSS量表:主要从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指令、意识水平提问、凝视、视野、面瘫、上下肢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最高分为24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分数低于6分认定为神经功能恢复[4]。
Barthel评分量表:主要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日常生活、床椅移动、平地行走、上下楼梯10个方面,每项最高分为10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高[5]。
1.5 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 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数据。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的改善幅度 治疗组在治疗后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后生活质量Barthel评分高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腦梗死偏瘫治疗效果
治疗组脑梗死偏瘫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神经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总时间
治疗组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事件
治疗组不良事件仅发生1例(2.6%),少于对照组的5例(12.8%),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属于近年来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体指的是患者的局部脑血管出现明显的狭窄或阻塞病灶,从而导致脑部的供血状况严重不足,而脑组织由于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进而诱发坏死,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表现[6]。偏瘫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半身不遂,大多数患者都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病变而导致出现该症状,一侧上下肢、面部肌肉、舌肌下部等运动功能出现障碍是该类患者的主要特征性症状表现,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使其本人、家庭,乃至社会都承受巨大的负担。
脑梗死疾病在中医学理论当中属于“中风”疾病的范畴,其发病的主要机制在于风邪对患者机体造成侵害,导致气滞血瘀、筋脉失养,阴亏阳亢、劳倦内伤,又或者由于患者的日常饮食不节、痰热阻滞经络等原因而导致发病[7]。偏瘫症状的出现通常情况下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病机主要在于气虚血瘀、经络痹阻、肢体失养。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根据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具体病机,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为基本原则和目的对其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8]。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充分说明,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早期阶段接受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病情恢复时间,大幅度改善脑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使治疗的总有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建伟,聂容荣,李荣宗.中西医结合整体康复治疗脑梗死偏瘫50例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0):29-30.
[2] 纪翠霞.中西医结合方法应用于脑梗死后偏瘫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5):140-142.
[3] 韦玉鲁.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8):2112-2114.
[4] 赵海丰,周正国,曹积弘.针药并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偏瘫5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4):48-49.
[5] 辛志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9):163-167.
[6] 劉春宏, 朱建宁. 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3):141-143.
[7] 朱天云. 脑卒中患者行超早期康复护理对其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2):145-146.
[8] 隋鹏,姜晓芳.早期康复干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3):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