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对新生儿窒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评价
2020-05-16张明颖
张明颖
(山东省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1)
目前围生期较常见的严重疾病是新生儿窒息,诱因是多项原因造成新生儿出现缺氧或缺血性损伤,引起机体发生基础代谢紊乱、低血糖或高血糖等并发症,血糖异常会造成患儿发生脑损伤,病情加重直接威胁生命健康,因此给予对症护理手段具重要意义,提高生存质量且促进新生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提高治疗效果,具可行性[1]。为分析个体化护理对新生儿窒息后血糖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我院新生儿窒息患儿122例,观察组(n=61):男32例,女29例,出生时间3~24 d,平均(12.58±1.24)d;出生体质量2.3~3.5kg,平均(2.82±0.24)k g;其中轻度窒息40 例,重度窒息21 例;对照组(n=61):男33 例,女28 例,出生时间4~25 d,平均(12.63±1.31)d;出生体质量2.5~3.7kg,平均(2.96±0.31)k g;其中轻度窒息41 例,重度窒息20例。比较两组出生时间与出生体质量等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患儿用药指导、体温监测与饮食指导等。
(2)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成立专业护理小组增加患儿血糖监测次数,每月召开1次总结会议分析血糖变化趋势,便于对护理措施作出调整。①血糖监控:详细记录患儿的血糖波动情况,全面掌握疾病进展并采用积极有效的处理办法。②对葡萄糖与胰岛素用量严格控制:实时监测患儿各体征,若发生低血糖情况则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严格控制滴注速度是每分钟1 mL,预防发生脑损伤,血糖水平恢复正常者则停止滴注;若发生高血糖情况对胰岛素滴注量严格控制,血糖恢复则减少滴注量[2]。③纠正缺氧且强化病情监护:对患儿呼吸道黏液需全面细致的清除,确保呼吸道顺畅,症状严重者实施面罩吸氧措施,护士对患儿体温与呼吸变化需详细记录,若发生发钳或惊厥等情况及时告知医师处理。④足跟部取血且做好保暖:采用足跟部取血措施检测血糖能直接反映机体血糖变化,护理时结合临床资料将病房的环境温度调整至合理范围,减少基础消耗且预防低血糖发生,便于提高护理效果[3]。⑤健康教育:向患儿家属详细阐述正确自我护理方法,出现低血糖则喂养适量10%葡萄糖溶液,对其各临床表现需做好记录,主动沟通改善不良情绪,便于提高护理配合度[4]。
1.3 观察指标
护理效果:显效:患儿血糖水平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好转:血糖水平与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无效:与上述条件不符。
血糖水平:统计两组高血糖(血糖水平高于7.0 mmol/L)与低血糖(出生24 h内血糖值低于2.2 mmol/L,出生24 h后血糖值低于2.8 mmol/L)的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护理效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护理效果[n(%)]
2.2 血糖异常情况
观察组(n=61)低血糖2例,占3.27%;对照组(n=61)发生低血糖8例,占13.14%,x2=3.9214,P=0.0476;观察组发生高血糖1例,占1.63%;对照组发生高血糖7例,占11.47%;观察组低血糖与高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
3 讨 论
新生儿窒息是目前常见的围生期疾病,机体各脏器缺氧发生严重损伤,若患儿合并血糖异常则造成病情加重,其中低血糖者表现为呼吸困难或昏迷等症状,高血糖者机体长期呈高渗状态发生脑损伤,直接威胁生命健康,因此早期配合对症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报道,个体化护理能改善该病症患儿的预后效果,向家属阐述自我护理办法能配合护士展开护理流程,主动交流沟通改善心理应激反应,对患儿血糖波动情况需要详细的记录,若发生低血糖则静脉滴注适量10%葡萄糖溶液,若发生高血糖则静脉滴注适量胰岛素,将滴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实时监测体温与呼吸变化,将病房内温度与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做好保暖减少基础消耗,并且实施足跟部取血措施能直接反映机体血糖水平,改善预后效果,因此给予患儿对症护理能强化临床血糖监测频率,对血糖波动幅度分析后制定有效护理对策,弥补常规护理缺失且为预后质量提供可靠性保障,缓解护士工作压力且促进疾病恢复,具时效性。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低血糖与高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说明本研究与赵玉婷,童智洪,周丽仙等[5]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窒息患儿采用个体化护理能提高护理效果且控制血糖水平,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