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类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2020-05-15胡梅玲兰龙耀
黄 凌,胡梅玲,兰龙耀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财金学院,福州 350202)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国家前进的动力,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课程被植入到大学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激发创新创业的意识。于此同时,另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互联网+”革命也在教育领域发生巨大的变化。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指出,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1]。层出不穷的MOOC课程、手机互动软件丰富了教学资源,课堂资源变得多元化,使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为可能,学习成为一种有效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创新创业类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结合了国家的两大教育背景和变革,不仅让大学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自由选择学习,还能让社会人士随时随地进入到在线学习平台。
1 文献综述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关键的环节就是构建“互联网+教育”的大平台,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2]。2010年伊始,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引入到高等教育课堂中[3]。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模式、生产模式、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创新创业”的内涵日新月异,今天的某种创业技术在明天可能已经过时,所以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创新精神、创新理念、创新思维的培养[4]。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为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线上学习利用MOOC极大限度地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真正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化。MOOC的教学方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打破固有的知识体系,将其拆分成一系列的知识点[5];第二,用简短的视频方式,将每个知识点加以演绎;第三,用多层次的测试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理顺整个知识点的脉络;第四,用互动论坛、讨论题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延展知识体系的终端;第五,开放式的课程体系,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可以学习。
2016年教育部提出陆续打造3 000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2018年,教育部提出一流课程“双万计划”,2019年,教育部开始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社会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充分说明建设好的线上优质教学资源需要充分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创新创业类的课程更应该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才能把理论知识进行转化。
实践类课程线下教学部分,很多高校做了尝试,包括混合教学[6]、微课和SPOC,即把传统的课程结合网络教学,大量教学资源和有效的追踪评价都集约于网络空间。这种结合最重要的是搭建科学的技术架构,设计因人而异的界面与内容[7];进阶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也就是根据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创新创业实践操作设计不同的模块,建立智慧化的评价机制和预警机制[8]。
综上诸多研究都忽略了创新创业课程的核心是创业项目的选择和运作,而都把侧重点放在选择教学载体和传播方式的探讨上。以创新创业大赛的评价体系为导向,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资金运作优劣是核心评价指标,也是创业过程的首选考量,所以按照这个思路,以赛促学,设计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以创业项目为主,教学方法和载体为辅。
2 问题的提出
2010年,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将教学资源公平化地进行传播。同年,高等教育与创新创业类教育的融合也提上了议程,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此创新创业类课程不仅是一门独立学科,并且以各种形式嵌入到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中,而且以赛促学成为各种创新型项目的孵化器。然而“教育信息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面临着诸多挑战。
第一,纯线下创新创业类课程的知识传播与检验体系层次单薄。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以幻灯片演示,教学资源以文本、视频、图片为主,知识传播路径单向化,从“教师——学生”,不能够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与探究作用;学生对于知识点掌握是单薄的,仅通过课堂吸收,期末一次性考试检验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师生间的互动比较少,知识体系没有向前延展(前侧),也没有向后延伸(后侧)。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实现多层次支撑知识体系的功能,就无法变成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第二,成效评价方式单一。纯线下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成效评价无外乎通过报告或者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情况,课堂教学缺乏挑战性,在日常教学中没有穿插任何评价方式,学生真正实践能力是否提高,创业意识是否被激发,无从得知。
第三,纯线下教学受空间时间限制。学生必须按时、按地点到相应的教室上课,无法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即便到了课堂,也是传统的固定座位,无法达到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曾经也有高校尝试过纯线上教学,用视频、测验、讨论的方式来建立教学资源与组建知识体系,但是实际上学生的其他创业能力,如路演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商业洞察力、团队写作能力等,却无从评价。
第四,教学模式理论篇幅偏重。传统的课程体系重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使用教材为资源传播知识,而教材几乎没有更新,即使教材更新了,从“搜集素材-更新教材-传播资源”就有滞后性,导致在创业项目日新月异的情况下,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项目运作方式;且但凡使用教材为教学材料的,都无一例外地陷入到理论教学误区,在互联网发达的今日,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获取这些理论和定义。
第五,教学资源匮乏。从师资上来看,由于大多数高校教师是接受纯理论教育的学者,既无创业经验,也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即使有工作经验,也与创新创业领域关系不大,不适合作为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导师;更有高校,聘请辅导员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指导教师,显然也并不合适。纯线下教学,从教学素材上来说,主要依靠教材、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和教材配套作业等方式来传播知识和检验学习情况,而对于创新创业的领域而言,任何事先印刷好的教学素材都具有滞后性,与日新月异的商业项目不匹配。
综上所述,对于创新创业类课程,构建一种知识体系多元化、教学手段新颖、实践性强的课程模式成为当前各大高校急需解决的难题。
3 建立创新创业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体系的方式及优势
3.1 课程教授方式多元化,全方位建立学生知识体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线上教学采用MOOC教学方式,其特点就是教学资源多样化以及授课方式多元化。知识体系的支撑是由点到面穿插起来的,用视频、案例、测试题、动手实践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地交互穿插起知识的网络。每个视频就是一个知识点,5~10分钟,可以是教师亲自拍摄的,也可以是网络中截取的。每个视频后配备案例、测试题、实践实验也都是用来支撑该知识点。由于MOOC课程的精练化,学生在线上所花费的时间比起传统课堂来说少得多,所以线下教学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可用分组讨论、翻转课堂、SPOC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与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目标更吻合,侧重于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调动各种感知来熟知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3.2 成效评定方式的改进,强调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教学过程被拆分成线上和线下,所以评价的过程也区别对待。线上的成绩评定方式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视频观看、课后作业、小测、讨论、作品上传,按照其重要程度设置成绩占比,分数由平台系统自动测算出来,较为精确和客观。由于线上学习的过程先于线下学习,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广泛搜集资料来完成课后的测评和讨论。线下的教学中分组互动问答、讨论、小测、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等可以交替进行,每个环节亦需要按照重要性和学生的表现赋予权重。通过多元化、多层次的成效评定方式,能够更全面、更公平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3.3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突破地域与空间限制
线上课程占整个课程1/3~1/2的比例,有效地缓解了教室排课的压力,也让学生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进行学习。当然创新创业课程无法纯粹地进行线上授课,所以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线下不仅仅包括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后的交流,学生需要寻找商业项目、分组制定可行性方案、制作商业计划书、制作海报展示创业路径、路演ppt展示、价格预算讨论、案例讨论等,形式各样的讨论能够把课堂的空间与时间进行无限的延展。各种各样的创新创业大赛,如“三创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激发了学生参赛的欲望,以赛促学,聚焦参赛队伍,重点培育他们创业项目选择的能力、路演能力和商业计划书制作能力,将抽象的创业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创业能力。
图1创新创业类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示意图
3.4 教学内容模块化,纯理论的知识化繁为简
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线上教学的部分可以把课程体系进行重组和碎片化,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自成一个独立的模块,用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撑该知识点。创业过程涉及到的技能很多,关键环节包括:创业项目选择、创业项目技能学习、商业计划书的撰写、企业设立与登记、筹融资方案、互联网金融、市场营销策略、市场销量预测、预算报表编制,而这些内容都可以因地制宜,根据每个学校的教学资源进行DIY式重组,将创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模块化教学,见图1。采用这种模块化教学的好处,在于把核心知识点提取出来,学生用碎片化的时间掌握理论知识,而把真正需要动手的实践课交给课堂,进行理论到实践的转移、输出。
3.5 教学师资重新整合
教学师资重新整合可以打破学科壁垒,整合优质教学师资。由于整个创业过程涉及到产品知识、营销知识、财务知识、金融知识、统计学知识等,凭借某一位教师,或者某一个教学单位的师资力量,都不足以支撑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所谓术业有专攻,课程体系模块化的优点就在于可以跨专业、跨系部、跨学院共同打造这门课程,选取较为优质的师资力量,筛选最优质的教学素材和考评方式。资源的重新整合,使得每个模块负责的教师可以精细化该模块的教学资源。
4 结 论
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普及是与国家创新驱动的战略目标相匹配,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培育孵化创新型人才。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推进有利于学生充分锻炼自我,激发创业激情。同时应该认识到,“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硬件设施、课程设计、师资整合、创业项目的更新等各方面的要素。本文基于混合式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DIY式重组,使课程体系模块化;进行教学资源重新整合,包括师资上的整合和教学材料上的整合;课程教授方式应该多元化:测验、翻转教学、讨论教学、表演教学、案例教学;成绩评价方式多维度。创新创业类课程重点是将创新创业的思维嵌入学生头脑中,通过课程的重新打造与设计,赋予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能力、企业设立与登记的能力、商业模式设计的能力、资金筹融资的能力、市场营销的能力、资金预算的能力,在未来创业时,能敏锐察觉商业机会,运用基本的创业能力迅速组建团队,实施创新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