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临床观察
2020-05-18李娟
李娟
【关键词】 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麻醉苏醒护理;临床效果
腹部手术是临床常见手术方式,该种手术患者一般需给予其全麻,但在术后全麻苏醒期,易导致患者出现躁动情况,不仅易出现血压水平波动情况[1],同时增加创面出血量,引发术后气管痉挛,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效果,具体见下文。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收取时间段在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部手术患者,100例患者中,50例为观察组、50例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符合腹部手术的适应症[2];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脏器疾病以及精神疾病;存在其他恶性病变。
观察组年龄23岁-76岁,平均49.67±1.24岁,其中男45例、女5例。
对照组年龄24岁-76岁,平均50.66±1.82岁,其中男46例、女4例。
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P>0.05,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施基础护理操作。
观察组实施麻醉苏醒护理。
①在实施手术前,加强患者健康教育,使其能够对麻醉知识进行充分了解,并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健康安全手册等方式,使其能够对手术类型、导尿方式、麻醉类型进行了解。并加强与患者沟通,使其能够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使其负面情绪得以消除。②待手术结束后,应将患者送入麻醉苏醒室,在转运患者过程中,应固定患者身体,避免颠簸。合理摆放患者体位,防止由于体位不当或器械压迫所致的神经系统问题。同时需对患者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观察,由此保证静脉血液回流。③在实施手术治疗以及麻醉过程中,可与患者情况进行结合,给予其合理应用止痛、镇静药物,必要情况下给予其自控镇痛泵。加强监测每位患者动脉血气和生命体征,防止由于药物残留所致的呼吸道梗阻以及通气不足情况,使其呼吸道维持通畅,降低并发症风险[3]。
1.3观察指标
两组指标比较,包含苏醒时间和躁动评分、心率和血压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卡方/X2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2组苏醒时间和躁动评分
观察组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时间(66.56±1.24)min、躁动评分(128.87±2.36)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见表1:
2.2分析心率和血压水平
观察组腹部手术患者心率(75.55±1.22)次/min、收缩压(85.55±1.22)mmHg、舒张压(133.23±1.12)mmHg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3讨论
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腹部手术易增加人体机体损伤,而对于接受全麻的腹部手术患者,其在术后全麻苏醒期易出现不同程度疼痛感,进而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4]。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常见并发症类型,而在患者苏醒期,易导致其出现肢体不当、心率和血压升高情况,对患者预后十分不利。而通过加强其护理干预十分必要,通过实施麻醉苏醒护理,能够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得以提高,同时加强患者心理疏导,使其负面情绪得到改善[5]。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苏醒时间(66.56±1.24)min、躁动评分(128.87±2.36)分与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心率(75.55±1.22)次/min、收缩压(85.55±1.22)mmHg、舒张压(133.23±1.12)mmHg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改善其血压和心率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毕月丽,赵娅楠.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实施麻醉苏醒护理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3):61-62.
[2]魏岚,唐静.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6,8.
[3]丁佐梅.麻醉恢复室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1):126-128.
[4]孙晓红.循证护理在减少患儿七氟醚麻醉蘇醒期躁动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7):2644-2646.
[5]王晓峰.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