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AD走入篆刻教学引发的思考
——以《个性名章》教学为例

2020-05-15

江苏教育 2020年29期
关键词:印章姓名篆刻

孙 莉

2019 年笔者有幸参与了南京市首批篆刻教师培训与《玩篆学印》教材的编写,以及数字篆刻培训。培训学习后,笔者尝试挖掘篆刻教学资源与美术教学加以整合,进行了融合式的篆刻教学初探。现以《个性名章》一课教学为例展开叙述。

教学过程:

一、文化引领,畅谈百家姓

1.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孙姓的来历和发展。观看完视频,教师总结。

2.学生畅谈自己的姓氏来历。

3.揭示课题(出示课题)。

【教学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了解今天的学习内容——姓名章,了解自己姓氏的发展渊源,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兴趣,打开学生对于文化学习的胸襟。

二、故事讲授,走近姓名章

(一)印之由来

一枚姓名章往往代表了自己的诚信度。古人说“印者,信也。”他们在竹简上打上封泥,说明从印章问世时起,就是作为一种信用凭证的工具。(见图1)

图1 感受印之信

(二)“皇帝”的印章——平民的印章

教师讲故事:皇帝的印章叫作玺。在南京博物院里,躺着这样一枚印章,它是镇院之宝,可是,它的主人却是一个没有诚信的假皇帝。他是东汉光武帝的第九个儿子刘荆,这“皇帝”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造反,前后四次折腾,每一次被发现,他都向同母异父的兄弟汉明帝刘庄保证不再犯,当第四次被抓时,他再无颜面,自杀而死。这枚印章,钤印出来是什么样子呢?那么剩下来的印章,你们都能看出写了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好吗?(见图2、图3)

图2 南博国宝广陵王玺

图3 印文连连看

(三)姓名章种类

教师继续引导:其实,这些印章都属于一个大师的,他就是——邓石如,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篆刻创始人。他的姓名章可多呢,有的刻着他的原名,有的只刻名不刻姓,有的刻他的字和号,还有别号,或者姓名加字印。原来,姓名章有那么多种刻法。(见图4)

图4 邓石如姓名章欣赏

【教学意图】教师简单介绍印的来源,带领学生走入身边的博物馆,了解身边的印和历史故事,接着通过“读印”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让学生学会仔细深入地观察。

三、大师启发,了解刻制趣

(一)设计印稿

1.向大师学习:了解姓名章的形、有框无框、朱文白文概念。

教师出示邓石如的两枚“石如”印章:这两枚印章都是邓石如大师的,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印文突出,印出来是红色的,那就是朱文,反过来,将文字刻凹进去,印出来是白色的,那就是白文。(见图5)

图5 朱、白文讲解

印章的形可以有各种,可以是圆形、正方形、还可以是鱼形、琵琶形、洞窟形等;印章还可以是粗边细文字,或者细边粗文字,或者没有边框。对于印章形状、朱文白文、有框无框的思考,就是刻制印章的第一步:设计印稿。(见图6、图7)

图6 印章的形

图7 印章的边框

2.PAD查找篆字。

教师组织学生拿出PAD:下面就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下自己的姓氏章。请大家拿出PAD。(这里我们用的以观书法APP,这款软件的优势是不仅可以查找出相应的字体,还可以查找出大师在刻这个字时的变化和书写方法。)

3.引导学生书写。

教师提问:楷隶行草篆,邓石如大师用了哪种字体写在印章里?

学生查找后一致回答:是篆书。

教师跟进:为什么是篆书?

教师点拨总结:因为篆书结体方正平直,笔画粗匀,遇斜笔处理成直画,转折处方中寓圆,留朱基本等距,根据需要可以做添加和简化处理。

4.画时印章App开启书写。

教师播放用画时印章App录制的从查字—集字—参考变化的全部过程(见图8)。学生练习书写。

图8 篆字入印的方法视频

(二)反写印稿

教师提问:设计好印面,是不是就可以刻制了呢?是的,一定要反写印稿在泥上。今天请同学们用透明的硫酸纸来书写,这样反写印稿就变得很容易了。

【教学意图】通过了解邓石如大师的两枚“石如”印章,感受印章的形、边框、朱、白文等,设计自己的印稿。同时,通过PAD 查字入印的视频指导,学生学会了在方寸中向大师致敬,变化笔画,掌握字法和章法,学习热情高涨。

四、图像识读,乐制姓名章

(一)智救宋江,感受手法

教师讲述:在水浒故事中,晁盖和吴用想去救宋江,就让人模仿蔡京的笔迹,写了一封书信,给他在江州的儿子,让他把宋江押解到汴梁,好在半路把宋江给救走,可是,吴用在落款时,需要盖一枚蔡京的印章,让我们穿越到北宋,慧眼识印,哪一枚印章可以拯救宋江?(见图9)

图9 故事引导篆刻手法

(二)观看学习,检读识读(见图10)

(三)借鉴大师,刻出个性

图10 《个性名章》刻制方法步骤视频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刻的印章是一枚个性名章,如何让我们的印章更有个性呢?让我们来看看大师们的作品。有的字可以处理成圆圆的笔画,比较可爱;有的字可以处理得疏密对比强烈;有的字还可以像山水画一样留白。还有的笔画沾边,有的笔画相连,有的笔画做主笔支撑,有的可以略做斜势,还有的相同的部分,可以稍做变化。

【教学意图】通过智救宋江的游戏,学生们能感受到,方寸之间的刻制更重要,笔画的感觉、穿插、变化,都不仅仅是刻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美学思想的引导,当然这和对泥性的掌握,个性的表达也分不开。

五、钤印展示,感受创作情

学生张贴印制好的作品在黑板上,并通过博古架展示成品。(见图11)

图11 学生篆刻作品展示

【教学意图】篆刻教学是普及性教学,所教学生基本都没有书法基础,所以在作品的呈现上应降低难度要求,以兴趣为主,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大胆尝试,旨在为学生点燃篆刻兴趣的火花。

教后梳理与反思:

一、PAD是噱头还是导火线

从一节课中学生对PAD的使用来看,主要是帮助他们实现了篆体字的查找和书写问题,这个环节是离不开PAD的。尽管教师已经在课前提供了自己事先查好的资料图片,但96.7%的学生选择了用PAD来查找篆体字、观看和练习书写,而不用课前笔者发下来的现成的资料图片。还有的学生借助以观书法的书法训练,通过屏幕的描摹感受到了书法线条的力度,新鲜度十足!PAD 走入美术课堂绝不是一个噱头,它激发了师生的课堂互动,点燃了全班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数字化的操作是篆刻学习的得还是失

当人们睁开眼睛,面对着自然与人类共同创造的大千物质世界,这是“物性”的世界,另一方面,我们体验着物质世界所带来的感觉,当这种感觉渐渐成为我们的自觉时,就会使感觉者与被感觉物象形成合一,那样我们才能真正有所觉悟,这是人的“悟性”。篆刻作为最需要物质材料来完成的艺术形式,它的发展更离不开材料这一“物性”的发现与运用,同时也离不开学习者“悟性”的自知,建立材料与学生之间的联结,才能找到发生发展的“源”。

可是,便捷的数字操作,使学生丧失了了解和触摸媒材的机会。学生们更愿意回家以后,打开电脑或PAD,用鼠标点一点,画一画,然后一枚印章就设计出来了,拿到3D 打印机上,不肖一刻,一枚自己的姓名章就制作出来了。这种“物性”已转化为对数字技术的“悟性”。于是,我们感到,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在逐渐减弱,这是得还是失?

三、多种APP之间的切换是玩还是学

本节课中用了多种App:以观书法—画时印章—授课大师—生动扫码,以观书法帮助查找篆书和印章,画时印章帮助实现字入印的变化书写,授课大师帮助展评学生的作品,生动扫码实现定做学生的自助学习,这些都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为主体来授课,但从课的实际效果来说,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学生,他们用了一些时间来操作PAD,把学习的兴趣投入到PAD上了,有些自制力差的同学,课结束时,字才刻了一半。

这是一节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篆刻融合课,从教学的目标看,学生成功制印,并且兴趣盎然,还引发了学生对数字技术应用到书法篆刻艺术的探索,这已经超越了笔者预期的效果,这是现代技术的功劳,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随着现代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学生的新鲜度会褪色,也更会沉下心来进行更深入书法和篆刻的探索与学习。

猜你喜欢

印章姓名篆刻
我们有印章咯
日本“防狼印章”半小时售罄
篆刻
印章
大象的印章
小记者档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第一单元综合模拟测试卷
找朋友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