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贤母 劳动阶级完人
2020-05-18卓人政
卓人政
1944年2月15日,含辛茹苦养育了朱德总司令的母亲钟太夫人离开人世。4月10日,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延安的各界人士隆重举行追悼朱德母亲钟太夫人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为党的主要领导人的母亲举行公祭活动。
一
朱德母亲钟太夫人,1858年生于四川省仪陇县周河乡钟家山下一户贫苦家庭。她体格高大,娴淑温柔,19岁时嫁入朱家,一共生了13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没能全部养活,只留下6男2女。朱德排行第三,上有一哥一姐。因子女较多,父亲把年仅2岁的朱德过继给二弟朱世连收养。
朱德家无田地,靠租种地主20亩田地生活。在旧中国,佃户家庭的生活十分艰苦,朱德家也不例外。朱德曾回忆道:“我从小就是饿肚子长大的,因此,后来搞革命运动时,我就不大怕饿,好像根本不知道饿。”朱德母亲聪明能干,勤俭持家,把全家的家务与劳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干各种农活和家务。她还特别同情穷苦人,邻居谁有困难,都会想方设法给予帮助。谁家没衣穿,送一两件;谁家没粮了,送一两升。朱德回忆:“我们穿的衣服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母亲性格和蔼,任劳任怨,从没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在这个大家庭中,长幼、伯叔、妯娌相处得很和睦。母亲对我们管束很严。”
母亲对朱德十分疼爱并言传身教,朱德从小耳濡目染,具有反抗黑暗和追求光明的意识。母亲是他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位良师。
1907年年末朱德从四川通省师范学堂(今四川大学)附设体育学堂毕业后,决定回家乡仪陇县高等小学堂当教师,走“教育救国”之路,但学校被守旧秀才所把持,开办新学遭到阻挠,他也备尝旧势力的压迫和排挤。与封建势力作第一次斗争失败后,他深感封建势力的顽固,体会到“教书不是一条出路”,决心走“军事救国”之路,遂于1909年初远离家乡到云南昆明投考正在筹办中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他爬山涉水,走昭通,经东川、会泽,历尽千辛万苦,历时70余天,行程2000余里,于4月底抵达昆明。后从家信中得知,母亲对他这一敢为人先的举动并不反对,朱德對母亲的宽容和理解十分感激。
参加由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领导的驱逐云南督军唐继尧的斗争取得胜利后,朱德于1921年2月出任云南省宪兵司令官。为使家人团聚,便于生活,朱德在友人的帮助下购得位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正门对面翠湖边的水晶宫红花巷4号宅院。他把母亲、养父母、兄妹们从老家接到昆明居住。这是朱德自1909年离乡到云南后感受母爱最长最深的时间。但想不到,朱德与母亲在昆明作别竟成一生的永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国共产党及毛泽东、朱德的积极倡导下,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合作抗日。8月,朱德担任八路军总司令,这才得以和隔断了10余年音讯的家乡亲人恢复联系。9月5日,他率八路军总部奔赴山西抗日前线途中,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给远在四川南溪县的前妻陈玉珍写信,急迫地询问:“我两母亲(生母和养母,笔者注)是否在人间?”后朱德收到陈玉珍的回信,得知母亲的生活窘况,心情甚为沉重,决心帮助改善。只是他虽身为八路军总司令,但与士兵同样无薪水,没有财力供养母亲,清廉奉公的朱德只好嘱托前妻及好友施以援手。11月初,朱德率八路军总部抵山西省和顺县马坊镇与副总司令彭德怀会合后,再给陈玉珍写信称:“惟两老母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望你将南溪书籍全卖及产业卖去一部,接济两母。”怕陈玉珍不信,朱德在信中解释道:“十年来艰苦生活,无一文薪水,与士卒同甘苦,决非虚语。现时虽编为国民革命军,仍是无薪水,一切工作照旧,也只有这样才能将革命做得成功。”此外,朱德估摸陈玉珍也难以为继,无奈之下,于11月29日在山西省洪洞县高公村致信当时在泸州的同乡好友戴与龄:“我家中近况颇为寥落,亦破产时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顾及他们。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我以好友关系向你募贰佰元中币速寄家中朱理书收。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这3封读来令人感慨不已的信表明:一是朱德知道母亲生活窘困后心急如焚,千方百计设法解家中燃眉之急;二是统率着千军万马的朱德总司令却无薪水接济饥荒中的母亲,只好变卖参加共产党前积攒下的部分家业以及向老友求捐。这正是朱德清廉奉公的真实写照。
朱德母亲后来知道儿子已担任八路军总司令,但国难当头,她不愿依附儿子给共产党添麻烦,惟一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见儿子一面。朱德却因身负重任,忠孝不能两全。1944年2月15日,86岁高龄的钟太夫人在望眼欲穿的期盼中离开人世。
二
伟人的背后有伟大母亲的培育和影响。中共中央获悉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后,鉴于她的美德、培育朱德付出的辛劳以及朱德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的提议下,决定为普通但不平凡的朱德母亲举行追悼大会。
中共中央及有关机关负责人等纷纷撰送挽联。中共中央送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撰写的挽联为“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刘少奇与周恩来共撰挽联为“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中共中央党校送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谢觉哉的挽联是“红日入怀,盖世勋名光子舍;白云在望,漫天黯淡陨慈晖”。谢觉哉还代革命烈士孙炳文的夫人任锐撰挽联“移小孝作大忠,涕泪倚闾,见其出不及见其归,属纩应留无限憾;拼一身为万众,勋名盖世,有此母乃能有此子,瓣香早慰在天灵”。晋西北行政公署主任、八路军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续范亭的挽联是“老帅悼母,三军齐恸;慈云返空,同志尤哀”。后续范亭思意未尽,又撰联挽朱母:“全凭着八旬老母两双手,成就了一代伟人老英雄”。驻延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联络参谋郭仲容也敬送挽联“德冠乡邦巴山并茂,今闻当世宇水同长”。
各根据地纷纷发出唁电表示追悼。发电机关有中共中央北方局、晋察冀分局、山东分局、晋绥分局、平原分局,中共太岳区党委、苏北区党委、苏中区党委、淮北区党委;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政治部,所辖第一一五师、一二〇师、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驻重庆、西安办事处;新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所辖第一至第七师司令部、政治部;山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晋西北军区及太行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及参议会;重庆新华日报社等。
3月25日,延安《解放日报》 发表《朱母钟太夫人传略》,全文约1200字,首次向世人披露朱德母亲的简历、风范及为养育朱德作出的贡献:
朱总司令的母亲,86岁的钟太夫人逝世了!我们表示痛切的哀悼!我们永远纪念她的功绩——她给我们民族教养出伟大的革命领导者朱总司令……钟太夫人19岁来嫔世林府君,她在这个劳动的家庭里更显出是一个劳动的能手……在那样的家境里,她一面紧张的兼顾着母亲和农妇的两重工作,一面还注意着以自己的榜样来对孩子们进行教育。她是一个有宽大胸怀和深厚同情心的人,她的人格的力量是不仅及于她的子女,而且使全家所有长幼伯叔妯娌之间,相处十分欢洽。对于更穷苦的亲戚,她往往减损自己,勉力周济。这样,人们接近她就像接近温暖的太阳光一样……总司令参加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的时候,太夫人是一个有力的鼓励者……抗战以后,总司令的处境比以前是好得多,但是太夫人也还是在自己家里继续过着贫穷的勤朴的农妇生活,据去年的家信说,她还在纺着棉花。
中国抗战和中国革命的伟大领导者朱德同志的母亲,就是这样生活了的!这就是伟大的中国千千万万善良劳动人民的本色!总司令的伟大,从根本上说,是长期与广大劳动人民一起进行革命斗争,但是钟太夫人的影响,毕竟是不可磨灭的!太夫人送总司令上学和慰勉总司令参加革命的活动,对于总司令的事业固然有重大的意义,而太夫人与困难斗争的精神,她的勤劳仁爱的美德,也在总司令身上得到了继续和发展。中国的人民看到总司令在前方领导战争,在后方领导生产,看到总司令鞠躬尽瘁百折不挠的革命忠诚,看到总司今视民如伤、爱民如子的恢宏风度,将不能忘记辛勤养育总司令的太夫人。愿钟太夫人的名字永垂不朽!
4月10日下午,中共中央、陕甘宁边区及延安各界代表1000多人在杨家岭大礼堂隆重举行追悼朱德母亲钟太夫人大会。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等参加。
用松柏枝扎制的大型五角星置于会场外大礼堂门坊正上方,下方悬挂着“朱母钟太夫人追悼会”横标,两侧摆放着用白纸剪扎的花圈。悼堂内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幕上高悬着“伟大之母性”巨幅横标,左右两侧悬挂中共中央、毛泽东、刘少奇与周恩来等撰送的挽联,下面摆放中共中央及各界敬献的花篮、花圈,四周则挂满解放区党政军及各界人士敬送的悼词、唁电等。
在追悼会上,朱德与夫人康克清均身着八路军制式军服,脚穿布鞋,分立于凭吊母亲的花圈两旁。先是全场人员起立默哀,随之公祭开始。由谢觉哉代读延安各界代表祭文:
当国族危急、生民多艰之际,群众奋起救亡图存之时,即必有从战斗中锻炼出之领袖,穷不移,威不屈,成为人民之大旗。而此领袖之养成,又常自幼受家庭陶冶与刺激,因而奋发,誓拯大众之厄,而解民族之危。我朱总司令之母钟太夫人,生值逊清末季,野有巨豪,朝无良吏,人民生计涸竭,而难以相维。太夫人日夕劳作,井臼耜耒、釜畚刀尺之事,靡不躬亲治理、甘之如饴。而又孝于翁姑,和于妯娌,慈抚子女,善待邻里,敦人伦之美德,非凡俗所能媲。然而阴暗社会,无穷人啖饭之地,更无善人出头之机。饿寒之岁,无米为炊;权门相逼,无家可归。遂恍然于社会症结之所在,而将其求光明之志愿付诸爱儿。太夫人送总司令入学、从军、参加革命,而己则克勤克俭,数十年如一日,虽属高年,仍躬机杼,不稍易其素持。太夫人之伟大,实为全民族之大母,而岂世俗称母仪者所可庶几。正官板与迎养,寿乐期颐,何慈云之在望,忽宝婺之潜辉,薄海军民,奔走嗟叹,仰懿行之永在,望德容而莫追。唯是边区民主,喜先鞭之既着;团结抗战,卜胜利之可期。太夫人之素愿获遂,亦即我总司令尽孝在于无违。尚飨。
接着,由朱德的同乡、延安大学校长兼陕甘宁边区政府文化委员会主任吴玉章介绍钟太夫人生平事迹。吴玉章还希望中国千百万做母亲的、千百万做儿女的,都要学习钟太夫人和朱总司令。
专门从国民政府陪都重庆赶回延安的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講话时强调:“看到朱总司令母亲的传记,感到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到老都在生产劳动中,这是全人类的希望。我们中国的新社会就是从千百万劳动者中间创造出来的。钟太夫人是个好母亲。我们看到总司令母亲以勤劳的习惯、革命的意志教养了朱总司令。全中国人民的母亲教养了朱总司令成为民族英雄,是很值得骄傲的,我们很荣幸有这样一位民族母亲。钟太夫人是个好抗属……并不依靠总司令、八路军、共产党为她养老,因为她知道抗战是艰苦的,共产党人是大公无私的。这种抗属在全中国是少见的,即使在全世界反法西斯军人的母亲中,也是值得骄傲的。她的操守值得全国军人与官吏学习。”
继后,林伯渠代表陕甘宁边区全体人民讲话,向朱德的母亲致敬。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代表八路军、新四军将士讲话。他说,钟太夫人教育了朱总司令,朱总司令教育了我们。并表示:“当我们哀悼这位革命之母时,我们全军的指战员,都要学习总司令这种脚踏实地、不怕困难的精神。”
朱德在大会上致答词说:“承各界代表各位同志来慰问我,我只有更加努力于团结抗战事业,迅速把日本打出去,求得民族的彻底解放。只有更加努力于生产运动,使我各根据地以至全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希望成为像边区一样丰衣足食的家庭。”他感谢党和人民为自己母亲逝世后举行如此大规模的追悼活动,将更加努力为人民服务。
大会还宣读了各地发来的唁电。其中,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唁电为:“惊闻之余,至深哀悼。太夫人福寿全归,母仪永耀,尚望勉抑盂思,无过哀毁。”十八集团军司令部唁电为:“惊悉钟太夫人讣报,敌后军民,咸深哀痛!太夫人毕世勤劳,殚尽心力,抚育革命领袖,功在民族国家,楷模失瞻,德操长存,图蔚冥漠,莫如继志,当取太夫人遗训,教育三军;以对敌之胜利,望风遥奠。”
在此次追悼活动中,中共中央领导人及各界人士给予朱德母亲极高评价,如:“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成就了一代伟人老英雄” “民族英雄贤母,劳动阶级完人” “妇女界的光辉榜样” “她的操守值得全国军人与官吏学习” “民族母亲” “中国母亲的典范”等。《解放日报》 及各解放区的报纸均登载了延安举行朱德母亲追悼大会的活动实况。
三
朱德热爱母亲,敬重母亲,把母亲当作做人的楷模。他跟着母亲养成了勤劳和俭朴的好习惯,学到了同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敢于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是母亲赋予了他朴实谦恭、胸怀宽广、坚韧不拔的个性。在得到母亲去世消息后,康克清回忆说:“他(指朱德,笔者注)给我看了家乡的信,好半天没有说一句话。此后,为悼念母亲,他一个月没有刮胡子。”朱德满含感激之情写下回忆母亲的文章,节录如下: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將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这篇文章文笔朴素、感情真挚,追述一位平凡母亲的事迹和对自己一生的影响。该文最初以《母亲的回忆》 为题发表在1944年4月5日的《解放日报》 上,1983年被收入《朱德选集》 时题目改为《回忆我的母亲》。
以公祭的方式追悼朱德母亲,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朱德母亲的哀荣,也是给予朱德的特殊政治荣誉,在于以此号召大家以朱德母亲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夺取抗日战争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
(责编 申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