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中国石油电子招标交易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2020-05-18闫含李嗣洋
闫含 李嗣洋
[摘 要]《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实施以来,电子化招投标交易方式得以快速发展,招投标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为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深入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论述了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必要性,提出应用的关键在于整合电子招投标交易数据,搭建大数据信息共享中心,重点阐述了大数据技术在信息共享中心能够实现的决策支持、辅助评标、招标监管等多个方面的分析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电子招标;数据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8.046
[中图分类号]TP3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8-00-02
0 引 言
《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实施以来,运用数字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的电子招标投标交易方式得以快速发展,全流程、电子化的新型招标交易方式取代了传统的纸质媒介,投标资料通过数字的方式进行传递、存储和处理。伴随着我国电子招标投标的逐渐开展和普及,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及政府部门相继建成了自己的电子招标投标平台,中国石油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自2016年底试运行以来,已具备线上发售标书、开标、投标、评标、授标、一键归档等功能,实现了全流程电子招标投标。2018年,平台共运行电子招标项目2.88万项、金额近2 500亿元,其中全流程电子招标1.67万项、项目金额约2 040亿元,向国家公共服务平台推送数据近34万条。在解放人力、提高效率、信息公开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下一步将重点研究如何挖掘平台功能,借助电子化、信息化发展成果为招投标工作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招投标交易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过程数据,为深度挖掘大数据分析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招投标过程数据进行查询、整理、分析和加工,使数据分析结果应用于决策支持、辅助评标、招标监管等方面成为可能。
1 大数据应用的必要性
1.1 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为当前发展最快速、最具创新活力的新兴领域,大数据技术已经被世界各国视为数字化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大数据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数字经济,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1.2 是“互联网+”招标采购的必然选择
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电子平台的意义不仅仅是把招投标活动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简单地实现了线上全流程操作,更重要的是通过电子平台实现与外界的互联互通,共享信息资源,通过分析招标采购过程中的数据,构建大数据资源,以数据驱动业务,为使用者提供重要参考。
1.3 是招标工作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借助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实现全流程操作后,招标工作的重心也应从流程化操作转移到高质量的价值创造上,大数据应用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大数据能够更准确、更全面、更及时地反映市场情况,利用数据开放的特性,对复杂、异构、海量的交易数据进行全方位分析,使决策更加精准、更加科学,提高招标采购领域的透明度。
2 整合电子招投标交易数据,搭建大数据信息共享中心
虽然当前已经有多家单位上线使用了自己的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但是各部门、各系统之间还未能实现完全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信息孤岛依然存在,现在分散在各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以中国石油电子招标投标交易数据分布情况为例,各种招投标相关数据分布在不同的管理系统中,有管理集团公司供应商资源的信息系统,有管理合同执行的ERP系统,还有实现电子全流程招投标的电子交易平台,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整体的规划,各部门之间没有充分实现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没有标准化、统一的数据格式,导致各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无法实现完全的互联互通。孤立的系统阻碍了电子招标投标的深入应用,比如供应商系统中的现有数据可以支撑采购方案的决策甚至辅助评委进行评标,ERP系统中的合同执行信息可以用来对投标人进行履约评价,但是在各系统尚未联通的情况下,这些信息却难以实现共享共用。由此可见,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子招标体系建设已经不只是简单建立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而是需要整合全部资源,搭建相互联通的大数据信息共享平台。
实施电子招标投标大数据应用的关键在于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要打破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屏障,促进数据开放、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跨部门、跨系统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而实现数据交换共享的前提是推动数据标准化建设,通过标准化工程招标中工程量清单,货物招标中设备和材料的品目号、分项报价格式、价格构成等,打通合同执行管理系统与电子招投标系统之间的数据通道,记录中标人从招标平台上传投标报价,到合同签订,再到合同执行及后评价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数据,通过标准化投标人的企业信息、人员信息、资质信息、业绩信息等上传到系统中的结构化数据格式,使供应商库系统及电子招投标系统之间的数据实现共联互同。对标准化后的电子招投标交易数据进行整合,可构建采购招标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服务平台,最终与国家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实现全国范围内电子招投标交易数据的數据联通和数据共享。
3 依托电子招投标交易数据共享中心,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基于整合后的电子招投标交易数据共享中心,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挖掘后,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3.1 帮助招标人决策
实际工作中,招标人在拟定招标方案时常常由于对行业内或区域内的投标人缺乏了解而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设置资格要求和具体的评价条款,在适当设置招标门槛和避免涉及歧视性条款两者之间难以平衡,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对电子招投标交易数据共享中心内存储的各供应商的企业信息、资质条件、业绩分布情况、行业排名等信息进行查询、整理、分析,得到各企业相关资质、销售业绩、专业技术能力的分布情况,还可以进行系统模拟打分。招标人研究其中的规律,并以此作为依据开展招标项目前期的准备调研、拟定招标方案、编制招标文件等工作,为合理设置资格要求、评标办法以及充分实现投标人之间的竞争提供决策支持。招标人还可对各家投标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历史报价进行大数据分析,了解该行业领域内的市场价格走势,有助于招标人进行及时决策、合理设置投标限价、优化采购方案、节约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3.2 辅助评标委员会评标
在当前各大央企推行的年度集中招标活动中,参与的投标人大多是供应商库内的企业,投标人在每次投标时,需要反复递交资质证明材料、财务证明材料、业绩证明材料、履约情况等信息,评标委员会在每次招标评审过程中对以上材料进行重复评审,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投标人在制作电子投标文件时也需要重复递交材料。事实上,在供应商库管理系统中就存储有各企业的资质信息,合同管理系统中存储有供应商的履约情况,两个库中的信息定期会得到投标人和招标人维护,以确保库内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但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无法在评标阶段发挥作用。通过对各系统内数据的互联共享,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查询匹配,评标委员可以直接读取供应商库和合同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以此作为依据对各库内投标人进行评审,有利于提高评标工作效率,减轻投标人的负担,投标人不需要在投标文件中重复提供库内现有的资料,只需要定期对库内的相对应的非公开信息数据进行及时完善、更新,并确保库内数据的真实性,就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企业创新和生产上。通过对投标人库内相关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数据量化处理后,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自动判定,根据系统内设定好的评标标准和算法模型,直接得出评审结果,从而减少去评标委员会对商务资质等信息进行评审的工作。
3.3 助力全流程电子招标监管
在传统的应用纸质文件进行的招投标活动中,对关于围标串标等违法行为的处理往往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取证难和认定难,监管主要是依靠谁举报、谁提供证据的方式,监管效率不高,最终被证实并查处的情况较少。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全流程电子招投标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从中挖掘出平常无法发觉的有价值信息。通过对比各家投标文件中的企业信息、人员信息、资质信息、业绩信息等,发现投标文件编制过程中的规律性一致的情况以及投标人之间可能涉嫌串标的关联关系;通过将各家投标报价与历史报价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恶意低价中标或与部分投标人串通报价等非常规报价;通过追溯线上上传投标文件的IP地址,发现一个人同时编制多份投标文件的围标串标证据。各种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评标委员会处理异议、投诉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相比人工能够更快、更容易排查出弄虚作假、围标串标等行为,从而有效提高电子招标投标监管的效率,净化招投标市场环境。
4 结 语
随著全球范围内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电子招标采购进入了互联共享、深度应用的新阶段,应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强化大数据应用,“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引领招标采购不断创新,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明.大数据时代:招投标监管当创新[N].中国建设报,2016-09-01.
[2]李明.大数据对创新招投标监管方式的思考[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17(1):45-49.
[3]赵勇,徐轲.大数据时代的公共资源交易前瞻[J].招标采购管理,2014(12):22-26.
[4]杨洁.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助力深化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发展——在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汇聚慧治惠民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论坛上的致辞[J].招标采购管理,2018(6):13-14.
[5]吕汉阳.大数据对招标采购的意义[J].中国招标,2017(47):11-13.
[6]杜悦.为招投标市场诚信发展奠基[N].中国建设报,2017-04-21.
[7]翟建勇.央企电子招标交易平台大数据分析的研究探讨[J].招标采购管理,2016(1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