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实施策略探析

2020-05-15谈小萍

考试周刊 2020年35期
关键词:实施策略德育

摘 要: 从新课改颁布以来,新课改就提倡德育教育,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非常重要,小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品德、生活和社会,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良好的指引,建立起文明的礼仪教育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坚持以德育为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

关键词: 小学生文明礼仪;实施策略;德育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礼仪之邦”之称,文明礼仪作为我国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不能离开我国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良好行为的。尊老爱幼,热情好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世界各国都为之称道的。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良好文明礼仪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文明礼仪不仅代表了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还体现了一个家庭的素质,一个社会的公德。因此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而言,培养出良好的文明礼仪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目前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现状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礼仪大国,我国的礼仪是为世界各国所为之称道的,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已经成为我们的民族基因,扎根在了我们的骨子里。而当前小学生也基本具备了我国这项优秀的传统文化品德。但是,这也仅仅是片面的,在生活中还是会存在一些文明礼仪素养较差的小学生。这不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小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表现上,其中较差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从老师的安排,等车就餐插队,不尊老不爱幼,上课不遵守纪律,开小差交头接耳,随地乱扔垃圾,不诚信,考试不遵守考场纪律,随意毁坏公物,随手涂鸦等。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跟小学生的良好形象极其不符,且长此以往,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导致学生以后容易走上歪路。

二、 小学生文明礼仪较差的原因

(一)思想误区

在目前这个物质和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容易给小学生所理解的文明礼仪造成偏差。基于社会上的各种坏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学生就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就会对他们以前所追求的那种自身的礼仪和文明品质,产生怀疑。并且由于目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飞速,传统的道德观念已经无法制约小学生,如果非要把这些东西强加给小学生,他们便会产生反抗心理,这样是不利于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发展心理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辨别“假丑恶和真善美”。

(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文明礼仪的教育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塑造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在过去的传统应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理论内容,突显应试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且在学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也只是重视学生的课业成绩,从而忽视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如果一直使用这种评价体系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就会使学生造成严重的缺失文明礼仪素养,从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三、 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筹备环节

教师要想能够有效地解决学生文明礼仪素养较差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深入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问或者是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来调查目前小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现状,然后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集合在一起进行讨论研究,制定出一系列的能够顺应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案,然后开始实施。在实施前,学校可以联合家庭跟家长做好沟通交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文明礼仪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长此以往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二)开始实施

由于学生在学校待的时间最长,因此,学校是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各种教材,开展各种班级活动,也可以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开展一门专门的文明礼仪的课程,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此外,学校还要联合家长,让家长在家里督促学生的文明礼仪,学校可以开展家訪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把学校和家庭结合起来,以此来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从而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深化推进

1. 创设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可以培养学生拥有文明礼仪素养的一种良好方式。班级活动的特色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够加入进来,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在班级活动过程中,班级活动的氛围尤为重要,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快乐、自由的环境,学生才会勇敢的、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做自我。教师在开展班级活动时,可以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学、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教育为主题。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学生参加有关文明礼仪的各种演讲比赛、影视欣赏、革命文化地参观等活动,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的课程活动和兴趣小组,给学生一个可以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在日常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以此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的教学效果。

2. 家庭、学校、社会有效统一文明礼仪教育

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文明礼仪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光光要给孩子吃饱穿暖,还应该教给孩子正确的教养思想,良好的家庭文明礼仪可以使家庭氛围和谐,在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里,才可以培养出行为规范,品格健全的孩子。可以说孩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好坏,跟家长的教育是离不开的,家长的文化因素和做人准则会影响孩子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好坏。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家长的为人处事态度,还是日常的言行举止,都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并且可能会直接表现在孩子的身上,所以如果一个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不好的孩子,身上往往会有其家长的影子,但是家长往往都不清楚这些问题所在的关键,因此,这种要求在学校教室应该向家长提出文明礼仪规范的要求,向家长普及和反应文明礼仪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确保孩子在家里和学校能够做到统一,从而能拥有一个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以此来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体效应。

除此之外,不光光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小学生的文明礼仪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展不成熟,没有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却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很多公共场所中,往往会有人做出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学生看到往往就会进行模仿,这对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和行为会产生一个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时,光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没有用的,社会也需要配合学校和家庭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素养教育,社会要创设良好的文明礼仪气氛,体现出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和文化之邦。长此以往,才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文明礼仪形象的作用,从而促进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

3. 注重创新改革

在进行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时,一定要注重创新,可以将课本上的内容和社会上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然后教给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最重要的就是“德”,只有学生心中有德,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教育才能够有效地衔接起来。此外,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做出改变,要从过去传统的,只注重学生的刻意的成绩的评价方式,转换成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评价,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文明礼仪。

四、 推进文明礼仪的发展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推进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是我们目前所要探索和实践的。因此,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发展认知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推进策略,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拥有良好行为习惯品质的人。

(一)制定相关的推进策略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校必须和家庭以及社会一起,强强联合起来,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培养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环境。此外,社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参加社会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全面的了解和接触社会,能够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社会中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公共场所的利益教育时,可以联合家长对学生进行培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不会产生误差,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使礼仪教育进行连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由于小学生的年纪较小,而学生在学校待的时间较多,因此,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来开展能够顺应学生发展的礼仪教育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以让教师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班级活动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此来顺应学生的发展。

在家庭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情况,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家庭活动。在家庭活动过程中,家长要首先做出表率作用,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督促家長和家长一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以小促大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五、 制定相关课程

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还可以专门开设出一门关于学生如何养成文明礼仪的校本课程,并可以由校内老师自己进行编译编印,然后由老师开始教授这门课程,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之外,还能够进行系统的学习。

六、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是需要时间,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教学过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只有高度的关注学生,并且把教室的日常上课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开展相关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从而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柳岩.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措施研究[J].学周刊,2018(12).

[2]颜勇.让养成教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6).

[3]程霞.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机制的构建[J].科学经济社会,2014,32(1):151-155.

作者简介:

谈小萍,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李家庄学校。

猜你喜欢

实施策略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