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疼痛改善及预后影响分析

2020-05-15

关键词:微创脊柱康复

王 薇

(西安凤城医院,陕西 西安 710016)

脊柱微创手术是骨折、肿瘤病和脊柱新型改变等群体常见诊疗方式,既会引起颈肩痛和腰腿痛,还会因术后疼痛限制,加重机体疼痛,降低生存质量。而在此期间,对患者施以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既可减轻机体疼痛,还可增强预后效果[1]。随机抽取本院诊疗的脊柱微创手术患者共300例,评价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脊柱微创手术患者的疼痛改善及预后影响价值。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10月诊疗的脊柱微创手术患者共300例,划分为传统组(150例)和康复组(150例)。即传统组男78例,女72例;年龄36~89岁,平均(60.7±1.5)岁。康复组男76例,女74例;年龄35~88岁,平均(61.4±1.9)岁。数据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传统组为传统护理干预措施,即术后全方位把控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出现病情改变应立即施以对症救治[2]。

康复组为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以下方面:(1)体位干预。术后协助患者保持低枕平卧位(硬板床),预防再次损伤;明确患者翻身期间注意事项,辅助患者翻身,若为置管患者则应预防导管扭曲弯曲,即为轴向位翻转。(2)生活干预。术后告知患者多食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C、促进钙吸收类食物,若表现为剧烈疼痛的群体,则应施以镇痛治疗。(3)心理干预。术后精准把控患者情绪变化,及时做做好情绪疏导,辅之语言情感沟通、增强患者治疗配合度。(4)功能干预。手术日由责任护士、康复锻炼护士协助完成患者功能锻炼,即踝泵、股四头肌锻炼,预防深静脉血栓,还应在把控神经水肿状态的同时,倡导主被动直腿抬高锻炼的优势,每次锻炼3~5 min,1日2~3次,但应以患者耐受度为准;术后2 d,应详细患者患者肌力状况,若在Ⅳ级以上且未表现为头晕,可在支具协助下施行床边坐起/站立锻炼,每次约为3~5 min,1日2~3次;术后3~4 d,可在精准评估躯体状况的同时,施行佩戴支具下床行走,每次约为5~10 min,1日2~3次,但具体情况应以患者躯体素质为准;术后5 d,可做好出院前康复锻炼状况评估,预防疾病。(5)并发症干预。术后患者均易诱发切口感染、压疮、肺部感染和腹胀、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应施以针对性预防干预,杜绝此类问题制约手术效果[3]。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疼痛改善情况、预后效果。即疼痛改善情况涉及术后即刻、术后3 h、术后6hVAS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强;预后效果涉及下床活动时间、静脉输液时间及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若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患者疼痛改善情况

术后即刻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术后6h康复组疼痛评分较低于传统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疼痛改善情况[n、±s、分]

表1 对比患者疼痛改善情况[n、±s、分]

组别 术后即刻 术后3h 术后6h传统组(n=150) 4.9±1.1 3.3±0.6 2.6±0.7康复组(n=150) 5.0±0.9 2.1±0.3 1.5±0.3 t 0.8617 21.9089 17.6898 P 0.3895 <0.05 <0.05

2.2 对比患者预后效果

传统组下床活动时间、静脉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长于康复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患者预后效果[n、±s、d]

表2 对比患者预后效果[n、±s、d]

组别 下床活动时间 静脉输液时间 住院时间传统组(n=150) 5.25±0.77 7.69±1.89 22.56±2.56康复组(n=150) 3.78±0.60 4.51±2.10 16.70±2.29 t 18.4433 13.7852 20.8951 P<0.05 <0.05 <0.05

3 讨 论

脊柱外科病变往往会对神经、血管等部位造成累及性损伤,诱发功能活动障碍及腰腿痛等状况,甚至还会在制约日常生活的同时,降低生活质量。目前该病是以手手术微创治疗为主,以创伤小、损伤低等优势,备受医疗领域的重视,但术后压疮及深静脉血血栓等并发症的存在,也会影响康复效果。在此期间,康复护理是以整合多个新型护理理念、方式及流程为前提,施行体位、疼痛和生活、功能等层面护理干预,使之可在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同时,促进预后恢复。本课题可知,术后即刻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术后6 h康复组疼痛评分较低于传统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下床活动时间、静脉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均较长于康复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针对脊柱微创手术患者,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使用,不仅可减轻机体疼痛,还可增强预后效果,应引起重视。

猜你喜欢

微创脊柱康复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