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金属加工》共成长
——庆祝《金属加工》创刊70周年
2020-05-15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凤振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江凤振
江凤振
2019年10月21-23日,我应邀参加了由金属加工杂志社主办的金属加工工艺师技术创新论坛暨“山特维克可乐满杯”金属加工工艺师征文大赛颁奖典礼,听了专家、学者及同行的精彩演讲,更加了解了我国金属加工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收获满满。会议期间见到了栗延文社长,王建宏、韩景春编辑,我们之间的亲切交流,勾起了我对《机械工人》(2008年更名为《金属加工》)的深情回忆。
我与《金属加工》杂志的故事源远流长,在我童年时代,父亲是第一机械工业部直属厂领导,哥哥是工具钳工,都酷爱机械,家里一直订阅《机械工人》杂志——32开、薄本、月刊,大多是介绍全国机械工人的小创造、小发明、小革新,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机械工人》是当年最受中国工人阶级喜爱的杂志,也是新中国创刊最早、最有影响力的期刊之一,为我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的一家都是《机械工人》早期的热心读者,大姐是一名车工,二姐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哥哥是一名技术革新能手,《机械工人》陪伴了他一生的职业生涯,使他受益匪浅,也帮助他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高级技师,沈阳市第一批技术革新大师,省劳动模范。幼时的我对《机械工人》有很深刻的印象,长大后我从事机械加工相关工作,继续与《机械工人》相伴。几十年来,虽然我家从东北搬到了河北,大动迁几次,但至今还珍藏着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部分《机械工人》杂志原册。2010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的《金属加工》杂志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上,原机械工业部何光远部长亲自在我珍藏的杂志封面签字并与我留下珍贵的合影,同年《金属加工》杂志第21期做了报道,我感到很光荣。
2020年我62岁了,虽已退休,但仍返聘在自己挚爱的机械维修岗位上,发挥余热。回忆我与《金属加工》跨世纪的交往与友谊,我的成长从未离开过《金属加工》的引导与帮助。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保定铸造机械厂做机床大修钳工,热爱机械的我,开始订阅《机械工人》杂志,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的学习全国各地工人的小革新、小经验,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自己也迷上了技术革新,在机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被厂评为技术革新能手。1990年,我在保定市职工技能大赛中荣获“钳工状元”称号。从此我的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加《金属加工》杂志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
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我曾经写信给《机械工人》编辑部,讲述我的学习体会及工作情况,萌发了在《机械工人》发表文章的想法。不久就惊喜地收到了赵广兴副主编的亲笔回信,热情鼓励我学好专业技术,欢迎踊跃投稿,为社会主义建设多作贡献。也就是这次我与《机械工人》杂志社的书信来往,开始建立了我与《机械工人》的长期真诚友谊,坚定了我人生的奋斗目标,工作干劲更高,技能进步很快,我克服了写作上的弱点,第一次把小改小革经验写成文章投稿《机械工人》,被杂志采纳后,我信心倍增,后来多次投稿,几乎都被发表,当时我作为一名普通工人,能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让我感到很高兴,很自豪!单位领导和同事对我刮目相看,从此使我工作热情越来越高。
《金属加工》伴我茁壮成长,不仅使我在专业领域技术创新得心应手,还让我学会了撰写论文,经常参加全国技术交流会。我工作成绩突出,从一名技术工人成长为被河北省破格晋升的高级工程师。几十年来,我在全国各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或经验文章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是长城汽车唯一的高级精益师,曾经获得三届“河北省百名能工巧匠”荣誉称号,河北省“十大金牌工人”,同时获得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享受省政府津贴。
我曾经专程从保定到北京《机械工人》编辑部拜访,当时《机械工人》杂志社规模并不大,人员也不多,就在北京西城百万庄一座苏式红楼的二楼南侧的几间屋子里。也许有不解之缘,第一次与编辑面对面的亲切交流,便成就了我与《金属加工》的终身友谊,后来我经常应邀参加金属加工杂志社举办的活动,使我开阔了眼界,也结识了很多专业、学者、行业朋友,对我的职业技能提高帮助很大。后来我每次去北京都不由自主地抽空到《金属加工》编辑部看看,编辑同志对我的真切热情,体现了《金属加工》对每位读者的热情,也正是这样,70多年来《金属加工》一直吸引着全国读者的心,也让《金属加工》朋友遍天下,越办越红火。
2006年6月11日,由《机械工人》杂志社、《现代零部件》杂志社和中国机床总公司联合主办的“加工中心应用调查结果发布会暨产业论坛——用户满意的加工中心品牌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我作为嘉宾有幸参加,并做了主题发言,反应良好,会后杂志社在期刊上发表了我的主题演讲文章,并配发了发言照片,使我终身难忘。
2010年10月15日,我荣幸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金属加工》杂志创刊60周年纪念大会,聆听了《金属加工》走过的60年的发展历程,《金属加工》为推动我国金属加工技术与装备水平的提高,促进金属加工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作为《金属加工》的老读者、老作者、老朋友,我所取得的成绩与《金属加工》对我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金属加工》杂志创刊70周年之际,我再一次感谢《金属加工》对我成长的帮助,衷心祝愿《金属加工》越办越好,助力中国工业健康发展,成为中国期刊的百年老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