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宏大主题”写作与文学审美的渗透

2020-05-14王玉兴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作文题

王玉兴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战略不断推进,“宏大叙事”类作文题的“宏大主题”写作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从写作实践看,由于中学生社会阅历尚不丰富,驾驭“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还不够娴熟,他们极易写假、写大、写空。“宏大叙事”类“宏大主题”写作的选材、立意和写法瓶颈,是高考作文备考必须要面对的,又必须非突破不可。高考作文题作为高考的“指挥棒”之一,承载着对青年进行教育引导的重任。然而,写作毕竟是语文学科的写作,表情达意方式与政治、历史等学科有别。笔者以为,“宏大叙事”类“宏大主题”的写作,应从学校资源、班级类型和学生兴趣专长出发,有针对性地渗透文学审美要素,这是当前高考作文备考的重要抓手和有效策略。

一、“宏大叙事”原材料样式、特征与“宏大主题”写作倾向

要写好一类作文题,首先要了解一类题目的类型、特征及其历史渊源。这是审好题、写好文的前提条件。“宏大叙事”指什么?它是就作文题原材料而言的。我们考察近三年全国卷作文题原材料,“宏大叙事”类题目的原材料呈现样式、特征有两种,一是名词短语并列式隐性叙事,往往是事物、文化、群体行动目标或结果,命意、态度大多隐含其中,如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原材料;二是大事年表式显性叙事,命意、态度倾向一般比较鲜明,如2018年全国卷Ⅰ、2019年全国卷Ⅱ作文题原材料。“宏大叙事”功能又是什么呢?功能在于圈定作文讨论对象的范围(其实是有限选择)。

如果说“宏大叙事”是就作文题原材料样式而言,那么“宏大主题”又指什么呢?我们考察以上高考全国卷作文四题的写作任务,就会发现,在作文题写作任务中,“宏大主题”之所以称为“宏大”,往往更倾向于倡导正面、正能量内容,写作要求与人生、社会、国家乃至人类,具体到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社会生活诸方面密切相关的“联想与思考”,总关乎 “青年人生”“文化理解”“历史认知”“劳动价值”“科技创新”“生态意识”“国家观念”“国家发展”或“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写作任务指向“宏大主题”,非常明确。

二、“宏大叙事”概念的渊源与对“宏大主题”写作启示

“宏大叙事”源自后现代理论。语言学、后现代主义理论视“宏大叙事”为批判对象,拒斥宏观理论,解构宏大叙事,认为有未经批判的形而上学,指责总体性、共识及普遍性,推崇差异与悖谬推理。后来这一概念沿用至史学研究领域。麦吉尔认为,“宏大叙事”依照“开头—中间—结尾”结构,是一种无所不包的叙述,布局谋篇是其最显然的意义,是指代一种连贯性的观点,特别是一种概括明了、足以支持客观性的主张的观点;是一种“完整的叙事”,就是无所不包的叙述,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贯性和统一性。

我们把近年高考作文题原材料样式和写作任务,比照史学研究中的“宏大叙事”,从内涵和特征看,可以把这些题归为“宏大叙事”类。这样作为教者,更易引领考生把握当前题型特征,有效指导写作,但是二者又不能简单等同。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能看到“宏大叙事”类作文题的价值,又要能撇开史学研究中的局限性。“宏大叙事”类作文题的价值在于:1.实现一贯的主题叙事和合目的性的叙事,便于引导考生学会综观全局探讨事实;2.纵横向序列交织,相对完整地呈现历史典型事件或当前社会生活现象,便于引导考生学会线性或面上有机联系地审视问题;3.毫不回避在意识形态下讨论问题,便于引导考生在当今复杂的环境下准确判断是和非,于国于社会于人生作出抉择;4.彰顯实证内涵,便于引导考生学会用事实讲话。当然,我们在指导考生写作时,也必须谨慎使用这个概念,又要用好这个概念,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指导下,正确引导,避免写作实践陷入新的泥淖:1.走向“抽象空洞的政治功能化”;2.疏远个体、日常生活和“草根”叙事;3.与社会生活和文化历史相暌违;4.与细节阐述分析、多元化理解相对立。

三、叙事、主题“宏大”与文质兼美的辩证法

特级教师任富强老师曾说:“在高考作文命题中选择宏大的话题,鼓励学生表达大见解,表现大气概,老实说是一件很冒风险的事,是需要足够的智慧和勇气的。因为,在我们的体认中,话题所涉开阔宏大,便有‘空对空之嫌,有时几乎成了‘浮泛玄虚‘凌空蹈虚的同义词。”命题材料选择的宏大话题序列,构成“宏大叙事”;写作任务直接指向要求表达 “大见解”,表现“大气概”,即阐述“宏大主题”。考场内外,作文“假、大、空、浅”,有历史政治教科书式的,有标语口号式的,也有贴标签式的。这是写作发生了问题,而非命题发生了问题,与叙事、主题“宏大”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关键在于如何辩证地处理“宏大”与文质兼美二者之间关系。这是矛盾,也是规律。长期以来,95%以上的考生高考写作选择说理文,如何引导考生写说理文?笔者认为,恰当调动文学审美要素,运用艺术辩证法,在审美行进中有创意地表情达意、独抒己见,可以尽显个性风格,步入美文境界。

1.引导示范

(1)示以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的说理范例,唤醒审美情趣。

谈起中国,不得不提中华美食。中华美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每道菜甚至每个食材都有其背后的故事和传统赋予的内涵。除夕夜吃鱼且不能吃完,代表“年年有余”;粤人喜吃发菜,因其音似“发财”;元宵的汤圆被看作团圆的象征……(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考场作文《我所认识的中国》)

文章介绍“所认识的中国”这一宏大内容,首先缩小到“中华美食”的概念上,再聚焦于“鱼”“发菜”“汤圆”等,具有中华文化元素的代表性食材或食品上,变抽象概念为具体感知,以直观、真实、生动、丰富的文化细节,唤醒审美情趣。

(2)示以有机联系、充满逻辑思辨张力的说理范例,激活审美理趣。

科技之光催生了“中国速度”:中国正如版图上的雄鸡,昂首阔步;着眼在大处,你会看到中国国土上遍布的高铁网,四通八达;将目光落在身边,你会看到橙黄蓝五彩缤纷的“共享单车”,绿色环保;回到你手中,不如拿起你的手机,尝试移动支付,轻松便捷。在飞速掠过的中国高铁中,你可以看到“高速”舒适;在共享单车上,你看到的是“慢速”环保;在移动支付中,你看到的“快速”便捷。无论是哪种速度,都是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稳健步伐,而惟有让科技之光更加明亮,“中国速度”才有保证。(2017年全国卷Ⅰ作文题考场作文《科技之光 照耀九州》)

“高铁”“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三个日常生活内容,维系于一个契合点“中国速度”这一宏大内容,接着从不同意义展开:“高速”舒适,“慢速”环保,“快速”便捷。最后收缩在:一切由科技之光照亮,“中国速度”才有保证。论述环环相扣,辩证分析具有不可辨驳的雄辩力量,其间理趣盎然,催人跃跃欲试。

(3)示以熔崇高的革命意趣与自然、生活情趣于一炉的说理范例,引领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与情操。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篇序不是就书论书,而是评史论世,借序以勖国人。本文特色在于熔崇高的革命意趣这一宏大内容与自然、生活情趣、历史沉思于一炉,营造诗般的意境,引领健康向上的审美理想与情操,美文背后涌动的是革命豪情,民族的担当。

2.写作历练

在备考中经过反复引导示范与写作、修改和重作历练,考生写作认知水平逐步提高,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文学审美趣味和潜能得到挖掘,驾驭“宏大叙事”类“宏大主题”的写作技能在增强。从以下学生写作片段中可以窥见教学的有效性。

习作片段1: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中,我感受到了“中国人”的意义。《谢谢了,我的家》,展现的是全球华人文化传承的中国。好的家风,让崇高医德、高超医术代代相传。“让重症病人到我这儿来!”抗非典英雄钟南山院士身上传承着优良家风、医德。书信也是好的家风传承载体。在《信·中国》这个节目中,节目从200多封书信发现了50多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傅雷家书中,傅雷即使惨遭文化大革命的戕害,但它带给儿子永远是积极话语:“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他给自己兒子留下的,也是给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留下的,是信仰,是信念,是信守,是自信。(《致敬——我那如韶华般青春》)

习作片段2:在如今的生活中,人们往往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在校园中也是如此,就好比一些学生拼命地刷题而不注重订正。我认为,质量所代表的东西远远重于数量。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画家每一天就能完成一幅画,但是他的画过了一百天仍没卖出去。于是他去请教一个著名的画家,画家对他说:“小伙子,你应该反过来。如果你用一百天认真地画一幅画,那么它在一天之内就能卖出去。”年轻的画家照他的说法去做,果然卖出了他的第一幅画。这个故事同样告诉我们,即使是一百张一天完成的画,其价值也没有一张一百天完成的画高。这些,都启示着我们青年不能急于求成,认真细致慢慢地来,脚踏实地地提升自己的质量,成功将离我们更近。(《质量重于数量》)

习作片段3:纵观历史,没有朝九晚五的日夜劳作,何以哺育神州大地亿万生民?没有披星戴月的驰而不息,何以开创改革开放全新篇章?建国初,“铁人”王进喜 “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苦战5天5夜,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10个月,率领两个钻井队,创造了双双达到年进尺10万米奇迹,为百废待兴的中国石油事业添砖加瓦;新时代,总工程师林鸣十年筑海,必须在55公里,铺设6.7公里外海沉管隧道,韩国之行,不给接近工程现场,欧洲之行,对方开出远超工程预算的高价,林鸣对团队成员说:“即使我们的起步是0,我们往前走一步也会变成1。”林鸣带领的团队仅在港珠澳大桥一项工程建设过程中就完成了500多项技术专利申报,用创新劳动联通港珠澳,奏响梦想乐章。无数个体不同劳动,汇成江河,才有今天的国势滔滔。没有劳动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就没有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和时代潮流的浩浩荡荡。(《让劳动与时代发展同行》)

以上写作案例,仅为冰山一角,但也可以窥见学生的文学审美要素认知和技能驾驭逐渐得到提升。审美情趣、理趣、意趣、理想与情操和个性示范,学生习作中得到较好贯彻。巧妙而恰当运用文学叙事技巧,又发挥选材优势:案例1从名人家风入手,借助人物一两个经典话语和细小行为诠释“中国人”家国情怀,展现大传统、大文化,具体可感,趣味横生;案例2从一个从充满思辨趣味的短小故事,一天一百幅还是一百天一幅方案选择,阐发工匠精神实质,四两拨千斤地揭示质量高于数量方法论,理趣盎然;利用其对科学家、工程师熟悉和数据记忆敏感深刻的一面,案例3,修改重作,舍弃了空洞说教和虚假表白,用数据证明劳动创造,审美个性鲜明,具有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写好“宏大叙事”类的“宏大主题”,巧妙而恰当地渗透文学审美要素,是追求写作教学校本化的有效策略。当然,其写法不是唯一的,一切写法皆应因题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因境而异、因人而异,关键是看你采取了哪一种策略。美国教育专家帕藤森说:“巨大的影响源自集中地做几个关键行为。只要凭据最佳支点撬动几下杠杆,甚至积重难返的问题通常也会迎刃而解。找准这些关键行为,你就找到了产生高效的源头。”引导学生写好一道题,到引领他们自己能写好一类题,直至他们能熟练写好任何题,以呈现其内容美、文化美、情愫美、思辨美、结构美和语言美。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文学教育校本化有效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YQJK013)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广州市真光中学]

猜你喜欢

作文题
主题:老师,一个闪光的词语
与作文题共舞
名师解读二〇二〇年高考作文题
推陈出新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