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视角下湖北区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
2020-05-15张建军刘伊琳
张建军 许 泱 刘伊琳
(湖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0 引言
2018年,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提到,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2018年总共花费了19657亿元,与2017年相比,支出增长11.6%,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从湖北省省内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区域经济化发展速度加快,《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报告提到,湖北省2018年综合创新能力由2016年的全国排名第12位上升了3位,占据全国第9的位置,上升幅度占据全国首位。然而也应该认识到,科研经费与人员的大量投入并没有完全解决科技与经济的“两层皮”问题,仍有部分地区科技创新产出效率偏低、缺乏原始创新能力。一些地方政府虽已意识到创新能力对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但惯于盲目而简单地模仿发达地区地发展经验,且无法清晰地认识到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和影响因素,故所制定出的政策缺乏针对性。本文通过分析湖北省各州市的创新能力以及相关的评价体系,帮助地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制定。
1 区域创新能力与社会资本相关理论评述
1.1 区域创新能力界定
MBA智库百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定义为,将新知识转化成新产品、新工艺及新服务的能力,其重点在于实现创新机构之间更加紧密的联系以及互动,主要以区域社会经济系统得到的贡献来反映。就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说,它具有决定性作用。国内外学着具体的定义如表1所示。
表1 国内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定义
资料来源:文献[1]
受到不同研究出发点的影响,不同学者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定义有较大区别。本文将区域创新能力界定为,区域内创新主体通过一定方式实现区域技术创新的参与,整合相关资源,实现新工艺、新产品的创造,进而投入市场的能力。本文中以湖北省为域,创新资源则表示科研资本存量和科研人员投入,也包括其他文化层面的社会创新资源。
1.2 社会资本内涵及其测度
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和发展渊源首先是取自于社会学范畴。韦伯指出,社会资本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属于一种“强制性信任”;齐美尔认为,社会资本的定义应该以经济“互惠交换”为基础,对于研究社会资本具有奠基作用。关于社会资本的定义众说纷纭,大致主要有三类观点。第一,Putnam.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人之间组成的一个系统的“横向联系”,这些联系的依据包括社会道德和准则、社会关系网络[2]。第二,Ostrom认为,社会资本是人和人之间交往中的规范、预期以及共享知识;第三,Durlauf&Fafchamps指出,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信息共享、团队合作和群体认同等特征。以上三种观点都密切联系了经济、政治、社会、信息共享和交流等正式或非正式制度[3]。而在经济学界,社会资本的概念则要明确得多, Putnam对其的定义获得广泛支持:在行动协调的基础上,社会资本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效率提升的网络、规范和信任。社会资本之所以叫资本,某种程度上肯定具有资本的属性。而从Putnam的定义分析,社会资本具有其特有的经济属性。第一,社会资本能够通过社会网络和信用度以及制度的规范性帮助个人或者集体带来经济效应,获得更好的资源和机会。这点在我国特别明显,国家也会因为法律制度的规范性、社会信任性而减少管理成本。第二,社会资本以其特有的社会联系和社会观念,能够使经济效应具有持续性和传承性。如家族文化和观念以及社会关系会得到一种传承并继续受益。但同样要注意到,虽然社会资本通过社会关系、信任度、公德心等得到反映,但在社会资本定义里的这种协调行动更多体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上面,而且要达到信任和规范的程度,就需要尽可能在协调网络上做到信息发散的公开和易获得性,以及信息的对称性。信息不对称性越大,获取难度的差距越大,以及信息的及时程度都将影响社会资本的表征[4]。
社会资本测度指标的选取是重点也是难点,一部分研究主要基于Putnam的定义,遵循以社会参与的网络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与公德心和经济社会的规范性这三个维度来对社会资本进行度量。度量指标也因为研究对象而不同,主要包括居民选票参与率、社会公共组织的参与度和其他一些反映地区道德和素质的指标。如Putnam基于地区居民参与社会组织的热衷度和反映公德心的指标来反映地区社会资本的发达程度。Guiso 对于社会资本的度量,则主要采用了选民参与选举的参与率和反映公德心的无偿献血率实现。张俊生和曾亚敏一方面通过参考Guiso的测度指标,以自愿无偿献血率反映地区公德心,另一方面新加入信用度指标反映地区信任程度,共同度量地区的社会资本[5]。
另外,还有一些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从信息共享以及沟通途径等方面来对社会资本进行研究。Ishise and Sawada指出信息共享和沟通途径作为社会资本所具有的基本特征,那么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传播的广泛性作为评价标准,基于此,社会资本水平主要通过社会居民人均邮件首发数量和收音机拥有数量两项指标进行评价。严成樑指出采用这类指标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缺陷,因为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纸质邮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沟通需求,收音机也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在实际社会生活当中,电话通信和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沟通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因此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制定指标才能够准确反映出社会资本水平[6]。
1.3 已有评价体系相关分析
区域创新的动力和影响因素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但是在诸多创新理论当中,缺乏对于社会资本重要功能的考虑,在行动协调的基础上,社会资本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效率提升的网络、规范和信任。根据相关数据,创新活动的动力来源于良好的社会资本机制,通常指人们的交流、信任程度以及信息传播等。
国外文献主要是通过微观数据考察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VonHippel发现在微观企业和客户及供应商之间存在一种隐含的社会信息资本,并与其他形式的显性资本融合,为创新增加能量。Dosi指出,企业的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是否在信息交换及协同工作方面密切联系外部机构。Lengrand and Chatrie指出,技术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是企业创新网络的主要内容,前者对于信息交换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后者则负责企业间相关工作的协同。Landry通过分析以上研究,建立了社会资本测度模型,该模型将社会资本分为两类,一是结构化社会资本(各种网络),二是认知社会资本(诚信),通过单方程模型进行了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关系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实现检验,对于保护知识产权和创新技术而言,信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根据相关理论模型,Akcomak and Weel实现了“社会资本是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研究,认为社会资本以认知维度存在时,能通过同一社会网络共享和合作提高企业的吸收能力,并对创新有促进作用。Kaasa A则认为以社会关系网络测度的社会资本有助于企业间的沟通,消化和利用已获得的知识与信息进行创新。
国内关于社会资本和创新关系的研究较少。韦影侧重于考察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指出社会资本有利于企业吸收能力和创新的提高。林筠等研究认为,从认知维度出发,社会资本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合作和自主创新能力。而严成樑从宏观角度出发,并且立足于中国的面板模型,得出社会资本能够很直接有效促进知识的生产发展。社会资本形成的影响更多体现在高层次创新上。赵丽丽等以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为例,根据2001-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使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对于制度环境层面的社会资本,能够产生区域创新能力的门槛效应进行了检验。通过结果得知,社会资本对在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素中,能够产生门槛效应[7]。
现有实证文献主要集中于将企业创新中社会资本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考察,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这两个角度来考量宏观层面社会资本的创新机制很少。赵雪雁以大陆31个省份为参考对象,根据信任度、无偿献血率以及社会组织密度等相关数据测量了社会资本指标,并且通过创新环境、知识创造、企业创新、知识获取以及创新绩效5个指标将区域的创新能力进行衡量,在多元回归模型基础上研究分析[8]。毛良虎根据2009-2014年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面板数据,同时采用了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方法,展示了社会资本和区域创新能力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徐娟借助于面板数据模型,立足于社会资本角度,分析比较了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研究表明,就国家层面而言,在信息共享、密切联系基础上,市场化发展、社会资本指标建立、科研人员投入以及研发资本等都与创新之间保持着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中国在实现自主创新的过程中,社会资本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9]。
以上国内外文献对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了分别研究。但是从系统论角度观察,社会资本与创新的关系框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生态系统。不可否认,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但社会资本主要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信息溢出度、社会参与度等禀赋,因此,在研究区域创新以及空间溢出时,应该把社会资本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引入到区域创新的动力机制当中。根据有关的文献可知,社会资本对于社会福利而言,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效提升R&D生产效率,促进技术手段的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否通过社会资本的优化和国家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来驱动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社会资本和创新的关系是一个宏观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怎样的规律?这是发展“创新驱动”经济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把握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创新经济学为理论依据,采用知识生产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基于湖北地区面板数据,立足于社会资本这个角度,对区域创新和发展进行新的审视。
但进行资本内涵研究时,出发点具有各方面的区别,并没有完整统一的认识,社会资本整体框架的构建模糊。社会学、经济学及文化人类学形成了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而构成该相关理论的基础也是这三类学科。就不同学科其主要的用途而言,虽然关于社会资本的基本指向以及相关的意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要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以及界定还是有很大的难度。在进行社会资本界定时,产生了各个不同的类型以及有关目的。主要可分为4种:文化规范论、资源论、组织网络论、功能和能力论如表2所示。
表2 社会资本学说
各学科的专注点不一,因而没有标准的社会资本定义,论文基于资源说相关理论,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集合共同体。换言之即为,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源。
2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模型构建
2.1 评价体系模型设定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融合变量数据可得性,加之其他生产要素。构建并改进知识生产模型的柯布—道格拉斯( Cobb Douglas) 生产函数,方程如下:
(1)
上述方程中,P、RDK、i、t、ε、A 、 RDL、S分别表示为:研发产出、研发资本存量、观测个体、时间序列、随机扰动项、常数项、研发人员的投入数量和社会资本。
该模型类似经典模型,两种模型的变量RDL和RDL相同,与此同时,新增入特定社会资本要素。除此之外,社会资本在区域创新能力的衡量期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结构中的社会资本不等同于机制,但两者在非正式制度中概念却可以等同。社会资本和推动互利集体活动的结构要素中的程序、组织、规则等相关。同他人互动,在信念、价值观与态度的不同影响下,共享资源也会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这些外部环境都是创新的基本条件,或多或少都会给创新带来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的解释变量为研发资本存量、投入的研发人员数量以及社会资本指标3个方面的影响要素,对式(1)取对数,将其用转换后的用双对数线性知识生产函数模型表示出来,计算如下:
LnPit=αit+β1LnRDKit+β2LnRDLit+β3LnSit+εit
(2)
2.2 评价模型变量的设定和数据的选择
2.2.1 投入变量的选择
因为本文是采用面板数数据模型对湖北省各市州的区域创新问题展开研究,与之相关的时间跨度与个体差异都很大,所以确定投入产出变量至关重要。本文选取的模型变量归纳如表3所示。
表3 定义变量
(1)R&D研发资本存量(RDK)。把R&D资本存量替换为R&D经费支出,可以在大量的统计资料与研究文献里发现,通常情况下,统计的数据均为流量指标,也就是当年数据资料。与此同时,大多数文献都直接选用该种流量指标对资本存量进行研究开发,考虑到实际中数据资料是否可得,故本文采用流量指标代替存量指标来衡量研发资本存量。
(2)R&D人员投入(RDL)。本文衡量对R&D人员投入期间合理使用R&D指标,充分利用R&D全时当量指标,该数值是根据当年报告中R&D全时职工数与非全时职工数的工作量折算得到的全时职工总数,包括参与研究、辅助管理等职工,可以实现对创新活动投入人力资源数的精准反馈。
(3)社会资本( S) 。社会资本内涵丰富,按照研究需求与可得到的数据资料,本文主要参照严成樑( 2012) 运用每户每100人使用互联网、电话的频率,对社会资本大小进行测量。为确保统计的电话、互联网使用频率均保持同步,选取单一标准衡量社会资本,最终得出使用电话他互联网的频率之和。
2.2.2 产出变量选择
本文选用专利指标作为产出变量。根据专利的相关条例,我国专利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主要包括发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本文把衡量创新产出的标准作为专利授权总数量,考究湖北地区创新具备“省新颖”or“市新颖”的能力,发掘各个地区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准。
2.3 数据来源与选择
考虑数据可获性与统一口径,2008-2016年支出的R&D费用与研发投入人数数据源自《湖北统计年鉴》以及同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后8年内的社会资本指标即综合使用互联网频率与电话视频率数据,源自同期《湖北年鉴》与各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归纳计算得出数据。2008-2016年的专利的总授权量数据大部分来自 2008-2016年的《湖北统计年鉴》,襄阳市由于数据缺失严重,其部分数据来自于襄阳市科学技术局公示的各年湖北省各州市专利申请情况公开资料。为考察不同区域间的差异,本文运用面板数据资料进行剖析研究,把全省划分为鄂东、鄂中、鄂北三大俱乐部,鄂西包含的恩施市和宜昌市由于数据缺失严重,所以鄂西地区不包含在内。该划分区域规则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是现如今划分区域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其间,鄂北区域是武汉、黄石、孝感、咸宁,鄂东地区为荆州、荆门、天门、仙桃、潜江,鄂北地区为襄阳与十堰。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不同区域在各指标变量中占比的描述统计与分组检验
由表4 可知,在2008-2016年中专利授权数量指标中,鄂北地区专利授权总数占据湖北省一成左右,2016年达到17.52%;鄂中地区的专利授权量占全省的不到10%的份额;而鄂东地区占比达80%,这说明湖北省的专利产出大部分来自于鄂东地区。从科研经费投入看,鄂北地区平均占比50%,鄂中地区占比10%~20%,而鄂东地区占比30%~40%。从科研人员投入来看,鄂北地区平均占比15%~20%,鄂中地区平均占比10%~15%,鄂东地区平均占比70%。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看,鄂北、鄂中、鄂东占比约为2:3:5,说明鄂东地区信息共享与交流程度较其他两区域更为密切,从而说明社会资本更能增加专利产出,更能提高湖北区域创新能力。
表4 不同指标的描述统计占比 单位:%
3.2 回归分析
3.2.1 全省层面的分析
首先应当思考社会资本总体创新影响,各个地区剖析的解释产量为各地专利授权数。结果如表5、表6所示。
表5 全省创新能力方差分析
注:a.预测变量:(常量),lnS,LnRDL,LnRKD;b.因变量: Ln专利
表6 全省创新能力回归系数
注:a. 因变量: Ln专利
首先观察社会资本对总体创新的影响。从表5可知,F统计量与系统自动供检验显著性水平分别为58.129与0,比标准值0.01低,意味着回归显著,各变量与因变量专利授权数存在紧密联系。
从表2 全省回归系数表可以看出社会资本指标对应的系数显著为正,对应的系数为 3.606,这说明社会资本每增加 1%,创新能力会提高 3.606%,其显著性在三个解释变量中的效果最好,这说明,社会资本水平的优化行为将显著地提高全省的区域创新能力。
再逐一比较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对于研发资本存量而言,在全省的模型中,研发资本存量对专利授权总量有着较弱的反向影响,其系数为-0.145,其显著性在51%才发生,由于数据的不完整性导致全省研发资本存量与创新产出效果不够明显。
对于 R&D 人员的投入,模型结果显示,投入的R&D人员在48.8%的水准下能显著影响到全省专利授权总数量。而弹性系数仅为-0.054的情况下,几乎完全不显著,出现这种无关效应影响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R&D研发工作者经由几年间的迅速增长,趋于稳定,专职研发工作者专注于申报发明专利。本文择取指标为专职研发工作者,但湖北处于华中平原地区,省内专职研发人员密集,创新思维固化甚至趋同,导致 R&D研发人员增加与否,对全省2008-2016年内专利授总量地影响并不大。我国目前创新更多地集中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而沿海地区正因为沿海而开放,其创新思维和人群更开放和流动。
3.2.2 区域层面的分析
(1)湖北区域层面分析。表7是针对区域进行的剖析结果。就统计数据而言,湖北省中部、东部与北部地区,在市场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准与专利授权数量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各个解释变量在三个地区创新力影响下也都各不相同,为检验该种差异,本文分别用解释变量R&D资本存量、R&D人员投入量和社会资本角度对鄂东、鄂中和鄂北三大区域以专利授权数量为解释变量进行后期的剖析研究。
表7 社会资本与湖北区域创新能力回归分析结果
注:括号内为 t 检验值的相伴概率 P,并依据 P 来判断显著性;***、**、*分别表示通过了1%、5% 和10% 的显著性水平的 Hausman 检验
就鄂东地区而言,社会资本影响下鄂东区域创新效果显著。经由1%的显著性水平Hausman 检验,可见社会资本对于鄂东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社会资本对于创新能力的弹性系数为1.855,说明当社会资本每增加1%,其所在的区域创新能力将提高1.855%。因为鄂中区域拥有武汉省会城市,2015年7月份,经由国务院审批,武汉城市圈成为国内首个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强化了武汉为中心的鄂中地区共享与交流信息的程度,从而大大增强了鄂东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
对于鄂中地区,无论社会资本指标还是科研人员投入对于鄂中地区区域创新能力都有着长期正向显著的影响,此间,社会资本影响鄂中地区创新力最为显著,并通过了5% 显著性水平的 Hausman 检验,社会资本对于创新能力的弹性系数为1.257,说明当社会资本每增加1%,其所在的区域创新能力将提高1.257%。同时科研人员的投入对鄂中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极为显著,且通过了1% 的显著性水平的 Hausman 检验,其弹性系数为1.658。以上说明通过优化鄂中地区的社会资本和科研人员的投入力度,将有效提高鄂中地区的区域创兴水平。此外,资本存量对鄂中地区的创新产出有着10% 显著性的反向作用,出现这种原因可能市由于鄂中地区的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经费的增加反而导致创新能力的倒退,政府应加大对鄂中地区科研经费的使用和审查力度。
对于鄂北地区,虽然社会资本在30%的显著水平下才发生显著影响,但其影响系数却是相当大的,其弹性系数达到2.085,这意味着,在鄂北地区,每增加1%的社会资本,将会带来2.086%的区域创新能力提高,高达两倍多的效果。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鄂北地区地处山岭,人口密度低,其经济发展均处于上升期,所以对于整体的专利水平而言,信息的共享与扩散将有力促进鄂北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同时横向比较三个解释变量弹性系数发现:第一,R&D资本存量更能促进东北区域的创新能力,这意味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于创新产出的研发资本存量越多,从而有更先进和完善的创新设备和体系来为专利产出提供孵化基地;而对于落后的鄂中地区,既无法为创新产出提供雄厚的社会资本,也无法得到更多的创新产出。第二,R&D人员的投入对鄂中地区专利的授权数量影响更大,鄂中地区需要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来促进专利的产出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三,社会资本对于鄂北地区的影响最大,鄂东次之,鄂中影响最小,但社会资本对鄂东地区的显著性最为强烈。以上说明,加大鄂东北地区信息共享和扩散程度将大大提高各自区域创新能力。
(2)武汉区域层面的分析。考察社会资本对武汉区域层面创新能力的影响,以专利授权数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如表8、表9所示。
表8 武汉创新能力方差
注:a.预测变量:(常量),lns,LnRdl,LnRDK;b. 因变量: Ln专利
表9 武汉创新能力回归系数
注:a. 因变量: Ln专利
首先,观察社会资本对武汉区域总体创新的影响。从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F统计量为9.459,系统自动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17< 0.05, 表明回归在5%显著水平下影响显著,各变量与因变量专利授权数存在紧密联系。
由表5武汉回归系数不难发现,社会资本指标相对系数显著为正数,其对应系数为1.394,说明社会资本每增加 1%,武汉区域创新能力会提高 1.394%,其显著性在三个解释变量中效果最好,为0.013,社会资本的优化行为将显著地提高湖北的区域创新能力。
逐一比较各解释变量在武汉地区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对于研发资本存量而言,在武汉的面板模型中,研发资本存量对专利授权总量有促进效应,系数为1.272。这意味着武汉资本存量的研究开发,是属于创新投入的资本积累,有助于订立传导制度进而实现研发产出,新投入的研发资金用途明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一般用于机构立项或者是公司直接指向产品研发需求。因此,增加研发投入可以较大地提高湖北省区域创新能力。
在模型数据中可知投入R&D职员的情况,投入的R&D人员在75%水准下会对武汉专利授权总数产生最大的显著影响,而仅有-0.053的弹性系数,几乎完全不显著。
4 提升湖北区域创新能力对策
4.1 比较分析结果
利用2008-2016年湖北省17个市州的面板数据,在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基础上,根据面板数据模型,对湖北省及各地区的创新能力和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面板数据分析,结果如下。
从全省来看,研发成本和科研人员的投入、以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为基础创建的社会资本测度指标和创新之间一直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社会资本对湖北省的创新产出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其对湖北创新产出的弹性系数高达3.691,相对另外两个解释变量而言,增加社会资的优化力度对于提高湖北区域创新能力更加有效。另外,研发资本存量对创新也呈现出正向效应,其弹性系数也接近0.5,而研发人员的投入量对湖北省区域创新产出显现出不够明显的相关性,这主要还是由于湖北地处华中,创新资源和人员的集中导致创新思维趋同所致。
从鄂东、中、北区域层面看,社会资本对鄂东和鄂北地区专利产出影响较大,其中对鄂东地区的影响最为显著。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1+8城市圈加强了武汉与其周边城市的信息交流机会与频率,对提高鄂东地区创新能力有明显作用。其他因素虽然因为地区原因存在一定差别,但研发资本存量和科研人员的投入量对区域创新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效应,其中研发人员的投入量对鄂中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其弹性系数高达0.964,增加鄂东地区研发人员的数量将大大提高鄂东地区创新产出。
从武汉区域层面看,其结果与全省大体相似,其中,社会资本对提高武汉的区域创新能力影响显著。对于研发资本存量而言,其对专利授权总量也有着积极影响,弹性系数为1.272。增加研发投入可以较大地提我武汉的区域创新能力。对于 解释变量R&D 人员的投入,在研究时间范围内,由于武汉的 R&D 前几年科研人员迅速增加,其质量和数量的增加都逐渐趋向于平稳,这使得武汉的创新产出不仅没有提高,还出现少许倒退。
横向比较3个解释变量在不同区域所展现的弹性系数发现:第一,R&D资本存量更能促进东北区域的创新能力;第二,R&D人员的投入对鄂中地区专利的授权数量影响更大,鄂中地区需要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来促进专利的产出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三,社会资本对于鄂北地区的影响最大,鄂东次之,鄂中影响最小,加大鄂东北地区信息共享和扩散程度将大大提高各自区域创新能力。
4.2 提升建议
要对区域进行创新改进,就要考虑社会积累的资本及其优化程度。本文利用互联网与电话的使用频率即通用载体的单一标准,来对社会资本进行衡量,这种方法的采用将决定社会资本的优化方向,应该更加侧重于对有效信息的传播,从更多方面、更多途径来增强信息的交流和吸收能力,打破以往地区固定的思维及思想意识,从而使社会内涵更开放、更文明。
政府需要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和科研人员的精简力度,不能一味地增加科研人员的数量,还要提高科研人员的质量,否则简单增加人数将导致思维的固化和创新产出的停滞甚至消减。将投资力度集中在研发最关键的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有助于科研成果从实验室中的科技突破为商业化的科技。现阶段大企业的实验室和风险投资机构更倾向于投资‘去风险’产品,大多不愿意投资科技成果在实验室完成的产品。湖北省科研成果转化和创新驱动发展,就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财政职能,在税收方面进行优惠,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高其科研积极性;加大本级财政科研投入,提高其在本级财政支出的比重;优化科技经费在财政资金中的占比结构。
加强科技合作,使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更全面、开放、自由。当前,湖北省无论是对国际还是国内,其科技合作程度都比较低,推动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科研全球化构建了一个比以前更开放的智力体系,湖北省想要弥补自身缺陷,就必须打破地方、行业界线,实现各行各业的融合,站在全球的角度推动科技创新,深化各地区合作及资源共享。同时,要深化体制改革,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以推动省内创新主体“引进来”“走出去”,提高国内外科研合作水平。
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汇集人才资源,提高创业水平,弘扬创新文化。从全球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弘扬创新文化和从实验室到市场的障碍问题。其根本原因,一是大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更愿意将资金投资给去风险化产品;二是政府政策对于初创高科技公司的投资使用提出很多要求,从而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三是创新制度不完善,高校还停留在理论上,以论文数量为标准,而对实际运用,即专利申请、公司创办及成果转化的行动力不足,并且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没有现成的规律可以遵循,双方之间的磨合还需要时间;四是缺少承担风险的创新文化投资者,投资者不会将资金投给新技术公司,失败的文化也不会得到理解和体谅。在科技成果转化上,发达国家也更青睐去风险化产品,而非开创式的创新产品。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关注力度,弥合科技创新链的裂痕,对创新者创造颠覆性创新成果提供更大的支持和鼓励,破除实验室和市场之间的障碍。
5 结语
本文研究仍有一些不足。首先,本文在社会资本的测度上,只是从社会资本的一方面即信息共享和信息沟通交流的便利角度来衡量。其次,在创新的测度上,也只是在创新能力的一方面即专利授权量来衡量。最后,为了方便研究,本文并没有将制度因素归入衡量区域创新能力的解释中去。因此,本文进一步研究方向是如何从更多途径获取更多的综合数据来反映社会资本和区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