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分析与研究
2020-05-15李娅玲
李娅玲
【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为急性脑血栓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对其早期康复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将随机抽取的于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进行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0例分成干预组(n=40)及参考组(n=40),所有患者均接受溶栓等对症治疗以及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干预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参考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考组,护理后对比两组各项恢复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其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有效提高其肢体功能及生活品质。
【关键词】 护理干预;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0.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5-213-01
急性脑血栓具有发病急以及治疗难度大、康复进程长等特点,为患者提供溶栓等对症治疗的同时为其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降低致残风险有重要价值[1]。现将于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急性脑血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其早期康复所发挥的作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以随机抽取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入组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对自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疾病;有脑血栓史;有精神障碍史或者人格障碍史[2]。将抽取患者随机分成2组,干预组(n=40)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4至84周岁,平均年龄(51.34±4.25)岁,参考组(n=40)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1至82周岁,平均年龄(52.05±4.17)岁。入组患者经随机分组后其年龄等基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未见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溶栓、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以及健康教育、协助患者翻身等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干预组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如下
1.2.1 心理支持及健康宣教 待患者病情及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对患者与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讲解急性脑血栓发生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功能训练的重要性,充分激发和调动患者与其家属的配合主动性和积极性。治疗及康复过程中与患者加强交流,观察其表情等变化,了解其心理动态并及时为其提供心理疏导,防止患者出现沮丧、绝望等心态,指导患者学会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及康复训练[3]。
1.2.2 体位护理 经常帮助患者变换体位,避免一侧皮肤长期受压而出现压疮等不良反应。健侧卧位:保持患肩前屈并将手平放于枕上,然后将肘伸直,屈曲下肢髋部以及膝部,稍内旋髋部。仰卧位:受迷路反射及颈牵张性反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明显增加,因此应尽量避免取仰卧位,可将该体位作为过渡性体位。患侧卧位:向前伸展肩关节并外旋,伸展肘关节并保持前臂旋前,将手掌置于最高处,伸展患腿并轻度屈曲膝关节;
1.2.3 康复训练 长期以床上训练为主,为患者提供Bobath握手训练指导,十指交叉并用力向前伸然后上举至头顶上方,使身体与双手90°及180°时短暂停留,有助于缓解肩胛以及上肢痉挛,防止出现手僵硬收缩。指导患者抬高臀部至与骨盆处于水平位,治疗师一手对患者患侧膝关节进行下压,另一手拍其患侧臀部。待患者肌力逐渐恢复后即可进行坐位训练,首先进行半卧位训练,然后逐渐过渡至坐位训练,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并提高坐位角度,逐渐过渡至站立训练及步行训练。同时为患者提供鼓腮、噘嘴、叩齿以及发音等语言功能训练[4]。
1.3 评价指标 护理后应用Fugl-Meyer测评法(FMA)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总评分为100分,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效果越好则评分越高;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总评分为45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不理想则评分越高;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评分为100分,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则评分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及分析 此次研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软件包为SPSS18.0,通过百分率(%)表示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t、χ2检验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计量资料,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护理后干预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参考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考组,护理后对比两组各项恢复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脑血栓主要诱发原因为颅内外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流减缓并使得动脉血管部位形成血栓,脑血管堵塞后阻碍脑组织为大脑输送血液并诱发急性脑血栓发作,患者面临较高的残疾风险,极大地损害其身心健康。
待患者临床症状获得控制、意识恢复平稳后为其提供系统有效的护理及训练,有助于使其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得到提高,可避免出现全身生理机能衰退现象,能够促进患侧肢体血液循环,对神经营养功能可发挥刺激作用,防止出现骨骼、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等表现,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大脑功能重组[5]。
此次研究中,护理后干预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参考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综上所述,为急性脑血栓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其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改善,可提升其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 赵一英.早期康復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J].饮食保健,2019,6(3):24-25.
[2] 胡建霞.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7):69.
[3] 罗凯楠.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3):173.
[4] 侯小丽.观察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J].饮食保健,2019,6(27):122-123.
[5] 胡建霞.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