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模拟教学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18陈丽君
陈丽君
(皖北卫生职业学院护理系,安徽 宿州 23400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和护理有更高要求,其中康复护理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一部分,为残疾者(或患者)实施运动、作业等相关治疗,以帮助残疾者(或患者)恢复残存的功能和能力,重建心身平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1],更好地融入社会.然而,我国康复护理学起步晚,传统的康复护理教学条件有限,不能满足现有的康复护理需要.仿真模拟教学(simulation learning)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2,3],而仿真模拟教学在康复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尚无报道.为此,笔者在本校2016级康复护理专业教学中,对仿真模拟教学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1 研究对象与过程
1.1 研究对象
选择本校2016级康复护理专业1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名学生.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以及对康复护理专业的学习兴趣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过程
在2018年度第一学期的康复护理专科知识教学中,对照组学生采取传统的护理教学方式,观察组学生采用仿真模拟教学方式.让观察组学生进行“人体形态的测量”、“良肢位的摆放”、“关节活动度测量”、“关节被动运动治疗”、“辅助体位治疗”、“更衣训练”等操作.
1.2.1 教师的准备
参加本次研究的教师在对观察组授课之前进行严格培训和考核,需同时具备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带教老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康复护理知识及技能.比如,带教老师在讲授脑梗塞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时,首先应该让学生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病情,对患者残存功能、自理能力、心理状态等有初步判断,需要给予合适护理措施.
1.2.2 学生的准备
学生提前对老师设计的仿真模拟教学方案进行预习,准确掌握涉及的实践操作,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要重点标注出来.
1.2.3 仿真模拟教学过程与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先对康复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要点进行讲解,然后再介绍相关的案例,提出需要思考或者解决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相互补充、分工协作和教师一旁指导等流程,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康复护理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
教师通常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课堂提问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康复护理问题.
1.3 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在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及相关实践操作上,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考核.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组学生对仿真模拟教学效果评价,问卷内容如下:能否加深对康复护理知识的理解;能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否增加对康复护理专业的兴趣;能否增强沟通交流能力;能否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人文关怀素养.发放问卷56份,回收56份,有效回收率100%.
对上述考核和问卷调查的信息采用SPA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考核成绩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数据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学生的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96.6±23.1)明显高于对照组(89.4±19.8);观察组学生的实践操作考核成绩(94.2±16.4)也明显优于对照组(84.4±17.6),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的康复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2.2 观察组学生对仿真模拟教学效果评价
观察组学生对仿真模拟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见表2
表2 观察组学生对仿真模拟教学效果评价
从表2可知,绝大部分学生认同评价项目,说明仿真模拟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
3 分析与结论
康复护理学是在康复医学的基础上延伸出的新学科,除了具有独特理论,还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涉及很多种基本技能,要求对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因此康复护理不能通过单纯的课堂讲授而很好的展现.此外,初学者对康复护理涉及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了解较少,学生很难准确理解基本理论知识及正确运用实践技能,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这些新知识和新技能存在诸多困难.传统“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康复护理学教学要求,所以迫切需要新的教学模式.
仿真模拟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方案、模拟真实情境、角色扮演等形式,带给学生最接近真实情境感受[4].起初仿真模拟教学主要用于计算机、电子商、能源化工及高等教育等领域,后逐渐应用于医疗、护理教育.仿真模拟教学在我国基础护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很好的效果,美国护理联盟将其作为一种标准的教学方式[5].仿真模拟教学过程中,以实践教学、情景教学和个性化教学为特点,通过模拟临床情境,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体验式学习,便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直接运用到临床工作中,防止课堂教学与临床工作脱轨,有助于学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而复杂的临床环境中完成各项护理操作,以有医疗环境无医疗风险为突出的优点,既能避免护理专业的学生以无技能或低技能状态进行实习,又可防止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危险,从而降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6,7],使教学和操作训练过程有了更好的可重复性和可控性[8].仿真模拟教学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学生临床决策过程的平台[9],针对学生实践技能或者其他方面的失误,教师可以及时予以指导并帮助[10],减少因操作失误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助于学生建立成熟的护理思维,积攒护理经验.需要进行康复护理的残疾者或患者多数都存在器官或者功能缺陷,且自信心严重不足,任何错误护理操作或者不当语言沟通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痛苦和创伤,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不利于疾病康复,而通过仿真模拟教学培训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基本知识、临床技能、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及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了解患者心理,能够满足康复护理工作需要.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学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说明仿真模拟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效果良好.
仿真模拟教学过程中,老师起到指导作用,而学生起主导作用,有助于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11].本研究结果表明,学生通过独立或者协作的方式完成仿真模拟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护理知识,提高信息自我处理和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提高人文关怀素养.通过仿真模拟教学培训的学生具备良好的基本知识、临床技能、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及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了解患者心理,能够满足康复护理工作需要.
综上所述,仿真模拟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效果良好,值得在康复护理教学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