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网构建的产业组织结构创新研究

2020-05-18袁媛吴元元白海琦

价值工程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复杂网络创新

袁媛 吴元元 白海琦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产业组织结构经历了从产业价值链到产业价值网的演化。本文分析了价值网的形成、构成以及类型,探讨了价值网的主体和关联的复杂化趋势,指出了产业组织结构的創新方向是以价值网为架构的复杂网络。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has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from the industrial value chain to the industrial value net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composition and types of value network, discusses the complexity trend of the  subjects and the connections. Finall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innovation direction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is the complex network based on value network.

关键词:价值网;产业组织结构;创新;复杂网络

Key words: value net;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innovation;complex network

中图分类号:F49;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20)11-0032-03

1  产业组织结构的演化

1985年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一个公司的价值链指的是生产产品或者提供服务的主要价值活动和相关的辅助活动,也就是说从设计开始,经过生产、营销、接受订单、供应产品以及提供服务的各项相互独立的活动和业务流程。此时的价值链的关注范围是企业内部的单向价值流动。

波特教授还提出基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体系。一个企业想要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仅仅关注本企业内部是不够的,必须要同时关注供应商以及经销商所形成的整个产业链条。产业价值链的研究突破了企业的范围,开始关注整个产业链上的关系,主要是本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的纵向关联。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产业内部的主体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复杂,产业价值链不断的延伸、交叉、融合,产业的组织结构不断向网络化演变。随着网络科学和网络研究范式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网络的视角研究产业组织结构。

1998年Slywotzky最早提出了价值网的概念[1]。价值网本质上是价值链上的不同环节进行的组合,价值网思想颠覆了传统价值链的线性模式,使原有的相互独立的价值链的各环节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动态的互动,提高了网络的整体运用,达到资源与信息的共享,使价值网上的每个企业能从中获得更多的资源,从而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价值链到价值网的飞跃,说明产业组织结构已经从传统的链状结构演化成网络结构,这种结构的演变与产业发展规律与市场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同时,这种结构的演变也会使市场格局变得更为复杂,会为价值网内不同的主体带来不同的机会和挑战。

2  产业价值网的构建

2.1 价值网形成的驱动因素

形成产业价值网的前提是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会带来规模经济、品牌效应、更为便捷和优惠的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产业集聚必然会带来主体间的关联不断增加和密切,进而形成网络。因此可以说,产业集聚是形成产业价值网络的前提,而网络化是产业集聚的必然结果。

具体来说,价值网形成的驱动因素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从产业外部的宏观环境来说,首先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促进了分工不断细化,因此企业间的相互需要也愈加迫切,同时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压力和动荡,企业间也越来越多地采取了合作或联盟的方式来共同抵御风险。因此企业之间形成了越来越密切和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仅体现在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维持良好的合作,同时也要与竞争对手共同研发、培育市场、维护产业声誉等。

从产业的内部来看,构建或加入一个产业价值网络可以为企业提供诸多优势。首先,可以共享资源,包括公共基础设施、信息和知识、政府的优惠政策等,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减低研发风险;其次,在深化分工的基础上使企业各自集中于自己专长的领域,在网络内形成大量的“专家型”企业,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同时提升整个产业网络的竞争力。网络形成和升级的根本是在一系列内外因素的推动下网内各种关系变化的动态过程[2]。

2.2 产业价值网的构成

网络由众多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边所构成。在产业价值网络中,节点就是产业中各种类型的主体,包括生产企业、供应商、客户、中介服务机构、政府部门、研发机构等,边则指的是主体之间的各种关联。

2.2.1 产业价值网的节点

供应商——生产企业——客户构成了产业价值链上的上下游结构。其中生产企业处于中间环节,这些企业生产相同或类似或互补的产品,这些企业的规模有可能差异很小,也可能差异较大,这些因素决定着这些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可能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是相互依存,当然更多的可能是既竞争又合作。

中介机构主要指的是行业协会等服务性的机构。中介机构虽然不是产业价值网的主要成员,但是在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者”和“协调者”的作用。行业协会作为信息中介,在政府和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传递市场和技术信息,规范企业的行为,是产业价值网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政府通过法律、税收、金融等制度或措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产业内相关主体之间的合作。

研发机构主要是指为产业内主体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的机构,主要包括大学、研究院等机构。企业通过与这些机构的合作,不断产生新的知识和技术,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为产业培养和输出各种技术人才。

除此之外,金融机构、物流机构、咨询机构等也是产业价值网的主体。

2.2.2 产业价值网的边

边是指的网络主体之间的关联,这种关联其实就是主体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供需关系、生产相似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企业与支持行业的协作关系等等。各主体基于市场交换或社会联结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系,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网络结构[3]。

通常可以用网络密度来表示网络中主体的关联程度。网络密度定义为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边数与可能存在的边数之比,计算公式为:

其中,D表示网络密度,L为网络中实际存在的边数,g为节点数,因此可能存在的边数为(g-1)(g-2)…×1。网络密度越大,意味着网络中主体之间的关联越多,关系越为密切和错综复杂;网络密度越小,意味着网络主体之间的关联越少,关系相对松散。在现实当中,如果一个产业价值网的密度大,说明主体间的交互联系密切,信息交流多并且传播速度会很快,主体之间的合作效率很高,集聚效应明显。

2.3 产业价值网的类型

产业价值网的形态与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社会文化背景、不同产业的产业特性以及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同的产业价值网往往呈现出较大的差别。比如传统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价值网就存在区别,高科技产业与大学、科研机构等相关支持性产业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这些机构在产业价值网中的地位和作用较为突出;相比较之下,传统产业对这些机构的需求相对较小,而主要關注与产业价值链上下游的企业之间的关联。另外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会影响价值网的形态,在产业发展初期,往往是少数中小企业出现集聚,随着产业逐渐进入成熟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集聚程度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少数几个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为领头企业,规模大、实力强、研发能力强,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根据产业价值网的不同形态和构成,我们把产业价值网分成三种类型:核心型、中小企业集聚型以及产业园区型。

核心型产业价值网是指产业内有一个或者少数几个核心企业,核心企业在整个产业的生产、销售、研发方面占有主导权,同时产业内有众多的中小企业,或者成为市场追随者,或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专家型”企业,或者是核心企业的配套产品提供者,产业内部以合作和协同为主,竞争压力较小。如图1,灰色的圆圈表示处于价值网生产环节的生产企业,圆圈的大小代表了企业的规模。价值网的组织结构越紧密,核心企业的服务能力越强[4]。以制造业为例,一般来说产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产业内部往往会形成规模大、实力强、技术新的核心企业。

中小企业集聚型是指产业内没有绝对的核心企业,而主要是有中小企业集聚而成,这些企业实力差距不大,提供相似的产品和服务,面对相同的客户市场,与核心型产业价值网不同,企业间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一般来说,产业集聚的初期价值网往往会呈现出这样的形态。

产业园区型一般来说是基于区域优惠政策而集聚在一起企业所构成。这些企业之间往往不存在明显的产业价值链的关系,面对的客户市场也通常不一样,企业之所以能聚集在一起主要源于本区域的优惠政策、良好的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以及强大的科研支撑等等。地方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

3  产业组织结构创新的方向

产业价值网络的形成是因为经济和社会高度的融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成熟,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网络中的主体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种类上都在不断增多,主体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多样化,整个价值网络呈现出复杂网络的特征。

3.1 主体的复杂性

随着产业发展的不断成熟,集聚的规模会越来越大,网络内主体的数量和种类都会增加,包括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生产互补性产品的企业、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供应商、经销商、物流企业、金融保险机构、咨询机构、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等。

3.2 关联的复杂性

主体数量和类型的增加必然会改变原来网络中主体之间的关联,这些关联也变得愈加密集和复杂,呈现出多种的关联类型,见表1。

关系的密集和复杂也会带来新的风险。对于新进入的企业来说,通常会与网络内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这就是复杂网络理论中的择优连接特征。网络中往往会逐渐形成少数几个具有绝对影响力的核心企业。这些核心企业对于产业价值网的发展来说具有很多正面的意义,它们技术先进、研发能力强、管理规范、资源丰富,价值网中的中小企业与之合作可以提升自己的实力,从而带动整个产业价值网的发展。但同时,由于核心企业是网络的中心节点,拥有很强的网络权力,产业内的众多企业对核心企业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一旦核心企业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整个产业价值网实力的大幅下降甚至崩溃,这是需要注意和防范的一点。

参考文献:

[1](美)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大卫·J·莫里森,劳伦斯·H·艾伯茨,保罗·G·克利福德.发现利润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

[2]孙国强,张慧敏,吉迎东.企业网络升级研究前沿梳理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3.

[3]马骥,汤小银.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演化与协同发展——以叶集木竹产业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7.

[4]吕庆华.基于价值链向价值网演化的商业模式创新研究述评[J].商业经济研究,2018,22.

猜你喜欢

复杂网络创新
基于复杂网络节点重要性的链路预测算法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通用机场保障网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