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05-15邹英楠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邹英楠

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在新高考方案实施下的英语试卷当中,阅读的分值比重最大,而且呈上升趋势,可见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容忽视。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课前进行导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思维导图课中分析文本内容,梳理文本结构;利用思维导图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教师为了更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英语水平,要比以往更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高中英语教学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阅读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与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Mind Map)也叫作心智图,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的一种辅助性思考工具。思维导图是利用图文并重的方式把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用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用图像、线条、颜色等建立起记忆链接,由此将我们的抽象思维形象化,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它能将复杂的思维过程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思维导图引入到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本身是其对知识进行再加工的创造过程。思维导图就是一幅画,学生大量使用色彩、图像、关键词来构图,把更多感官投入,使其学习过程变得活泼有趣,增强其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目前的高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相对来说都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讲授和题海战术为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注重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常常忽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际上,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的。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将思维导图融入其中,可以打破传统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直观的图示方式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时常有新鲜感,从而使他们对英语阅读课堂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思维导图也可以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制定更具体、系统的英语阅读教学计划,可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进而提高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进行导入,培养发散思维

阅读前,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他们对文章内容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为接下来的阅读环节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导入环节用时不宜过久,要精炼、有针对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維导图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介绍文章的相关内容或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使其课堂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以外研版高中英语第六册第四模块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音乐(Music),其中有一篇课文是Music from China,课文讲述的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中国女子乐团——女子十二乐坊(Twelve Girls Band),这个乐团以流行音乐的形式来演奏中国传统音乐,因表演形式有别于传统民乐演奏方式而享誉海内外。十二位成员使用的乐器均是中国传统乐器,如古筝、扬琴、二胡、琵琶、笛子、箫等。笔者在设计本课时,将导入部分和本模块的Introduction部分进行有机的结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了导入。在本模块的Introduction部分,有一个环节是要求学生对书中列出的乐器(musical instruments)进行分类,如哪些是西方乐器,哪些是中国乐器,哪些是弦乐器等。这个环节正好可以与本课的导入环节进行有效的整合,笔者利用思维导图(图1)直观的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东西方的乐器有更深入的了解,激活学生本堂阅读课的背景知识。笔者在设计思维导图时,不仅对Introduction里涉及的乐器进行了分类,还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对熟悉的乐器进行分类,填入到思维导图中。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

(二)课中分析内容,梳理文本结构

在展开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充分地掌握重点内容、梳理文章脉络、提炼要点。在构建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先挑出文中的关键词,然后使用关键词将文章的主要内容做成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迅速建立起文章的框架结构,理清文章的脉络关系。制作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英语阅读的具体要求,真正的掌握每个关键词之间的内部逻辑联系,以此更好地抓住文本的关键。

外研版高中英语第六册第二模块The Lord of the Rings一课对《指环王》这部小说的大致内容进行了讲述,这部小说里面的人物关系和情节比较复杂,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很多学生对这部小说并不了解,也没看过其改编的电影。所以,笔者在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图2)来帮助学生快速并有效地理清人物关系和故事的脉络。笔者在构建思维导图时,先启发学生列出文中的关键词,如Sauron,Gandalf,a hobbit, nine rings, the Ring等;然后,要求学生把其中有联系的关键词用线和箭头连接起来并标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组成了一个有机的关系网。

通过这个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将故事的脉络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既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和脉络,又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深层次理解文章的能力。学生在创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外研版高中英语第五册第一模块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一文是一篇带有小标题的说明文,和The Lord of the Rings一课不同,它没有任何情节。这个文本围绕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四个方面区别展开了论述,并列举了一些典型的例子,它的小标题也是以例子的形式呈现。笔者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将这四个方面的区别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出关键词(vocabulary, spelling, grammar, pronunciation),并根据文本的框架结构、提炼要点及文本中列举的例子构建成思维导图(图3)。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借助这个思维导图将600字左右的文本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直观明了地呈现给学生,使其抽象思维形象化,从而促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理解了文本的脉络、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学生也对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了解。

(三)课外自主学习,提升自学能力

1.课前预习

教师除了可以在阅读前的导入环节和阅读中分析文章环节使用思维导图以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前的预习和阅读后的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预习时收集相关信息,创作自己的思维导图,培养其创新思维,鼓励其积极思考,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的作品和同伴分享,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后复习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延伸,如进行文本的复述和写作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不断提高。不过,学生的个体存在差异,思维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己创作思维导图时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风格的思维导图来进行知识点总结,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外研版高中英语第五册第五模块A Life in Sport一文讲述的是体操王子李宁的传奇经历。笔者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时,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如图4和图5),要求学生以三到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预习。

图4旨在梳理学生相关词汇、扩展体操方面的背景知识;图5旨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层次分析能力和归纳主旨大意能力。当然,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可以不拘泥于图4和图5的形式,每个小组都可以共同探讨、不断创新。

2.课后复习

在课后,笔者也会根据课程安排的需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必要的复习。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课堂上构建的思维导图对文本进行复述,使其对课上的学习内容进行及时的巩固,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外研版高中英语第三册第三模块是The Violence of Nature,在该模块的阅读课中,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了一些了解,也在文本中学会了很多相关的词汇,该模块的写作部分正是要求学生来描述一场自然灾害。笔者将该课的复习和写作整合在一起,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回忆学习重点,梳理写作思路,提供写作灵感,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了任务,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际上,学生在课后根据课上所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可以不断扩充和整理知识点,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将学过的旧知识和获得的新知识联系起来,达到了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见图6)

三、运用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要求,适当地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的不同环节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成效。使用思维导图前,笔者在备课时需要在备课笔记上写下大量的文字或注解,上课时需用繁琐的语言对文本进行透彻的讲解;而如今,利用思維导图可以减少很多工作量,教学效果却更加的突出,可谓事半功倍。笔者将思维导图融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打破了之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再千篇一律,教学目标能够高效率的达成。

(二)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对思维导图的形式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可以感到新鲜感,不再觉得英语阅读课无聊乏味。笔者深切地感受到在师生共同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师生的互动性增强了,课堂的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实践证明,通过笔者使用思维导图和学生自创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对教学目标内的知识增强了记忆,还对延伸的知识有了积累和了解,对英语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学生的各项潜能也被激发了出来,如联想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在英语课堂中,学生成了积极主动的探索者、参与者和分享者,真正成为了自主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李青青.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说明文阅读课实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

[2]尤妙莹.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7.

[3]顾敏.融入思维导图的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4(13).

[4]王媚.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的运用——以2017年浙江省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为例[J].校园英语,2017(23).

[5]严功宣.试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文本解读中思维导图的融入[J].校园英语,2017(24).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