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2020-05-18齐玉

价值工程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会计政策盈余管理

齐玉

摘要:本文采用了案例研究方法,以新能源上市公司——乐山电力为例,研究了新能源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及具体手段。通过对乐山电力由于2013、2014两个年度连续严重亏损导致2015年被“戴帽”,而后2016年成功“摘帽”的过程分析,得出了我国相关的会计政策仍然不够完善的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助于遏制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规范我国资本市场。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case study method, taking Leshan Electric Power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motivation and specific mean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of new energy listed companies using accounting policy changes. By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Leshan Electric Power being "capped" in 2015 due to serious losses in 2013 and 2014, and then successfully "capped" in 2016, this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policies in China are still not perfect,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are helpful to curb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behavior of new energy listed companies and standardize the capital market in China.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政策;新能源上市公司

Key words: earnings management;accounting policies;new energy listed companies

中图分类号:F233;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1-0085-03-+0111

0  引言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的现象屡见不鲜,而相应的会计政策不够完善,上市公司享有的会计选择和职业判断的空间较大。因此,有些公司变更自身的会计政策,调整会计核算的方法,在不公然违法国家会计政策的规定下,进行盈余管理,粉饰经营利润,这严重影响到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损害了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对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也有着不良的影响。新能源是各国着重发展的新兴行业,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国也不例外,新能源是我国重要的发展对象。因此,规范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发展,识别部分公司为达到利润目标,粉饰报表的行为,是刻不容缓的。

1  新能源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

1.1 新能源企业盈余管理动机

1.1.1 保市动机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相比,具有人才优势、融资优势、政策优惠等等,也就是说上市公司在市场竞争过程中,拥有比非上市公司更多的优势,并且上市公司申请上市资格要花费大量的成本,例如资金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因此,一旦上市成功,企业会想尽办法维持来之不易的上市资格。如果企业经营连续亏损,则会被“戴帽”,在股票名称面前冠以“st”。若被退市,那么上市公司将会浪费其宝贵的“壳资源”,从而该公司的管理层、董事会、投资方等利益相关者都会遭受损失,同时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大大减弱。为了避免退市,连续几年亏损或已经收到退市预警的上市公司要在短时间内,对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做出实质性的改变是很困难的,于是有些上市公司就会采取盈余管理的手段来粉饰利润,达到避免退市的目的。因此,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直接动机是为了维持上市的资格。

1.1.2 报酬动机

为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我国很多企业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治理模式,这是指公司资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是不同的角色,他们分别具有决策权与执行权,这种治理方法可以使企业资源与经营管理人员达到最优的组合。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除了固定的月薪年薪之外,还有激励性报酬这部分,这部分的报酬高低是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直接相挂钩。因此,当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无法达到实现激励性报酬的相关要求时,高层管理者很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来通过盈余管理的手段粉饰利润。如果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或面临退市危机时,毋庸置疑管理层的相关利益也随之受损,短时间内改善财务困境是十分困难的,从而盈余管理成为了企业高层管理者最常用的手段之一。

1.1.3 筹资动机

融资方式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两大类,在外部融资中,增發股票是最常见的股权融资方式。当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时,资金运转也无疑会出现问题,要想继续从外部进行融资,就必须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给予投资者一定的投资信心。此外,企业的短期经营离不开债务筹资,当企业向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借款时,金融机构为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设置了相关条件,只有满足了金融机构提出的条件,企业才能够成功得到金融机构的借款。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偿债能力不足,那么很难进行债务筹资。企业为提高自身的资信度,顺利地筹资,则利用盈余管理来改善业绩。

1.2 新能源企业盈余管理手段

1.2.1 变更会计政策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比性是要求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为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数据纵向可比,在确定其自身实行的会计政策之后,除了特殊原因之外,不能够变更会计政策。但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灵活性,有些企业为了自身的某种目的,对现行的会计政策进行变更,从而进行盈余管理。变更会计政策是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这对报表使用者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产生不利的影响,增加其对公司经营能力的判断。与此同时,这也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可能造成投资选择失败。

1.2.2 利用政府补助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替代现有石油、煤炭等能源及节能环保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我国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我国政府出台了对新能源企业进行补贴的政策,例如政府对风电(包括陆上、海上)、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提供电价补贴。政府提供的补贴是无偿的,企业不需要为政府提供相应的服务作为领取补贴的回报。但在发放补贴时,政府有规定其用途,不得擅自更改。有些企业借助政府的补贴政策,以此来进行盈余管理,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方便,是新能源企业主要的盈余管理手段之一。

1.2.3 运用税收优惠

我国政府为鼓励发展新能源行业,扶持新能源企业,不仅仅给新能源企业提供了补贴,还出台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例如:销售以煤矸石、煤泥、石煤、油母页岩为燃料生产的电力和热力或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等自产货物实现的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50%等等。政府对新能源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是为了帮助新能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使得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对新能源上市公司而言,税收优惠在其经营发展过程中十分关键,因此,也可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之一,并与其他上市公司普遍采用的盈余管理手段相区别。

2  新能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为研究新能源上市会计政策变更与盈余管理的关系,选取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案例分析对象。

2.1 公司简介及盈余管理概况

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88年3月8日成立的中国第一家电力股份制企业。1993年4月26日,乐山电力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公司现拥有6个分厂、分公司,9个控股子公司,横跨电力、天然气、自来水以及污水处理、酒店服务、光伏新能源等领域。截止目前,公司总资产33.51亿元,总股本5.384亿股。

乐山电力2015年3月29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在2013年度、2014年度连续两年经审计的年度净利润为负数,根据相关规定,公司A股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公司股票将于2015年3月30日停牌一天,3月31日起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乐山电力”变更为“*ST乐电”;股票代码仍为“600644”;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由此被“戴帽”。

*ST乐电2016年3月1日发布了2015年年报,公司2015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6.55亿元,同比涨7.48%;营业利润9360.43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6.4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55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1.39亿元,公司2015年度实现扭亏为盈;基本每股收益为0.2146元,并且年度报告经审计的净利润指标涉及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已消除,也不触及其他退市风险警示和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因此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出了撤销对公司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

2016年*ST乐电3月8日发布公告称,上交所于3月8日同意了公司撤销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根据规定,公司股票将于3月9日停牌一天,3月10日起复牌并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复牌后股票简称将变更为“乐山电力”,股票代码“600644”不变,公司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由此“脱帽”成功。

2.2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

2.2.1 利用非经常性损益

我国对非经常性损益的概念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因此时常有管理者利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来提高利润。*ST乐电201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达到了三千多万元,比2014年增加了约17亿元。通过年报显示,其中大部分收益来源于出售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以及乐电天威转回的减值准备,从而取得了高额的投资收益,共计15亿元。公司利用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进行了盈余管理,大大提高了利润。(表1)

2.2.2 计提或转回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如果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差时,可以通过减少计提来粉饰利润,而当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时,可以适当的加大计提的减值,在以后需要的时候进行转回。本文通过对乐山电力部分数据的分析,显示企业利用会计政策的方法,来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企业操控利润的目的。

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坏账转回比例为

-476%,2014年坏账转回比例为-343%,2015年的坏账转回比例高达99.6%,数值浮动巨大。在企业意识到财务状况出现问题且在短时间内没有对策立即改善,那么就会在当期计提大额减值准备,等到适合“摘帽”的时间再将其转回,最终实现提高利润的目的。在2014年,该企业子公司因为技术等問题,出现企业停产现象,这段期间,企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企业的生产成本也耗费巨大,最后导致整个企业停产,不得已宣告破产。祸不单行,其子公司乐山沫江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也出现问题,在检查中因卫生环境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标准,营业收入也一直远低于营业成本,以至于被迫停产,乐山电力的业绩也进入冰谷期。乐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2013年、2014年计提了大量的减值准备,而在2015年计提的减值准备数额骤降,而转回比重达到99.6%,这具有明显的盈余管理迹象。

在2015年,企业退出多晶硅行业,宣布多晶硅业务正式进入破产清算阶段,企业在关闭煤炭业务之后,主要靠电力、自来水产业、天然气和酒店业务来进行盈利,公司将开启精简化管理,全力扩展市场,加大企业销量,扩宽公司销售渠道,打造精益化管控理念,致力于改造企业亏损局面。但是从企业年报数据中可知,企业在报告期内还存在需要偿还借款和于银行解约等事项,这些事情的发生对于企业净利润的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规范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依据盈余管理与会计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现行的会计政策在约束新能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3.1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

3.1.1 提高内部管理的质量

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应采用高效的集权与分权制衡机制,对于公司的重要部门,像是财务部门等,采用集权机制,而其他部门,高层领导可以采取适当的分权机制,既可以加强公司人员的参与度,尤其要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质量。其次公司应设立相关监察部门,对高层管理者及财务人员的行为规范进行监督,防止公司出现财务舞弊等现象。此外,充分发挥股东大会的作用,让更多的员工、中小股东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提升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

3.1.2 完善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

报酬动机是促使高层管理者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因为有了不合理或是过于激进的薪酬激励机制,才导致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粉饰报表中的利润,达到薪酬激励机制的標准。除此之外,企业为完善自身的激励机制,企业董事长可以提供股票或是股份激励,对于此激励措施,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激励细则,并且由企业的监事会或是审计部门对此激励措施进行监管,将激励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3.1.3 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与其工作质量成正比,所以提升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势在必行。为提高内部财务人员的素质,首先企业的财务人员应取得相应的证书,例如会计初级证书和电算化合格证等,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应该对其专业的基本知识熟悉运用,并掌握部分电算化操作技能。其次要对其进行专业的、定期的培训,企业可以邀请高校财务老师或是企业财务总监等,为员工提高财务水平,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企业财务人员梯队的建设,为企业财务人员不断更新新的财务知识。当会计准则修改之后,财务人员要及时学习,既可以为财经法规加强的宣传力度,还能加强员工对法律政策的熟知程度,适应新的准则制度,有效提升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最后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宣传,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利用盈余管理粉饰利润的行为发生,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

3.2 从会计政策的角度

3.2.1 增强会计政策制定的公开性

会计政策制定的公开能够有效加强会计政策的科学性,会计政策可以不仅由理论知识丰富的专家人员制定,还能咨询上市公司等知名企业的相关财务人员。多方专业人员的参与能够使得制定出来的会计政策更具有实践性,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贴近群众,提升大众的参与度,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因此大众遵循政策的自愿性也随之提高,这样的政策推广性也更广,也为政策的落实与执行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2.2 加大会计政策的执行力度

会计政策再完善,如果执行力度不够也起不到作用。我国财政部门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之后,要监督各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遵守并执行,加强对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的监管,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维持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加大公司违规的成本,建立严格的、有体系的奖惩制度,对诚信良好的公司进行一定的政策优惠。在必要时,可设立专门的会计政策制定机构,并由此机构监督各企业对会计政策的执行程度。公司相关部门应时刻关注会计制度相关的文件,并及时对企业政策进行修订,为促进会计政策更好的执行和推广,企业可以考虑组织相关讲座,对修改后的会计政策进行讲解,让员工对此进行熟悉,并加大会计制度对推广性和执行力,促使各部门员工今早的熟知相关会计政策,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运用,加大执行刚性。

3.2.3 完善相关的会计政策

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财政部门应该制定更加具体详尽的会计政策与制度,明确的会计政策可有效帮助政府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减小上市公司钻政策漏洞的可能性。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会计制度制定经验,以此来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另外,应对现有的会计处理业务等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定,对于财务舞弊或者员工对于政策钻漏洞等行为,建立明确的惩罚机制。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从另一方面有效减少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会计政策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企业相关法务部门应该时刻关注法律法规的变化和更新,及时对企业的会计政策进行变更或是完善,使会计信息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企业决策者带来更具影响力的判断。

参考文献:

[1]陈凡.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F公司为例[J].现代营销(信息版),2019(08):36.

[2]周伟.我国新能源企业盈余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徐汐.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变更进行盈余管理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5.

[4]山莹飞.会计估计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5]赵思敏.ST公司利用盈余管理实现摘帽的案例研究——以~*ST三泰为例[J].商业会计,2019(10):32-35.

[6]曾诗云.ST企业盈余管理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会计政策盈余管理
新准则下境外子公司合并报表编制的研究
会计政策与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职业责任的影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