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沃东征战场的民族英雄刘志丹
2020-05-18王宇新
王宇新
刘志丹(1903—1936),名景桂,字子丹、志丹,陕西保安(今志丹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总指挥、陕甘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第二十八军军长等职。1936年4月红军东征中,刘志丹在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今属柳林县)英勇牺牲。刘志丹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追求真理 救国救民
刘志丹从小生活在旧中国贫瘠落后的陕北,亲眼目睹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凄惨景象,对当时社会的黑暗状况十分不满。五四运动后,在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下,刘志丹阅读进步书籍,崇尚科学民主,反对封建压迫,立志救国救民。
1922年,刘志丹考入榆林中学,受魏野畴、李子洲等共产党员教师影响,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 《向导》 等革命进步书刊,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4年冬,刘志丹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说:“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
1925年秋,刘志丹被派到广州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先后进入步兵科、炮兵科学习,10月畢业。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各地组织起义暴动,最终在陕甘两省边界地区建立起红色武装,成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创建者。他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独立掌握武装斗争领导权的重要性。他曾说:“我们没有枪杆子,只靠笔杆子不行。结果人家一翻脸,我们就只有滚蛋。”
发动起义 创建陕甘根据地
1928年5月,刘志丹同唐澍、谢子长领导渭华起义,是我党在北方地区举行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1928年冬,刘志丹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鉴于当时陕甘地区各派军阀的争斗与扩张形势,在陕北特委会议上,刘志丹提出“变敌人的武装为革命的武装”的重要思想,即以“红色” “白色” “灰色”三种形式开展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武装。“三色论”是刘志丹对军队创建的大胆设想。他主张既要发动工农群众,建立党独立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也要派共产党人到白军中开展兵运工作。同时,派人争取、教育和改造绿林武装,为创建人民军队准备群众基础和武装力量。他将这一创建军队的理论成功付诸实践。
在创建根据地的斗争中,刘志丹采取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的方针。他认为,只有进行武装斗争,才能开辟农村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巩固根据地;只有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革命斗争才能有所依托。
1930年9月,刘志丹组建起一支100余人的南梁游击队,揭开陕甘边区武装斗争的序幕。“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 “千里雷声万里闪,上来些红军闹共产。共了安边共横山,南梁川里扎营盘。红旗插上寨子湾,刘志丹名声传得远。红军打仗真勇敢,白军见了吓破胆。打土豪来分田产,咱们穷汉把身翻。跟上咱们的刘志丹,为咱穷人打江山。”这些流传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歌谣,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刘志丹领导创建根据地的拥护之情。
1932年12月,刘志丹将所部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年底正式建立红二十六军,这是陕甘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支正规红军队伍,是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和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骨干力量。
1935年1月,刘志丹率红二十六军北上到达陕北安定县(今属子长县),同谢子长领导的红二十七军会合。陕甘边与陕北两地区的红军会师,是西北地区红军发展的里程碑。同年2月,刘志丹先后被任命为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前敌总指挥。从此,红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在刘志丹等的统一领导下,逐步成长壮大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重要力量,西北革命根据地也不断发展壮大。
率部东征 血沃吕梁
1936年3月底,刘志丹率红二十八军参加东征,挺进晋西,连续重创阎锡山部队。
4月14日,刘志丹率部围攻敌人控制的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他身先士卒,亲临前线指挥。在阵地前沿察看敌情时,他看到敌人在远处小庙旁的一座碉堡内不断用机枪扫射,红二十八军的战士们数次发起冲锋,都没能成功,伤亡很大。就在他准备调整部署、集中力量攻打这座碉堡时,碉堡内的敌人突然向他所在阵地猛烈扫射,刘志丹中弹牺牲。
毛泽东得悉刘志丹牺牲后痛惜地说:“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后来,又在干部大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
刘志丹十分重视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等重要建军原则,强调爱民、爱兵。他作风民主、平等待人,关心群众疾苦,深受官兵和群众拥戴。他牺牲后,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1936年4月24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为他举行追悼大会。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举行刘志丹将军移陵公祭典礼。毛泽东题词赞誉刘志丹为“群众领袖,民族英雄”,朱德题词“红军模范”,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这都代表了党和人民对刘志丹光辉一生的崇高评价。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曾到陕甘宁边区采访,了解了普通百姓心中的刘志丹后,称赞道:“刘志丹是个现代侠盗罗宾汉,对有钱人怀有山区人民的一贯仇恨。在穷人中间,他的名字带来了希望;可是在地主和老财中间,他成了惩奸除恶的天鞭。”
(责编 申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