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安全与相关领域国家安全关联分析
2020-05-15陆兆聪
陆兆聪
(1. 武汉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2. 图书情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0 引言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明确提出:“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在2018年5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从中足以看出科技安全的重要地位,以及在保障其他领域国家安全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技日益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不仅影响到科技系统本身的安全,还关系到一国的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在保障国家安全上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
本文力图通过分析科技安全与其他领域国家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进一步把握科技安全在国家总体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不断完善我国国家安全保障策略提供理论支撑。
1 国家科技安全概述
1.1 概念
国家科技安全是科技安全的属概念,是科技安全中的一类。当人们谈国家安全而涉及到科技安全时,一般讲的都是国家科技安全,很少谈个人科技安全、团体科技安全等,所以科技安全通常特指国家科技安全,本文在国家科技安全的意义上使用科技安全一词。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个较为权威的解释,对科技安全的定义也尚未形成一致的共识。从2000年开始,学术界开始对科技安全予以高度关注,梳理发表的有关论文或著作发现,部分学者已对其定义进行了界定和探讨。定义科技安全,多数学者持“两分说”的观点,即从狭义和广义两个维度进行定义。狭义的科技安全主要关注科学技术系统自身的安全性,指科技系统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从而维护国家利益。而广义的科技安全不仅关注科技系统本身,还对科技系统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所决定的国家安全态势予以考察。根据这一定义,国家科技安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科技基础安全、科技体制安全、科技活动安全、科技环境安全、科技人才安全等。由于本文的研究视角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科技安全,所以讨论的科技安全,均取其广义概念。
本文认为,国家科技安全是指国家的各种科技系统免受国外科技优势的威胁与破坏,并以此充分保障国家科技的主权和利益健康发展,从而在根本上保障国家的总体安全。
1.2 综述
通过梳理和归纳国内与科技安全相关的文献发现,国内有不少学者对科技安全问题开展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科技安全定义研究。有学者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科技安全的具体定义、内涵等进行了阐述,狭义的科技安全立足于科学技术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广义的科技安全则从整个国家安全的角度考量科技系统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能力。还有学者还从地缘科技学的角度,对科技安全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深入论述。官方认为科技安全是指科技体系完整有效,国家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安全可控,国家核心利益和安全不受外部科技优势危害,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②科技安全情报研究。有学者基于我国科技安全工作中情报工作的不足和缺失,提出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国家科技安全情报体系框架结构以及“安全/监视双功能循环”模型。还有学者基于对我国现有相关科技安全研究的概述,从情报感知的角度探寻维护科技安全发展路径的可行性,并将OODA循环引入情报感知,提出了通过情报感知保障科技安全的可行路径。③科技安全与其他安全关系研究。诸多学者对科技安全与其他安全的关系展开研究,比如赵刚从地缘科技的研究视角触发,对科技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之间的关系逐一展开论述,认为科技安全会对其它领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关系。还有学者认为国家安全是由政治、军事、经济、生态、科技等诸多安全构成的复杂系统,并论述了科技安全与这些安全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已形成以科技安全为中心、科技安全与其它安全要素相互渗透的综合化趋势。④科技安全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有学者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Amos软件应用,对我国科技安全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与实证分析,最终确定我国科技安全直接影响因素为科技实力,间接影响因素为科技环境、科技体制和科技政策法规。还有学者分析了国家科技安全评估要素和评估模型框架,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区间的国家安全评估方法,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总体来看,科技安全领域研究成果颇丰,这其中既有定量分析的实证性研究,也有定性的规范性研究。但整体而言,这些研究多数局限于理论和宏观层面,理论结合实际不足,且多数集中于21世纪初。特别是,对科技安全与其他领域国家安全之间关系研究虽有所涉及,但基本都是泛泛而谈,对其关联关系简单笼统归纳为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关系,缺乏足够的实证论证和理论支撑,更无法对实践提供指导作用,迫切需要深化该领域研究。
2 科技安全与其他国家安全领域的关联关系
2.1 触发关系
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发现,目前触发关系多用于描述一定区域内多灾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比如,有学者的研究提出,地震是造成沿海城市海啸、风暴潮、泥石流、滑坡、地陷等自然灾害的触发因素,这里的触发关系是指某一种或多种灾害可以被另一种灾害触发;触发与被触发的灾害在时间上几乎同时发生,在空间上耦合,并在单灾种分级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触发关系的耦合模型。
本文参照这一研究,认为触发关系是指科技安全在外部环境变化达到某一临界点后,会在几乎同一时间引起其他国家安全领域的变化。区分科技安全与其他安全的关联性是不是触发关系,最重要的是明确是否存在某一“临界点”,能在二者关系变化中发挥关键作用。比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划分的11类安全中,科技安全与军事安全之间的关系,在某些情景下,就可视作触发关系。具体可见图1。
图1 触发关系
2010年6月,伊朗核设施遭受“震网”病毒的攻击。该病毒以专门破坏特定的工控设备为目标,是第一个专门定向攻击关键基础设施的“蠕虫”病毒,如核电站、水坝、国家电网等。总之,它是以配合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而实施的,并破坏特定的关键基础设施,使之失能、失效。研究表明,该病毒代码控制着伊朗核设施中离心机,伊朗核项目实施时间被迟滞了2年。2018年11月,伊朗核设施再次遭遇凶猛的网络病毒攻击,这种病毒能自我复制并传播,能够直接破坏高度机密的工业和军事网络,甚至获得某些关键计算机的控制权,比如说核设施和导弹项目的核心电脑,操作大威力的导弹进行发射或自爆,威胁整个军事体系的安全。这其中,控制核设施的计算机系统是影响伊朗核设施安全的最重要因子,它属于科技环境安全的范畴,是科技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安全的生命攸关,而计算机“蠕虫”病毒是引起关系变化的“临界点”,引起科技安全与军事安全之间产生触发关系。实践证明,病毒侵袭、技术封锁、科技泄密、技术迭代等因素,都会成为科技安全触发军事安全的临界点。
2.2 传导关系
传导关系多用于物价指数走势的预测,比如,有学者以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PPIRM)、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研究对象,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价格指数构成要素之间的价格传导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多元传导模型对3种价格指数的环比数据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翘尾因素以推算物价的同比数据。
本文将传导关系用于国家安全研究,指的是一个国家科技安全的变化,会通过某些介质的作用,带来其他国家安全的变化。同时,这种传导关系可以是一种互为传导关系,即两种国家安全之间互为影响、相互传导。引起传导关系中的介质可以是多方面的,就像物理学中的热传导效应。比如,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在一定情景之下,科技安全与文化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国土安全之间的关系,就属于本文所界定的传导关系,具体可见图2。
图2 传导关系
(1)在科技安全与文化安全。两者的传导关系,可以从美俄等国开展的认知战争中窥见一斑。认知空间可视作大国战略博弈的重要疆域。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可以说是每个国家关乎科技安全的重要命脉,随着新兴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属于科技安全构成要素中的科技领域安全,但其远远突破了科学技术的范畴,充当了文化传播的工具和介质,成为某些国家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严重威胁其它国家的文化安全,进而对其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造成巨大威胁。同时,文化安全也可以反过来对科技安全起传导作用。比如,文化安全也可以通过文化资源、文化人才、文化市场、文化基因、文化品牌等领域的安全,对科技系统乃至整个国家科技安全体系的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的作用。
(2)科技安全与生态安全。核裂变技术是国际科技领域的一项尖端技术,以其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极端重要性,成为国家科技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震惊世界的切尔诺贝利事故中,我们对科技安全与生态安全的传导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RBMK)的设计缺陷,第4发电机组爆炸,核反应堆全部炸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导致事故前后3个月内有31人死亡,之后15年内有数万人死亡,13.4万人遭受各种程度的辐射疾病折磨,白俄罗斯、奥地利、乌克兰、德国等国家均受到核辐射污染,切尔诺贝利地区许多树木都出现了十分反常的形态,事故发生后幸存下来的树木、尤其是相对年轻一点的树木,越来越难以承受干旱等环境压力,进而对整个生态链产生重要影响。可以看出,核技术属于科技安全构成要素中的科技领域安全,由于人们使用核技术不够成熟,导致核电站发生爆炸,在核泄漏过程中,铀、钍、钚等化学元素会迅速传导至周围的环境,进而传导至整个生态系统,对生态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3)科技安全与资源安全。随着科技的更新迭代,人们逐步使用了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近年来随着采掘技术的不断突破,人们又发现页岩气、可燃冰等新型能源,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资源安全与其他领域安全都直接或间接相关联,发挥着重要的依托作用,没有充足的、稳定的资源供应,经济无法正常运行,社会无法稳定,军事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核安全也得不到原料保障。所以,资源安全对科技安全也会产生传导效应,对国家科技安全的保障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二者之间的传导关系,这里列举基因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予以说明。众所周知,基因技术是现代科学的重大进步,把现代生命科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属于科技安全构成要素中的科技环境安全,是国家科技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因资源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2016年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的中国首个、全球第四个国家级基因库正式运营,由生物资源样本库、生物信息数据库和生物活体库组成,主要是把全球的生物资源都收集起来,用测序仪读取万物的遗传数据,用合成与编辑平台写出生命代码,最终为人类服务。目前,国家基因库已存储多种生物资源样本1 000万份,对保护地球的物种多样性、维护国家资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科技安全始终与资源安全紧密相连,具有互为传导的关系。
(4)科技安全与国土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生存空间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国土安全的范围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比如,潜艇、驱逐舰、航空母舰等关键海洋装备是国家科技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提升了我国海上作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应对日益复杂的海洋安全形势,有效维护自己的海洋国土和海洋利益,从而更好地保障我国国土安全。1957年10月,前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人类迈出了探索太空的第一步,航天时代正式宣告到来,从此以后,世界各国围绕外空空间的争夺也愈演愈烈,国家安全的疆域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天空、外空的完整逻辑链条的进化。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国家防御的重要力量,有助于保卫国家领土的安全;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有助于拓展国家领土的疆域与范围,科技安全与国土安全具有互为传导关系。
2.3 升级关系
升级关系是指受科技环境变化的影响,科技安全与其他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会从弱关联递进为强关联关系。在一定的情况下,科技安全与政治安全之间,就存在本文所界定的升级关系,见图3。
图3 升级关系
关于二者之间的升级关系,可以从历史上发生的两起重大核事故清晰地呈现出来。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既是一起震撼国际社会的生态灾难,也是一起震垮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的政治灾难,对苏联的解体与社会体制的崩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11年福岛核事故虽然直接原因是极端自然灾害组合造成的,但国际社会特别是日本国内归咎于日本政府官僚主义严重、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对危机反应迟钝、应急管理混乱等,加速了日本政党轮替。这里的核安全属于科技活动安全的范畴,是科技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安全问题处理是否适当及时,事关民心向背和政权安危。在这两起事故中,通过核安全的传导,使原本科技安全与政治安全之间的弱联系,迅速升级为强联系,从而对两个国家的政治安全产生深刻影响。
2.4 包含关系
包含关系是指科技安全与其他国家安全之间存在重叠。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科技安全与核安全、信息安全就是属于包含关系,具体见图4。
在科技安全与信息安全中,广义信息安全不仅指信息数据的安全,还指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信息软件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使用者与管理者安全、公共信息秩序和国家信息安全等多维、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的完整安全体系。当代的信息安全包括信息资源安全、信息疆域和信息边界安全、信息技术安全、信息人才安全等内容,与科技安全六大构成要素相比,具有高度一致性。
图4 包含关系
在科技安全与核安全中,广义的核安全是指对核设施、核活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采取必要和充分的监控、保护、预防和缓解等安全措施,防止由于任何技术原因、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造成事故发生,并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情况下的放射性后果,从而保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免受不当辐射危害。根据这一定义可知,核技术是当代最主要的尖端技术之一,维护核系统的安全,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完备的科学体系作支撑。也就是说,核安全是科技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2.5 扩散关系
扩散这个词语与集聚相对应,最早用于物理学,形容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通过搜集文献资料发现,扩散关系多用于生物动力系统学研究,用于构建模型分析生物动力系统的演化过程。比如,申红霞在其研究中根据Holling-Tanner反应扩散模型的斑图结构,通过线性稳定性和分支分析,得出捕食被捕食的扩散关系图。
图5 扩散关系
本文扩散关系是指科技安全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进行扩散,进而同时对国家安全体系中两种或多种安全要素产生深刻影响。在一定情况下,科技安全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之间,就会呈现扩散关系的现象(见图5)。
众所周知,科技安全是经济安全与社会安全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新月异,在有效提升科技体系安全性的同时,可以融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于一体,从而对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网膜、语音、体形、个人习惯等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大大提高查找搜索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既可以用于金融系统的加密技术,提升经济安全的保障水平,也可以用于更加精准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安全。如,2019年3月委内瑞拉由于科技安全维护不到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薄弱,全国电力系统遭受大规模高科技攻击,导致其18个州电力供应中断,仅有5个州幸免,造成全国交通瘫痪,地铁系统关闭,医院手术中断,所有通讯线路中断,航班无法正常起降,使原本的社会动荡不断加剧,在引发更大范围社会安全问题的同时,也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遭到极大威胁。
2.6 连锁反应关系
连锁反应表示若干个相关的事物,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其他都跟着发生变化。本文连锁反应关系是指科技安全的变化会像涟漪一样逐层进行传递,从而对多种国家安全逐次产生影响。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科技安全与军事安全、社会安全之间就会存在这种连锁反应关系,具体见图6。
图6 连锁反应关系
美国911事件就是典型的案例。2001年9月11日上午,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民航客机分别撞向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一号楼和二号楼,两座建筑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世界贸易中心其余5座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9时许,另一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向位于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五角大楼局部结构损坏并坍塌。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都是美国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着美国在全球经济和军事上的绝对霸权地位,两座大楼遭到意外袭击。而两架飞机被劫持后,偏离原来的飞行轨迹,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居然没有警觉,引起美国人民对国家军事系统乃至军事安全提出质疑,也给美国人民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阴影,成为社会安全的心头大患。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属于科技环境安全的范畴,在维护国家科技安全和军事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影响时序上,911事件的发生,最先影响到美国军事上的安全,进而对外发生连锁反应,对社会安全也造成一定影响。
2.7 小结
根据上述论证的触发关系、传导关系、扩散关系、升级关系、包含关系、连锁反应关系,形成科技安全与其他领域安全的总示意图(见图7)。
图6 科技安全与国家安全领域之间的关系汇总
需要作几点说明:①除了前面重点讨论的6种关系之外,还存在其他关系的可能性,比如,科技安全既是支撑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和物质技术基础,也是实现其他相关领域安全的关键要素,它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领域安全之间存在共生关系,这里只着重列举6种关系供学界探讨。②该分析只是从科技安全与其他国家安全的复杂关系中,抽象出最常见的6大类关系,每一类关系之中,并没有穷尽所有的相关性。如科技安全与军事安全之间存在触发关系,也可能还存在其他安全与科技安全之间也是触发关系。③某一类安全与科技安全之间,可能同时存在多重的关系。比如,科技安全与社会安全之间,既可能存在扩散关系,也可能存在连锁反应关系。④某些关系可能只在某种特定情形、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才发生,不具备长期性、永恒性。如本文论述的科技安全与政治安全之间存在的升级关系中,只是在一定的安全事件发生后产生的,具有一定发生条件。
3 维护我国科技安全对策建议
3.1 加强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多个领域的安全于一体,同时又体现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各领域之中,反映了内外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人民安全与国土安全等范畴的有机统一,是一个系统、协调、辩证的有机整体。
科技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与其他领域安全相互影响。一方面,要加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加强顶层战略设计,形成国家安全战略“一盘棋”思想,尤其是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国家安全已不再是某一领域某一部门的单骑突进,而是需要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集中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协调各方资源,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有效发挥各种安全资源和手段的效能,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对于科技安全与其他领域安全的联系和贯通要有一个跨学科的认识和视野,对于科技安全在总体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指导国家安全主管部门尤其是科技安全主管部门更加注重科技安全与其他领域安全的联动性,更好发挥科技安全在保障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创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3.2 构建全方位科技安全防护体系
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根据科技安全与其他国家安全的六大关联关系,充分考虑科技安全与其他领域安全之间的相互影响,构建起更加完备的科技安全防护体系。要加快科技安全全域保障体系建设,围绕科技安全与其他国家安全之间存在的升级关系、触发关系、传导关系、包含关系、扩散关系、连锁反应关系等,基于知识图谱的全局关联视角,建立科技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针对每一类关系可能触发的条件、引起的后果、应对的措施,建立起相对应的保障体系。要加快建立科技安全综合研判和会商机制,整合各个安全领域专家,定期开展国家安全多部门联合研判,特别是对突发的国家安全重大事件,要增强各领域之间联动影响的警惕性,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
要加快构建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加快新技术应用规则制定,围绕人工智能、基因编辑、医疗诊断、自动驾驶、无人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从技术安全、产业安全、道德伦理安全、法律监管安全等方面全方位做好新技术应用风险防范,防止新技术滥用和误用,不断释放科技发展巨大红利,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3.3 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无数实践证明,关键核心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必须靠自己拼搏。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拥有自己的“大国重器”,才不会有被“卡脖子”的隐忧。前文已在论述科技安全与经济安全、社会安全之间的扩散如科技安全维护不力将对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深刻反映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要不断完善基础研究布局,加大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力度,加强对量子科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空间科学、深海科学等重大科学问题的超前部署,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在前沿、新兴、交叉、边缘等学科以及布局薄弱学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等部署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找准真正容易被西方发达国家“卡脖子”的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和产业领域,按照急需、短期、长远需求等分阶段突出重点、分布组织实施技术攻关,将国家计划调控与市场机制协同起来,以最大力度调动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利益、集合精锐力量,解决国家急需的基础性、前沿性和战略性核心关键技术。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安全在保障国家总体安全中的作用不断凸显。本文从总体国家安全观入手,深入分析了科技安全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信息等其他领域安全的关系,提炼出科技安全与其他国家安全领域之间存在的触发、传导、扩散、升级、包含、连锁反应等关联关系,启示我们要从国家总体安全的高度,注重科技安全与其他领域安全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起全方位的科技安全防护体系。国家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各领域国家安全间的关联关系也极为繁杂,未来对于科技安全与其他国家安全领域的关联性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