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如何利用体育大课间活动解决男生引体向上这个薄弱环节
2016-10-25周民欢
周民欢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8-040-01
摘 要 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近年来在课间操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的学校体育活动形式,活动的时间更长,活动内容更丰富,组织形式更灵活,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进行调剂,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将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到体育活动课的层面,列入课程计划,进一步发挥其功能,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要。
关键词 中学男生 体育大课间 引体向上 数据分析
我校于2014年在全校范围内确立大课间体育这一教学活动,如男子课间引体向上、太极拳、脚斗士、踢毽子、跳绳、跑操、校园趣味吉尼斯等,且把它作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2014年,学校投入10多万元添置体育教学设备,为大课间活动开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专题教研研究将自身的教改实践与理论融为一体,目的是通过活动和实践研究,形成符合学校发展的体育校本教材。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福建省邵武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所有男生。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法等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收集研究国内外有关体育活动资料,使大课间活动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使现有的研究水平有所突破。
(二)调查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调查,了解大课间体育活动对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
(三)比较法:通过采集不同年级、不同教师以及不同教学方式对“引体向上”教学活动取得不同效果,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分析不同年级的差异及研究成果。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体质健康检测2014年基本数据。
我校自2009年通过福建省二级达标学校,被福建省教育厅确立为福建省体育特色传统项目,尤其是田径、篮球等拳头项目在省、地、市各级比赛中多次取得佳绩,但通过(表1)分析,发现我校男生引体向上的数据非常差,大大低于福建省的平均值以下。其中,一次也做不起来的学生总共有363人,这与我校作为体育传统校的身份明显不符,表明我校的男学生的上肢力量明显不足,学生身体素质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通过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引导男生对引体向上活动的兴趣,多方施加影响。
1.体育大课间活动组织与管理方式方法。
我校是福建省体育特色学校,有一批优秀的体育教师,高晖老师作为国家级体育名师指导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与开展,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班主任、体育老师为成员,做到这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2.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开发。
大课间体育活动号召全体师生的积极参与,活动开展之初就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师生的建议中提取建设性意见,设计和开发适合全体师生参与的课间体育项目,如学生引体向上、师生气排球、健美操、现代舞、跑操、武术操等。把男生引体向上作为必选项目,同时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调动学生的创造欲及表现欲让学生自己选择音乐、体育项目,通过自编、自练、收获成功的体验。
3.多花样的引体向上训练方式。
充分考虑各班生情,合理安排学生有层次、有梯度,由易到难的训练方式:平梯移行;斜身引体向上;曲臂悬垂;直臂悬垂;卧推;俯卧撑;引体向上;花式引体向上等。
(三)学生体质健康检测2015年基本数据(表2)
通过(表2)可以看出,学生经过近一年的有针对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男生引体向上的平均次数已经有了巨大进步,一次也做不起来的学生人数明显减少,十次以上的学生大幅度的提升,即使考虑年龄增长因素,平均成绩的提高也是可圈可点。(初三、高三因为考前分流等原因,测试人数有所减少)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我校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研究, 是从数据出发,有针对性的把它作为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同时充分利用优质学校资源,发挥高晖老师作为国家级名师和福建省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加强与名校优师互动交流,零距离接触优质资源,形成符合学校发展的体育校本教材。
(二)建议
体育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的推广实践中很复杂,可操控性较差,工作量大,它要求校领导、班主任、体育老师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共同制定活动方案,合理安排,灵活机动,发挥每一个班主任、体育教师的特长。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引起的思考—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J].体育教学.2001.(5).
[2] 刘锦瑶,张运亮,王建华等.阳光体育运动下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模式探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6):717-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