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互联网+”智慧农业绿色产业融合体系路径创新

2020-05-18李想

价值工程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智慧农业产业融合新型城镇化

李想

摘要:新型城镇化道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为“互联网+”战略下的智慧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文章从分析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农业关系出发,基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就目前农业发展的落后、单一、粗放状况,提出“互联网+”智慧农业下的绿色产业融合新型农业发展体系,并进一步对该体系从农村互联网建设、政府支持、农民技术培训以及农村物流建设四方面提出推进路径。

Abstract: The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represents a new direction for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smart agriculture under the "Internet+" strateg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w urbanization, smart agriculture and the analysi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proposes a new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ystem of green industry integration under the "Internet+" smart agriculture based on the current backward, single, and extensiv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system is proposed from four aspects: rural Internet construction, government support, farmers' technical training, and rural logistics construction.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互联网+;智慧农业;绿色;产业融合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Internet+;smart agriculture;green;industrial 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1-0101-04

0  引言

新型城镇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指引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农业现代化成为了重点发展目标。传统农业发展已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兴起,发展智慧农业成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1]。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与农村产业融合是我国重要的农村发展规划,本文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提出“互联网+”智慧农业下的绿色产业融合体系,并提出其推进路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农业协调关系

城镇化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进步,它代表着人口从乡村集中到城镇的过程。传统的城镇化过分追求城市经济增长,忽略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致使城市人口膨胀形成就业、住房两难的局面,而农村的人口数量与素质逐渐降低,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严重,区域之间的发展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传统城镇化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进程中,出现产能过剩、环境破坏与资源过度消耗等众多问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改变了传统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它是关注城乡统筹一体,形成产业互动与节约集约,建立生态宜居与和谐发展理念的城镇化[2]。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不以牺牲农业与粮食、生态与环境为代价。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着眼于农民与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基础建设与公共服务一体、均等化的共同富裕目标。新型城镇化不是单纯的增加城市人口比例与扩大城市的规模,而是更加注重生态文明与农村发展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与人无差别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成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重点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农业是使农村发展更加迅速的重要途径[3]。传统的农业发展存在的大量弊端导致了农业发展滞后现象。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智慧发展成为了社会主流趋势[4-5]。将“互联网+”充分引入农业发展中,实现智慧农业现代化发展,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农业粗放低效的发展方式。由此看来,发展智慧农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农业相辅相承、互促共进。新型城镇化重视农村与农业发展,为智慧农业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必要的支持;智慧农业的发展能够实现农业的飞速发展,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贡献力量。

新型城镇化带动智慧农业的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农业必须摆脱传统,依靠现代化作业手段,新型城镇化正为智慧农业发展打开了大门。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技术以及资金支持,新型城镇化能够为智慧农业提供必要的条件,促使其快速发展,带动农村进步。

智慧农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农业对拓宽农业产业链具有重要作用,发展智慧农业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更能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及绿色生态发展。智慧农业正迎合了城乡统筹一体与生态发展的理念,能够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2  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农业生产水平落后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对于农业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农业的发展虽然有所提升,但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从生产模式上来看,大多数地方仍是小农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通过投入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来追求农业的高产,生产模式粗放,违背了集约农业的理念。从生产方式上来看,很多地方仍采用人工作业,机械化水平低,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从生产技术来看,我国农业生产对于农业生产要素的投放时间与投放量全凭经验确定,缺乏科学性,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不能够有效避免灾害,致使农业在高投入的情况下,农产品产量并不稳定,质量也比较粗糙。从农产品储存上来看,由于缺乏农产品新鲜度监测与保鲜技术,为了防止损失,只能尽快将农产品低价出售。若没有较好的销售渠道,由于存储不利甚至会出现农产品大幅度损失的现象。

2.2 农业发展结构单一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还以传统发展模式为主,发展结构单一,不能够有效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农民只关注农业盲目生产,对于农产品加工以及营销渠道和策略并不关心。市场上农产品交易多为初级产品,农民缺乏农产品深加工意识,更忽略了农产品品牌建设。由于农民缺乏对市场的了解,造成产销脱节现象,导致农产品滞销。种种现象表明,单一的农业发展结构并不能带来良好的农业发展前景,必须寻求农业多元化发展,充分带动农产品加工与销售,融合发展农业与其他产业,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增长。

2.3 农产品销售方式传统

由于农村发展落后、消息闭塞,农民对现代化销售缺乏认识,目前我国农村农产品销售方式仍然比较传统。部分农民选择去市场进行零售,可以自行议价,但比较费时费力,还可能造成农产品储存损失。另一部分农民选择将农产品大批卖给前来收购的商贩,农产品收购价格并不能使农民满意,但为了省时省力,防止出现农产品损失,农民也只能选择低价出售。无论是何种销售方式,都存在着一定弊端,外加农产品无自身特色的问题,只能导致农民收入低下,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2.4 农业生产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由于我国人口逐渐增多,农业生产水平低下,为了满足国民需求,农业用地开垦量不断增加,过度开发土地必然会造成生态失衡。农业生产缺乏科学性,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只会造成严重污染,使土地增加負担,甚至影响地下水。秋收后农村仍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产生大量污染物,农民的环保意识比较低,对各种农业垃圾进行任意排放,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能够实现绿色生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阻碍作用。

3  “互联网+”智慧农业绿色产业融合体系

农村经济增长离不开农业发展,单一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只能对农村经济发展形成阻碍。“互联网+”智慧农业绿色产业融合体系能够改变传统农业发展单一化格局,使各大产业之间有效连接,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生态平衡,使农业发展更加现代化,带动农村经济增长。

3.1 “互联网+”推动农业智慧生产

将“互联网+”充分引入农业生产中,能够为农业生产注入新力量,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智慧生产。“互联网+”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农业生产,形成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如图1所示。农业生产可以通过互联网及其延伸出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3S技术(RS、GIS、GPS)、视频及音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进行科学智慧的管理。

“互联网+”智慧农业生产一是能够实现农产品智慧种植,进行有效的管理大规模农业生产,改变小农经营的落后农业发展模式。通过各种物联网传感器的介入,能够有效进行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土壤状况、化肥及农药含量等监测,经云计算、3S、视频及音频技术处理并进行精准定位,直观可视化的反馈给农民在何时何地进行生产要素的投入,既利用人工巡视农作物的劳动力投入,又能科学的对生产要素进行利用,实现集约化农业生产,提升农产品产量。互联网能够为农民有效提供气象信息,以便农民对灾害进行及时避免。生产机械的有效精准智能控制和定位可以通过3S技术来实现,实现机械智慧作业。二是能够实现农产品智慧储存,对影响农产品新鲜度的一系列指标进行监测并安装预警系统,农民可通过互联网学习农产品储存技术,当出现报警时,马上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调整储存环境,保证农产品新鲜,防止损失。三是能够促进农村种植的多样化,改变以往农民盲目跟风选择品种的现象,通过“互联网+”相关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为农民提供新品种土地适宜性信息,合理选购种植品种,使农产品产量高、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

3.2 “互联网+”驱动农产品智慧加工

由于初级农产品缺乏自身特色,技术含量低,很难在市场上得到较高的销售价格,必须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才能保证农产品具有自身的品牌特色,才能在市场上得以畅销并能提高农民收入,传统农业向农产品加工型农业的迈进,很好的实现了农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通过互联网及时传送将初级农产品产出信息,有效衔接农产品深加工工作。

农产品深加工过程中,引入“互联网+”能够使加工更加智能化,实现智慧加工,如图2所示。在进行加工前,能够有效得知不同人群对农产品的需求方向,作出产品种类规划,生产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多元化产品。在加工过程中,能够智能监测食品安全信息、营养成分信息,保证加工产品的绿色健康。对各种加工仪器设备进行有效控制,发生故障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检修,保证产品高效生产。进行新产品研发时,能够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监测反馈,能够直接找到问题的根源,促进新产品的成功问世。

3.3 “互联网+”带动农业产业链智慧延伸

农业产品实现深加工后可通过互联网进行农产品销售,销售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购入能够带动物流行业发展,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业能够推进农村旅游行业建设,实现了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

农产品销售结合“互联网+”,能够有效带动电子商务与物流行业的发展。运用互联网对农产品进行销售,拓宽了农民对农产品进行销售的渠道,农民可以直观的展示自家农产品特色,同时能够保证农产品得到合理的销售价格,提高农民的收入。伴随网络销售而兴起的必然是物流行业,为了能够使农产品到达买家手中,必须通过物流来运送,“互联网+”有效对物流运输进行跟踪监测,客户可随时在互联网查询农产品物流信息。

建设具有特色的农业生产基地,能够充分带动农村旅游行业发展。“互联网+”可以提供有力的旅游宣传和景区服务平台,游客可通过网络了解旅游特色,更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门票购买和旅游区酒店的预订,能够智慧发展农村旅游,提升农村经济。

3.4 “互联网+”智慧监测农业绿色环保

“互联网+”理念能够有效实现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实现农业的绿色环保。运用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农产品产量,防止土地过度开采,改善生态平衡。同时能够精准科学的控制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投放量,对整个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污染物排放监测,当污染物排放超标时,自动通过音频和数据显示,农民会在第一时间对污染排放进行控制和治理。通过农产品产量智能确定农业副产物产生量,如秸秆的产生量,通过网络联系农业副产物加工厂有效实现农业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同时避免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绿色生产。

4  “互联网+”智慧农业绿色产业融合体系推进路径

4.1 加强农村互联网建设和引导

互联网是智慧农业绿色产业融合体系推进的重要平台,更是各种随互联网而产生的先进技术所依赖的基础。我国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阻碍现代化农业发展。一方面,由于农民缺乏对互联网的认识,对于互联网需求较低,导致互联网始终不能够在农村普及。另一方面,政府对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全面,农村比较分散,对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相对城市来说也要大一些,互联网普及也会相对较慢。

为了推动农村经济智慧增长,应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农村互联网普及计划,科学确定农村互联网普及批次,才能将新型农业发展技术成功引进农村,为农民带来更高的农业效益。单纯的建设农村互联网不能够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到位,反而会导致互联网建设多余。因此,政府还应当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改变传统思想观念,使其与信息化社会接轨,才能进一步将互联网及其延伸出的一系列技术应用于农业发展中。

4.2 政府加大农村扶持力度

实现“互联网+”理念下智慧农业绿色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将大量先进的信息化仪器设备充分引入农业发展中,然而农村收入较低,引进先进仪器设备十分困难,没有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农民不会冒险选择投资,更不会轻易改变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必然会阻断智慧农业绿色产业融合发展。

为改变仪器设备引进困难的现实问题,一方面,政府需加大力度做好农民思想工作,使农民选择更加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方式。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决仪器设备引进难题,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投资力度,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协助农民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

4.3 开展农民知识技术培训

4.3.1 “互联网+”农业技术培训

由于我国农村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农村发展落后导致人才匮乏,农民对“互联网+”理念比较陌生,将先进的信息化仪器设备引入农村的基础上,还要面临如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以及理解数据含义等技术问题。

通过开展“互联网+”农业知识培训,能够使农民正确操作仪器设备并能够理解其反映出的数据信息。开展农民培训,需引进掌握“互联网+”智慧农业的人才,国家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人才到农村实践中去。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开展农民“互联网+”农业知识培训,在广泛普及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绿色发展及产业融合理念,对处于不同岗位的农民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此外,在开展“互联网+”农业知识培训的基础上,还应加强互联网安全知识培训,防止农民轻信网页出现的各种虚假信息,提高网络自我保护意识。

4.3.2 绿色产业融合理念知识培训

绿色产业融合理念就是将产业融合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若将“互联网+”单纯引入农业生产中,那么智慧使传统生产方式更智慧,并不能够带动生态平衡与产业融合发展。因此,开展绿色产业融合理念知识培训,能够使农民改变以往农业粗放单一的发展方式,带动农村经济绿色增长。

绿色发展是实现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农业具有可持续性的重要战略。开展绿色发展培训,使农民能够意识到农业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重要性,改变粗放的农业发展模式。无论在农业生产还是加工过程中,使农民能够充分利用仪器设备对污染物进行信息化监测。此外,应加强绿色发展宣传力度,使农民自觉关注农业生态发展。

产业融合理念是将农业发展产业链延长,结合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农民的思想比较传统,只停留在农业生产阶段。通过产业融合知识培训,能够使农民认识到农业生产与二三产业发展关系,引入“互联网+”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配送工作进行有效衔接、高效工作,同时能够延伸旅游业的发展。农民充分理解产业融合的理念,才能夠在实际工作中得心应手,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4.4 大力建设农村物流体系

良好的农业物流运输体系,是保证农产品实现市场流通的保障。互联网虽然为农产品销售打开销路,但是我国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完善,可能会导致农产品无法快速送达乃至无法送达。在互联网打开农产品销路的背景下,为农村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对带动农村经济增长具有现实意义。

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体系,一是要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打下稳固基础。二是要使物流体系具有双向流通功能,既能保证生产资料输入,又能保证农产品输出。三是引入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实现现代化的物流配送,重点培养农村物流龙头企业发展,发挥其大规模、多功能以及先进技术示范作用,充分带动农村物流体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秀芳,王栋.新时代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路径选择[J].宏观经济管理,2017(12):64-68.

[2]张荣天,焦华富.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综述与展望[J].世界地理研究,2016(1):59-66.

[3]李桂环.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机制建设[J].农业经济,2018(1):28-29.

[4]甘甜.“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农业想智慧农业转型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7(6):6-8.

[5]钱素娟,刘海英.我国智慧农业的运营模式、挑战与转型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8(1):116-119.

猜你喜欢

智慧农业产业融合新型城镇化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