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身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5-18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性化心绞痛冠心病

梁 英

(咸宁市中医医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反复胸痛或胸部不适有关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之一[1]。常在患者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当心绞痛发作时,病情较轻者主要是限制人的体力活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不稳定性心绞痛可直接导致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在给患者带来负担的同时也增加了医疗和社会成本。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我国目前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1100万,且80%以上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仍存在心绞痛的症状,约1/3的患者心绞痛未得到控制,我国心绞痛的管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人性化护理是指临床实践中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化的一种护理模式[3]。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给予患者人性化管理和关怀至关重要。本次研究旨在对心绞痛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分析其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我医院收治符合纳排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5~70岁,平均(60.48±5.27)岁。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6~71岁,平均(60.37±5.16)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符合《实用内科学》[4]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及WHO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的诊断标准;②能够正常交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③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病史或认知障碍,不能配合者;②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躯体疾病所致身体活动受限者;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症状表现及临床治疗方式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相关指标监测、用药注意事项指导以及口头健康宣教等。

观察组:根据患者护理需求实施个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以及并发症处理等相关医学知识。每周组织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饮食、运动以及用药等方面,并向患者发放相关视频以及手册等。教育结束后对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的掌握度进行评估,确保患者充分了解冠心病心绞痛的相关医学知识。

(2)心理护理。患者常因疾病造成的痛苦而感到恐惧、焦虑以及不安等,甚至出现频死感。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当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应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帮助患者将其内心的压抑释放出来。多以积极的语言与患者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往积极、乐观的方向去感受,以此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护理。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饮食爱好和病情变化特点为患者制定利于身体恢复的饮食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原则:①控制总热量,保持正常体重,以玉米、糙米及荞麦等粗粮为主;②控制脂肪的摄入,以鱼类、牛肉、虾以及瘦猪肉等为主;③控制胆固醇的摄入,禁食动物内脏;④补充适量蛋白质,以牛奶、豆制品以及鱼类为主;⑤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⑥按时用餐,少食多餐。

(4)运动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疾病程度、血压以及年龄制定运动方案。运动方式主要包括慢跑、快走、打太极、舞蹈、游泳以及骑行等,运动频率保持在每周5次以上,每次运动时间约30min;叮嘱患者运动前不宜饱餐,运动过程中避免情绪激动,运动后不宜立刻洗澡。

(5)用药护理。护理人员需向患者讲解谨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告知患者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处理措施。叮嘱家属做好监督工作。每周通过电话及微信等方式联系患者,了解患者用药情况以及疾病恢复情况,并对其饮食、运动及心理等作出相对应的指导。

(6)延续护理的实施:责任护士通过交谈了解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饮食状况、心理状态、运动方式及频率、用药依从性,并对其进行评估,通过小组成员讨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每周电话或微信随访一次,监督其执行情况,两组除干预措施有所区别外,干预时间和频次均保持一致,连续护理3个月后评价两组效果。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护理前后心率及血压(舒张压、收缩压)的变化。

(2)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生理职能(0~40分)、物质功能(0~20分)、心理职能(0~20分)、社会功能(0~2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反比。

(3)观察两组护理前后机体功能状态的变化情况。采用汉化版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患者进行评分,评价内容包括疾病认知程度(DS)、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以及治疗满意度(TS)共五项,19个条目。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机体功能状态越好,经验证该量表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0.759)[5]。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压及心率均较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两组血压及心率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较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程度较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机体功能状态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项机体功能状态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两组各项机体功能状态评分有所提高,但观察组提高程度较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机体功能状态改善情况比较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8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在2016年全球有约1,79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31.4%,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死亡人数的44%[6]。有学者在《2016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提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冠心病患病人数1,100万左右,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8]。心绞痛作为其主要症状,反复发作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素质,也对其心理造成极大负担,致使其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冠心病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但医学上普遍认为与年龄、性别、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冠心病病人常在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时发生心绞痛,尤其是过度愤怒或忧伤时更容易发病[9]。总的来说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不健康的心理状态等均可导致病情加重。因此给予患者有效治疗的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帮助其改正不良生活习惯,通过心理疏导改善不良情绪状态,减少诱发因素。

人性化护理是集疾病护理、人文护理及心理护理为一体的现代护理模式,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为患者提供具有个性化、多样化以及系统化的护理服务[10]。本次研究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及用药护理等人性化护理措施,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运动习惯,对心血管的保护及冠心病心绞痛的预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以督促患者做到坚持用药,从而确保治疗效果。此外,本次除了给予患者人性化护理的同时还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摒弃生活中的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自我管理,控制情绪,从而不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机体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观察组血压、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身体机能与生活质量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王春等[11]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将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与健康教育策略后,心率、血压、身体机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均较对照组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促进患者血压及心率的稳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人性化心绞痛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心绞痛
基于人性化的养老建筑设计分析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