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服饰纹样及其文化特征

2020-05-18朱思燕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围裙客家人寓意

朱思燕,周 捷

(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

0 引 言

在唐末及两宋时由于中原战乱, 客家人南迁,客家人将中原的文化习俗带到了赣闽粤地区。 他们与当地民族的人们一起生活,在生活习惯和穿衣方面互相影响。随后经过发展, 形成了属于客家独特的文化。 自19世纪以来,有关客家的文化、 服饰、 习俗的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学者认为客家文化的构成是受多元因素影响的,其中既有畲瑶等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也有相邻民系文化的成份, 但主体仍然是中原传统文化[1]。 还有学者认为客家人因长期漂泊, 渴望安稳宁静的生活, 也有祈求子嗣繁荣的精神寄托, 所以客家人对蓝色的服饰有崇尚之意[2]。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在日渐纷杂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影响下,尤其是客家的当代大学生对于自家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3]。反应了一些传统文化在当代年轻人的认知里消逝,尤其是新生代青年对客家文化的传承意识薄弱。针对这一现象,部分客家文化爱好者和学者从政治、经济、历史、语言、社会发展等方面探讨客家文化、饮食、服饰等。客家学奠基者罗香林先生在这些方面已经作了较全面的探讨[4]。研究发现,客家服饰纹样的来源多是生活情节、常见的器具或是客家人对美好事物的期盼;抽象、对称、象征等表现手法是客家人对服饰纹样常用的表现手法。客家服饰纹样具有不同的色彩和文化寓意,在服饰上具有装饰性、起到强调作用和增加服装的美观性等。客家妇女吸收借鉴当地的服饰纹样,创造出具有客家人精神文化的服饰纹样。

1 客家服饰纹样

客家服饰纹样的灵感来源及表达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是纹样的表现形式遵循了形式美的规律和设计原则,纹样色彩和材料的运用构思巧妙又能彰显客家人的文化寓意。

1.1 服饰纹样的灵感来源

客家服饰纹样的灵感来源种类多样,主要为动植物纹样、人物纹样、文字纹样、几何图案、生活物品等等[5-6]。

1.1.1 动植物纹样 客家人善于发现富有生活意义和美好的事物,他们把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纹样通过艺术加工,如国画般写意或是写实的手法将纹样绣于服饰中。如有象征着富贵长生的桃子、多子多福的石榴等,还有一些植物纹样如桃花、牡丹、竹子、梅花、葫芦等[5]。如图1的“凸”形围裙,客家妇女在黑底围裙的“凸”字上部分用明艳的橙红色与黑色对比。在这一部分,客家妇女用黄色、棕褐色、桃粉色等绣线绣上莲花、蝴蝶等动植物纹样,寓意着“莲生并蒂”,象征着客家妇女期盼夫妻同心,家庭生活美满。花卉纹样色彩艳丽、装饰性强,多用于客家的绣片、背孩子的背带、儿童服饰等。客家人服饰纹样中的动物纹样除了继续沿用中原的传统纹样外,还加入了鸡、狗、牛、蜜蜂、蝴蝶、蝙蝠等的纹样[6]。鸡谐音“吉”,蝠谐音“福”,这些都饱含了客家人的祈福吉祥之意。客家儿童的虎头帽(如图2),帽身上的虎头纹体现出威武之意,祈求保佑孩童健康成长。

图 1 客家妇女“凸”形围裙 图 2 客家儿童虎头帽 Fig.1 Hakka women′s Fig.2 Hakka children′s tiger convex apron head hat

1.1.2 人物纹样 人物纹样多取材于民间和神话故事中的妈祖、罗汉、八仙、观音、福禄寿三星等[7]。客家人喜用金银等材料将人物纹样制成挂件佩戴于身上。如图3江西省定南客家儿童吉祥花帽,主色调为黑色,帽身上的纹样是动植物纹样,客家长辈把用银制成的人物配饰装饰在帽子的周围。从图4的江西定南客家儿童吉祥花帽细节图发现,银饰纹样正是象征着吉祥、福气,保平安的八仙人物和福禄寿三星,帽身上的纹样是花和蝴蝶以及传统的寓意纹样,通过简化、变形等手法组合而成。帽子顶部的蝴蝶银饰与帽子下端的梅花银饰,一上一下,互相呼应,花与蝶浑然一体。在花蝶之间加入八仙和福禄寿人物的银饰,与花蝶银饰一样都表达了大人们对小孩的期望、祝福和关爱,希望客家孩童能像梅花一样有顽强的精神,在成长过程中能有八仙和福禄寿的“庇护”,这也是辟邪祈福的一种表达形式。

图 3 儿童吉祥花帽 图 4 吉祥花帽细节Fig.3 Hakka children′s Fig.4 Details of lucky flower lucky flower hat hat

1.1.3 文字纹样 文字纹样多为吉祥、积极寓意的文字或诗句,如吉祥语“并蒂莲生”“福星高照”“竹报平安”和“多子多福”等。还有一些数字类纹样和特殊符号,如万字纹“”等。万字纹寓意生生不息,可以归纳为祈福意识,表达了客家人希望子孙繁衍,生活安稳宁静。另一种是人物崇拜意识,如客家妇女通过组合万字绣成“毛主席万万岁”的纹样,表达对毛主席的崇敬[8]。

1.1.4 几何纹样 几何纹样是以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为基础图案,通过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组合成新的几何纹样,主要用于客家妇女的冬头帕、袖口、衣领、衣服门襟和裤子下摆等。如图5所示的冬头帕,整体上看是条纹,实际都是云雷纹、以及阴纹和阳纹组成的菱形纹,再根据颜色的对比,面积的大小组成条纹纹样。依据靳之林先生的研究发现[9]:◇为女阴,∧为男阳。冬头帕上的纹样由菱形和三角形以二方连续组合构成,阴阳结合寓意生生不息。图5中冬头帕中外围的“”纹样寓意“寿”,取自戟,谐音为“吉”,故称为“吉寿”[8]。将此纹样绣于冬头帕上是希望客家老人吉祥如意,长命富贵。

图 5 冬头帕Fig.5 Winter kerchief

1.1.5 生活物品 “糖环”是客家人用米粉和糖制成的一种面食,其形状类似“中国结”的符号,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还有农作用具,如钯田、钯谷的农具,客家人称之为“耙子”,把扁担上的担钩称为“担钩子”[8-10]。客家人把生活用具形象化,用于服饰上体现了客家人对劳动生活的敬佩。此外,还有铜钱、扇子、玉器、文房四宝等生活物品也是客家人喜爱的纹样来源。

1.2 服饰纹样的设计原则

多样与统一,节奏、 韵律、 对称、 均衡等都属于形式美的规律和设计原则[11]。客家服饰纹样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和设计原则,如客家儿童常穿戴的车肩, 造型类似汉族儿童用的围嘴,一般分有八瓣,十二瓣, 十六瓣等。图6为民国汉族儿童围嘴,是用蓝印花布、 土织布等拼接而成,类似明代的“水田衣”; 图7为客家儿童车肩, 与民国汉族儿童围嘴在外形上类似, 但在纹样、饰品、颜色上, 客家车肩更有规律。 客家妇女在车肩的每个花瓣上都绣上了植物纹样,寓意花开富贵、平安吉祥。周边的坠饰是用银制成的石榴、 南瓜、莲蓬、 麒麟等祥果瑞兽,取多子多福、平安吉祥之意。 相同底色车肩的纹样是对称的, 心思细腻的客家妇女会在相同纹样上做些细小的差别。

图 6 儿童围嘴 图 7 客家儿童车肩 Fig.6 Children′s bib Fig.7 Hakka bib

实用性与美观性是客家服饰纹样设计的第二个原则。如客家妇女的围裙更注重的是实用性,围裙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做农活或做家务弄脏衣物,爱美的客家妇女会在围裙的局部绣上花卉纹样,增加围裙的美观性。客家妇女的围裙主要分为“凸”形和长方形围裙两种。客家妇女在“凸”形的围裙上边绣上彩色的纹样,内容是造型质朴的花鸟纹,大多数是在暗调子上作强烈对比,在纯度上作过渡。围裙的上部两端是由4~5根银链合为一股银链相接套在脖子上,银元在其中起到纽扣的作用。部分爱美和享受生活的客家妇女会在银链挂上约长10 cm的银质牙签,还有用于吃擂茶的银质微型小匙、镊子以及挖耳勺等小饰品[12]。这是以前的大多数客家妇女围裙的穿着方式。现在的客家妇女会把银链上的银元去掉,直接把银链穿过围裙上的耳袢套于脖子上,如图8所示。长方形的围裙如图9所示,多用二方连续的构图方式将牡丹、凤凰纹样绣于腰头,象征着客家妇女对美满生活的向往;腰头的彩带寓意生活多姿多彩,“带子围裙,多子多福”是围裙与带子的寓意。带子上的纹样也多为花卉纹样,可以说客家围裙的每一个纹样、每一针每一线都充满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图 8 “凸“字形围裙Fig.8 Convex apron

图 9 围裙与带子Fig.9 Apron and belt

表现工艺特色和材料性能是客家服饰纹样设计的第三个原则。如客家的传统绣法借鉴了苏绣、粤绣、京绣等技法,通过客家人的改进和口传身授在客家人之间得以流传[6]。图10的肚兜是用手工自织的老粗布。采用了布贴绣,结合苏绣的套针和粤绣的抢针等技法制成,其上半部分的纹样是狮子滚绣球、下半部分是金瓜与瓜藤,瓜瓞绵绵,质朴典雅。图11是用棉麻面料做成的客家儿童周岁鱼尾帽,花卉是帽子的主要纹样。花卉用了抢针技法,花藤运用了双套针的技法。为了使花卉更突出和有立体感,客家妇女用近似色的绣线将花卉绣在黑底的帽身上。面料和纹样互相衬托,最大限度地表达了客家服饰纹样的工艺特点和文化内涵。

图 10 客家肚兜 图 11 儿童周岁鱼尾帽Fig.10 Hakka bellyband Fig.11 Children′s one-year- old fishtail hat

1.3 服饰纹样的色彩运用

客家的服饰色基本保持原色,常见的为黑色和蓝色,而艳丽的颜色多用于儿童服饰的纹样上。纹样色彩主要吸收了粤绣的色彩特点,以黑、蓝为主色调,辅以白、红等颜色,或以红色系与绿色系相搭配,色彩对比强烈,营造活泼欢快、激烈的氛围。如客家人的传统服饰蓝衫(图12),服装整体为蓝色,领口边上加上黑色的滚边,门襟、袖口缝上天蓝色、红色或黄色的绣花布条起到装饰作用。在绣花花布条(图13)一边绣上以二方连续排列的花卉和几何纹样,绣线通常取与红、黄、青的对比色或互补色,区分绣花布的基色。同样在客家围裙也是在裙面局部绣上色彩艳丽的花卉纹样,在黑、蓝色的大暗调子上做强烈对比,并能做到和谐统一。

图 12 客家传统蓝衫 图 13 蓝衫门襟绣花纹样Fig.12 Traditional Hakka Fig.13 Embroidered pattern on blue shirt blue shirt placket

1.4 服饰纹样的材料运用

从外在因素上来看,客家人多居住于封闭的山区、丘陵之地,与外界交流少,因此就地取材。勤俭节约是客家人的优秀品质之一,他们敬畏自然,崇尚自然,所以他们服饰原材料主要来源于当地的经济作物苎麻。客家人把苎麻制成夏布,客家绣品的最大的特点便是用夏布做底料,用色彩丰富的绣线绣上动植物纹样或其他纹样。现在,夏布已经很难找到早先制成品了,在以前多数做成蚊帐和客家妇女在节日里用来蒸糍粑时用的蒸布。客家人现在主要用家机布制成绣片和服饰,经济实惠,耐穿耐用。如图14所示,绣片中的纹样主要是荷花、凤凰、蝴蝶等动植物纹样。用桃红色、红色、青色、蓝色、紫色等明度较高的锈线或者纯色绣线将纹样绣在绣片上,绣片底布的面料为蓝靛染色的家机布。客家妇女可直接裁成想要的纹样形状或直接在底布上绣上纹样。

图 14 客家精美的绣片Fig.14 Exquisite embroidery of Hakka

2 文化特征

2.1 兼容并蓄

客家人的服饰纹样与中原汉民族仍有相同之处,与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的动物、植物和文字都是相似的。纹样内容相似,纹样的表现形式都偏重“写意”[13]。南迁后的客家人与当地人一起生活,互相磨合和学习,互相影响。在表现内容上,客家服饰与畲族服饰纹样都有对鱼纹、莲花纹和蝴蝶纹的表达,都表达对生殖崇拜的寓意[13-14];畲族的鱼纹和莲花纹更显淳朴,而客家的蝴蝶纹常与瓜藤组合形成新的纹样,寓意“瓜瓞连绵”[15]。这也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而畲族与客家人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和传统加以艺术改造。还有常见的凤凰图腾,如图15和图16所示,畲族与客家相比,客家的凤凰纹样比畲族的颜色更加跳跃和吸人眼球,而畲族更显质朴。在纹样的制作方法上,客家人吸收了当地的刺绣技法特点,如套针和抢针、贴续绣,并借鉴了粤绣明快的色彩搭配等。这些纹样的绣法和用色经过历代客家人的言传身教,得以在民间流传。

图 15 畲族刺绣围裙Fig.15 Embroidery apron of She nationality

图 16 客家儿童周岁帽(作者:邹凤秀)Fig.16 Hakka children′s one-year- old hat(by Zou Fengxiu)

2.2 保守恋旧

客家妇女遵循行“行坐不露股”,这是中原传统的保守穿衣准则,大襟衫正体现了保守的思想[16]。大襟衫的最佳衣长是刚及臀部,前后没有装饰,上身后贴合臀部和胸部,自然的展现女性的曲线美。另外,客家妇女的穿着一般是上着衫下着裤,主要原因是做家务与田间劳作穿裙子不方便,穿短裤不符合不露臀的穿衣准则,反映了客家人的衣着传统。客家的服饰款式较单一,颜色多为蓝色、黑色,服饰的纹样延续着中原传统的吉祥纹样,侧面反映客家人的恋旧。

2.3 务实避虚

客家人热爱劳动,勤劳朴实,所以耐脏耐磨是服饰的主要功能,因此黑、蓝等颜色是他们喜爱的颜色,颜色艳丽的服饰并不多见,如图17所示。客家人在世代的农耕中领悟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脚踏实地,不追求虚华的东西,耐脏、结实耐用才是客家人追求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生活在山区的客家人的生活和工作规律。这种植根于农耕文明上的务实精神,深深的影响着客家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图 17 客家服饰Fig.17 Hakka clothing

2.4 质朴无华

客家人居住在相对封闭的山区,所以客家人的服饰原料取于自然,服饰颜色取蓝天、白云、黑土等自然色。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征为儒家文化,客家人给世人的印象大多是勤劳好客、沉稳朴素,这一特质在服饰纹样上也有所体现。服饰无过多的装饰,一般只在衣服的袖口、领子、门襟、童帽等绣上动植物纹样和少许人物纹样。

3 结 语

客家服饰纹样既源于中原传统吉祥纹样,也源于生活中的朴素情节,将生活所见事物,对自然的敬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夸张、比拟、抽象等方法将纹样绣于客家服饰中且兼具装饰性和美观性。客家服饰纹样深受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客家人的洗练,客家人的服饰纹样既保留了中原传统纹样的审美,也呈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研究客家服饰纹样的灵感来源、色彩、构图等方面,解读其文化内涵,能够使客家服饰纹样得到传承和再创造。

猜你喜欢

围裙客家人寓意
美好寓意品芝麻
左手围裙,右手社会
客家人
食堂大师傅的围裙
盛放的寓意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古怪的围裙
模仿老鹰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