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穿刺针及其血管路固定中的应用
2020-05-15王媛媛翟佳
王媛媛,翟佳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90 医院,河南 驻马店)
0 引言
血液透析是维持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患者生存质量的一种重要治疗方式,而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透析患者主要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的通畅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的渗血、血肿等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性和其使用性命。有研究表明,妥善的固定能有效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为了寻找更加有效的固定方法,本研究探讨了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穿刺针及其血管路固定中的应用,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至2019 年11 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27 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 名,女10 名,年龄21-80 岁,患者自身对照,每人每种方法观察2 个月608 次,共1216 次。
1.2 材料
3M 胶布、止血钳、治疗巾、血液透析管路一次性无菌包装袋、创口贴。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穿刺前穿刺部位下垫治疗巾,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第一根胶布横固定于针翼两侧,创口贴覆盖针眼与外露的穿刺针,第2 根胶布与创口贴同法固定在另一根穿刺针上,第3 根胶布固定同时固定动、静脉穿刺针软管,随后用止血钳将透析管路软管固定在床单或患者衣服上。最后将穿刺部位下的治疗巾折过来盖住穿刺部位肢体。
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选择固定方法:(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选举血液净化室组长为循证护理小组的组长,血液净化专科护士为组员,全员共同学习循证护理知识,明确循证护理步骤。(2)现状分析,明确血液透析穿刺针及血管路固定的重要性和在固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循证支持,依据所知问题查阅万方、知网等期刊库,之后对血液透析穿刺针及血管路固定方法从经济性、可行性、效益性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本科室的固定方法。(4)循证实验,用血液透析管路一次性无菌包装袋代替治疗巾[1],将其三面拆开,不透明侧垫于穿刺侧肢体下,常规消毒穿刺成功后,第一条胶布从左向右横固定于针翼两侧,第二条胶布同法固定另一根穿刺针,创口贴覆盖针眼与外露的穿刺针,之后将血液透析管路软管理顺至穿刺侧手臂外侧,第三条胶布避开关节同时固定两条管路于手臂外侧皮肤上,第四条胶布采用“桥式固定法”[2]将两条管路夹子后的管子固定于患者肩膀或者枕头上,第五条胶布将管路固定于床单或床栏上。最后用管路袋子透明侧覆盖住穿刺部位肢体。
1.4 评价指标
观察在透析过程中两组患者脱针、动静脉内瘘渗血、血肿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验证,满意度按照本科室调查表进行统计计算,满分为100 分。对每一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统计。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比较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并发症比较
2.2 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满意度平均分为92.7,观察组满意度平均分为99.5,两组满意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两种固定方法相比较,传统固定方法存在以下缺点:①治疗巾不透明,观察穿刺处情况时需掀开治疗巾,增加了脱管及感染的危险。②治疗巾太软,起不到固定作用。③止血钳固定管路会出现血流量不足或使管路出现破损。反之,循证干预的固定方法有以下优点:①血液透析管路一次性无菌包装袋的使用做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了科室支出。②血液透析管路一次性无菌包装袋透明侧覆盖穿刺侧肢体,便于观察穿刺侧情况。③血液透析管路一次性无菌包装袋内面达到了无菌的要求,且比无菌治疗巾硬,可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④桥式固定可使管路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且不会压迫管。
4 小结
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每次长达3-4 小时,长时间的制动会使患者肢体酸软进而不自觉的变换体位,或者患者在用餐、睡着时不小心移动穿刺侧肢,这些因素都会增加穿刺针脱出及内漏渗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防护的好不好对透析质量起着关键作用[3]。本研究通过循证干预固定方法,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者血液透析的质量,减轻了护士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循证护理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