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实验室的常见问题及创新思考

2020-05-18吴钢

价值工程 2020年11期
关键词:科研队伍实验室

吴钢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高校的宝贵资产,也是各高校教学和科研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高校实验室的运行、管理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扰,如管理体系优化不足、信息化程度落后、与社会的连接性不高等。这些问题和困扰不仅限制了高校实验室发挥自身作用,而且还会阻碍了高校实验室的进一步建设。从高校实验室的常见问题入手,在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与社会对接等方面的提出创新思考,有利于高校在之后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上实现创新发展。

Abstract: College laboratories are valuable asset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y are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ystem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there are more or less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such as insufficient optimization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backward informationization, and low social connection. These problems not only limit the laboratory's role in the university, but also hinder the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the laboratory. Starting from the common problems of  laborator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utting forward innovative thinking in management system,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onnection, etc., which will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subsequent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科研;队伍;创新

Key words: laboratory;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scientific research;team;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1-0280-02

0  引言

国内外各高校对于实验室建设都十分重视,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予以支持,可见高校实验室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开展实验室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和解决实验室在运行和管理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水平,让高校实验室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和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1  高校实验室管理常见问题

1.1 管理体系优化不足

传统上,高校实验室一直是校、院、系三级管理模式,高校实验室分属于不同的院系,相互之间独立管理,也缺乏相互之间的沟通[1],极易导致各系建立功能重叠的实验室,把资金分散,没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不足,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一套实验室运行制度,但有些高校没有建设统一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且内部设备的借用、转让手续繁琐,使得实验室之间仪器设备或易耗品流通困难,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宁愿重复采购,也不愿在校内互相借用,势必严重浪费实验室经费。

1.2 信息化程度落后

随着信息时代的發展,高校实验室也面临管理方式的转变[2]。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信息化程度不高,依靠管理人员的“人海战术”,进行分散管理,经常出现实验室资源利用率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等现象。所以通过信息化建设,整合实验室资源,是提升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必要手段[3]。虽然目前各高校都注重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但步调不一,没有成熟系统的建设方案。

1.3 与社会的连接性不高

高校实验室一般是服务于高校自身教学任务,但在满足自身教学任务之外,与社会的交流甚少,实验室科研成果也没有服务于产业发展,不能有效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还有存在高校有场地没有经费购置设备,或者高校有经费但是没有场地的情况发生。这些都容易导致高校实验室甚至是高校闭门造车,与社会的发展脱钩。

1.4 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够

高校实验室人员队伍被视为教学辅助岗位,他们的地位和其他教职工有差距,所以高校对实验室人员队伍的建设不重视[4]。高校中普遍对实验室人员队伍的学历、能力要求不高,他们的个人发展也被忽略,申请课题项目不被重视。这使得管理人员思想惰化,只满足于完成基础教学任务,不思进取。这对实验室的管理和学科发展极为不利。

1.5 开放模式死板

正常运行过程中,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仅限课程设置,仅向上课师生和课题组人员人群开放,只有实验内容单调,没有多学科交叉,验证性实验居多,缺乏创新自主性实验等,是目前大多高校的普遍现象[5]。实验室除了教学功能之外,也能够成为学生发挥自身创造力的场所。

2  相应问题的创新思考

2.1 优化管理体系,打造实验室专管共用

从全校的发展方向出发,改变传统的分散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用全局意识和发展目光,将全校的实验室统一规划、统筹布局,以实验室的功能进行分类,建立统一的实验室管理系统[6],避免每个院系各自为政,过多的建立功能重复的实验室,实现全校实验室专管共用。

实验室实现专人管理,减少了实验室的多人管理,避免了权责不明,提高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提高了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水平。

实验室实现全校共用,所有的设备和物品在统一的实验室管理系统上调配,一方面提高了实验室场地和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避免实验室功能重复,为高校节约宝贵经费[7]。

2.2 加快数字化建设,提升实验室信息化

提升实验室信息化,让实验室管理更加现代化,是未来高校实验室的发展方向。要提升实验室信息化,就需要建设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由计算机、互联网和数据库等模块组成的一个线上平台,不仅可以使师生更好的进行信息交流,还能对实验室进行统一管理、调配,提高实验室场地和设备的使用效率[8]。

高校可以借助网络、考察、座谈等形式,吸取国内外信息化实验室的建设经验,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搭建适合高校自身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9]。

2.3 加强社会亲密度,发挥高校科研优势

高校的实验室除了高校自身建设之外,也可以尝试引入社会资源,共建高校实验室,解决实验室经费和场地的问题。同时,在满足校内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用高校实验室的富余时间,投入社会产业服务,利用高校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将科研与社会上的产业挂钩,解决产业难题,将实验室成果走向社会,转化经济效益[10]。既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也使得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的社会价值,并能以此反哺高校实验室发展。

2.4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

从学校层面,改变传统人事制度,以人为本,将实验室管理人员视为高校教师岗位,和普通教师一样,进行统一管理、考评,给予平等的职称和待遇,在科研项目的申请上与普通教师一视同仁,让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良好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对实验室管理工作产生认同感,激发其进取心、主人翁意识,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10]。

高校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建立好发展平台,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应该树立新的实验室管理观念[11]。一是以师生为主体,把师生的实验室需求来作为实验室管理创新的出发点,为师生排忧解难,以辅助师生实验教学为首要任务;二是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创新,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实验室管理,提升实验室安全水平;三是以所辖实验室为科研平台,不断钻研,提高个人专业水平,也为高校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2.5 创新开放模式,培养师生创造力

实验室既要利用其常规教学功能,也要发掘其拓展功能,为师生提供科研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平台,发挥出实验室的最大效益[12]。高校要敢于创新实验室开放制度,改革传统课程模式,设立综合性实验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结合实际,自主选题、设计实验并付出实践,最后由老师给予分析、评价。通过综合性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另外,加强师生的互动,由教师选拔出动手能力较强,具备责任心的学生,经实验室或学校同意后,辅助教师进行科研的实验操作、参加学科竞赛、三创比赛等。在帮助教师提高科研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获得竞赛荣誉[13]。

3  结语

高校实验室作为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高校实验室的效益和作用發挥,是每个高校都需要面对的课题[14]。从学校层面到系部层面,再到实验室管理员,每个层面都需要为实验室的发展做出努力,从自身的职责做起,向实验室长远的发展考量,以创新观念和方法,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往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林华龙.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J].内江科技,2019(6):118-119.

[2]史天贵,彭绍春,兰山,等.高校实验室综合改革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2):1-3.

[3]王洋洋,黄凯,张黎伟,等.加强信息化建设 促进实验室管理数据一体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7):282-285.

[4]涂霓.高校实验室管理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J].科技风,2019(6):43-44.

[5]陈烨,袁小平.重视科学精神在高校实验改革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269-273.

[6]袁钢,段颖昕,劳铭辉.面向个性化定制的实验室管理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4):266-303.

[7]刘烁,肖翠红,陈争光.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9,31(3):72-114.

[8]张家琦,张岚,杨文平,等.基于Web的高校生物学实验仪器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5):88-113.

[9]赵宇清.高校信息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初探[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6):103-104.

[10]许景期,许书烟.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安全[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12-15.

[11]崔国印.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思考和模式创新[J].价值工程,2018(14):96-97.

[12]徐洋.高校实验室协同创新管理机制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8:9-10.

[13]黄丽君.高校实验室管理的新突破[J].记者观察:下,2018(6):140.

[14]薛峰.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J].时代教育,2017(13):146.

猜你喜欢

科研队伍实验室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