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新诗的教学方法
2020-05-14李玉霞
李玉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新诗占据的比重并不是很高,而是以唐宋诗词、元曲、小说等古典文学名篇占据的比例较高。这就导致一些老师和学生对于新诗的学习赏鉴不够重视。事实上,新诗虽然诞生的历史时间不长,但其文学艺术价值和思想情感品位同样值得学习和研究。做好新诗教学,这是高中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有感情地朗读,寻找新诗的情感共鸣
每一种诗歌,不管是古体诗还是现代诗,都有其韵味和魅力所在。尤其我们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择的诗歌,都是诗词创作艺术的经典代表,赏鉴品评价值和教育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诗歌之所以受到推崇,与其诗意情怀、情感情绪的融入和展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一首诗或许没有多少字,但读来却能让人产生共鸣,甚至在情感上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教师在开展新诗教学时,也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能够深层次的体会诗歌的魅力。
比如在教授戴望舒的《雨巷》时,我们老师在做完了基本的诗词解读之后,可以请同学们尝试有感情的朗诵朗读这首诗。我知道诗词是情绪和意境的高度结合,并不是草率地去读一下就能有所感触的。所以,我通常会给学生5分钟时间做一下准备,然后抽选几名同学去做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过程,我们并不需要特别精细的去把握学生的情绪情感表达是否到位,旨在给同学们一个体验诗歌、感悟诗歌的机会。这也可以说是老师对学生的诗词素养的一个前期的了解,可以为我们后续开展诗词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引。
通过有感情朗读的过程,的确可以发现一些闪光点或者问题不足。我发现,女生对现代诗的情绪表达会有更好的把握,但往往对不同诗歌的朗诵情绪都差不多,节奏也差不多。而一些男同学对于新诗的朗诵显得更加笨拙,口齿表达甚至都不清楚,显得磕磕绊绊。我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新诗的宣传普及相对较少,学生对诗人以及作品的了解接触不多;一方面是因为新诗的写作及表达方式与古诗相比截然不同,让学生难以适应。这是我们在后续的新诗教学中会着力去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情境教学,设身处地体验诗歌的魅力
情境教学是进行新诗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实创设情境的过程也是一个全方位帮助学生了解诗歌作品的过程。这涉及到作者个人情况和相关资料的介绍、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诗歌作品的赏鉴评论观点介绍、诗歌的意境意象解读等很多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去细致的描绘、设想、构建诗词意境,从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诗词的魅力。
比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它是新詩中流传度比较广,大家熟知度比较高的作品之一。但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大家对于这首诗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和诗词意境还是会有一种生疏之感,没办法领会诗歌中作者对保姆的那份感情。
我在围绕这首诗构建情境的时候,重点借助了信息技术来消除学生对诗词意境的隔膜。比如作品中提到的地主家的“红漆雕花家具”“有金色花纹的睡床”“檐头的匾额”等,我在网上搜集到了体现古代地主家生活情境的图片或者影视剧素材给大家,让大家感受那种地主家生活的奢华;同时又在网上搜索了关于那个时代贫苦农家生活的影像资料或者剧照图片。我还找到了朗诵《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的视频资料给大家进行参考借鉴。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构建情境,让学生对诗词作品的资料的理解化作了一种情绪情感上的共鸣。哪怕学生并没有真正的体验过作者的人生经历,也一样被诗歌中表达的情绪所感染。
基于这样的情景体验去做诗歌的朗诵,我发现,虽然每个同学朗诵诗歌的神态、语调、节奏还是会不一样,但每一种朗读方式都能在情感上引起人们的认同和感动。这种感觉,就好像每个同学都有过和诗歌中主人公相似的经历,所以每个人朗读起来都能有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
三、群文阅读教学,有效深化新诗教学成果
群文阅读是高中新诗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一般会围绕特定主题来组织多篇诗歌给大家进行阅读赏鉴,通过多篇文章的横向对比来增进学习体验,加深学习认知。比如在关于“用意象表达情感”的主题群文阅读活动中,我们想让同学们了解新诗创作中意象的选择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方法;于是给大家准备了郭沫若的《天狗》、冯至的《蛇》、臧克家的《老马》等几篇诗歌。这几篇文章,都是以动物为主要意象进行情感的融入,但其思想感情和情感基调又不尽相同。在这种横向比较中,学生更容易有所收获。
不过,群文阅读教学并不是简单的对几篇文章进行组合,老师要精心制作一份课件,其中要提供诗歌的创作背景、诗歌作者简介、诗歌赏析评价等方面的资料给学生作为参考。对照参考资料横向阅读比较,这样的群文阅读更容易见效。
四、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高中语文教学追求教育成果的深化。我们不仅是要让学生能够正确体验诗歌的魅力,融入诗歌的感情;更希望让学生具备诗歌的写作能力,并在语言文学素养上有综合的进步。这意味着,学生在新诗的写作技巧、新诗的语言表达、新诗在诗歌发展历史中的价值与地位等各方面要有新的认识、新的探究。
开展合作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这是实现诗歌教育成果深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比如在关于“如何认识新诗的文化传承价值”为主题的合作学习活动中,我给大家预留了25分钟用来进行互动合作学习,同时给大家推荐了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作为参考资料。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大家结合课内外的各种新诗去做解读,总结并形成自己的论点。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个小组提到:新诗的出现对文化传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新诗本身就是文化传承发展的产物。为什么五四运动前后成为新诗的纪元?因为这是时代发展演进的重要节点,也是语言文化从古典走向现代,走向白话的节点。在这个节点诞生的新诗,见证了文化的发展,并为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种观点是以小组讨论共同得出的,而不是某个学生个人意见想法的呈现。它是学生对古诗和现代诗等进行反复对比得出的结论,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合作查询资料,合作确立论点,合作梳理逻辑和条理,开拓了眼界、发散了思维、深化了认知,更纠正了一些同学在观点观念上的误区,其教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诗词歌赋,各有各的魅力。我们进行新诗教学,也应该保持对诗词作品文学艺术品位和思想情怀的尊重,要多措并举,让高中生体会新诗的乐趣,接受新诗的艺术熏陶和情绪感染,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相信这样的教学对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更是中国语言文化传承发展的有益尝试。
[作者通联:甘肃民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