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血管疾病超声诊断探析
2020-05-18李红琼
李红琼
在临床上,所谓颈部血管疾病超声诊断主要是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通过彩超可以检查出大部分颈部血管疾病,如果平时察觉到自己的颈部有不适的感觉,就可以做颈部血管彩超检查,确认是否患上颈部血管类疾病。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并且操作也比较简单,根据检查结果可以辅助诊断多种颈部血管疾病。
頸部血管超声检查有什么作用?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可以及早发现颈部血管疾病,从而及早进行干预,这样可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其二是可以为医生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效的参考,可以是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其三是如果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有脑血管疾病,可以找出引发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其四是检查过程中无创伤,方便医生进行随访以及观察疗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适用于颈动脉瘤、椎动脉闭塞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颈部血管疾病。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方法
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时首先让被检查者保持仰卧的体位,将头部转向检查的对侧,充分裸露出被检查的位置。检查时采用的的探头频率应当保持在7~12MHz之间,从被检查者的颈根部探测,先探测颈总动脉近心端,然后将探头沿着血管向头侧开始移动,依次纵切扫描颈总动脉,跨过分叉处分别探测颈内以及颈外动脉,探头逐步向外移动,扫描椎动脉颈段,再横切进行连续移动扫查。检查过程中主要观察动脉的走行、血管壁变化、血管内膜,血管腔内有没有斑块、狭窄、闭塞等异常形态的情况,特别是颈总动脉的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起始段。测量的指标只要包括各个动脉内径、血流的速度以及中内膜的厚度等等。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都观察那些内容?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主要观察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二维
主要观察血管内膜、异常形态(比如斑块、狭窄、闭塞等)、内膜和中膜的厚度(IMT)以及测量斑块的大小,分析其性质。
其二,彩色多普勒
这主要观察被检查者的血流方向、有无充盈和缺损、血流中断或者倒流、狭窄、性质(层流、涡流以及湍流)。
其三,频谱多普勒
这主要观察血流流速形态,同时测量血流参数。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中常用血流参数有哪些?
其一,收缩期峰值流速(Vs)
收缩期峰值流速正常值大于60.1±13.4cm/s;狭窄低于50%时没有明显的变化,当狭窄高于50%时会收缩期峰值流速会明显增高,但远端会明显降低。若出现管腔阻塞的情况时没有血流信号;若一侧发生阻塞,则对侧的代偿性会增高。
其二,舒张末期流速(Vd)
舒张末期流速正常值大于23.4±5.3cm/s;当狭窄对于50%时没有明显的变化,若狭窄低于60%,舒张末期流速一般低于40cm/s;若狭窄大于60%,舒张末期流速一般高于40cm/s;若狭窄超过90%,舒张末期流速一般在100cm/s以上;若发生管腔阻塞时,没有血流信号。
其三,阻力指数(RI)
正常情况下阻力指数在0.5~0.75,并且颈外动脉的阻力指数大于颈总动脉大于颈内动脉;如果阻力指数高于0.75,则表明外周的阻力增加,若阻力指数小于0.5,则表明降低。
其四,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峰值比(VICA/VCCA)
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峰值比主要是用来判断管腔的狭窄程度,如果管腔正常,则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峰值比在0.8以下;如果管腔狭窄程度为50%,则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峰值比在1.5~1.8之间;如果管腔狭窄程度在60%~79%之间,则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峰值比在1.8以上;如果管腔狭窄程度在80%~99%之间,则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峰值比在3.7以上。
其五,血管内膜、中膜的厚度(IMT)
正常情况下,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峰值在1mm以下,而分叉处的一般在1mm以上,通过这项参数值可以判断血管内膜是否发生病变,可以对血管的内皮功能进行评估。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应用和评价
其一,椎动脉
在判断椎动脉是否存在供血不足的情况时,血流量的大小为主要的参考指标,当椎动脉一侧的血流参数明显降低,而另一侧明显升高时,这说明对侧已代偿。同时在评估过程中还要重视血流峰值以及流速曲线有没有异常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椎动脉的起始段一般显示率仅有85%左右,可能会导致此处的病变被忽略,因此,对于这部分要多加注意;椎动脉穿行在横突孔内部的部分难以进行观测;椎动脉的第三颈椎之上的部分显示比较困难,以上几项可能会对临床诊断造成影响,需要格外注意。
其二,颈动脉
当血管内径狭窄超过50%时,需要用多普勒血流参数来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尤其是出现局限性流速改变的情况时,多普勒血流参数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出现全程性流速变化的情况,此时需要考虑被检查者是否有全身性疾病,比如甲亢、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等等。
其三,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内皮当中的内皮细胞,其不但是感应细胞,同时也是效应细胞,如果缩血管和舒血管物质出现失衡的情况,就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到影响,可能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因此,在分析检查结果时要根据血管内膜、中膜的厚度评估血管内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