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反思与重塑
2020-05-14孙开一赵士谦
孙开一 赵士谦
关键词 家庭教育 父母角色 教育哲学
作者简介:孙开一,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管理;赵士谦,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法学、教育政策、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10
首先,家庭教育是个体成长的奠基性教育。家庭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就像是建高楼大厦的基石,地基打好,才能平地起高楼。家庭教育搞好了,才能为培养优秀人才打好基础。其次,家庭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终身性的教育。是内容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家庭教育具有其他类型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特别在人的未成年时期,教育的影响作用最为深远,关系着人的成长方向和未来的生活质量。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使人全面接受知识,熏陶品性,实践人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父母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主导性的地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应当是“幕后推手”,潜移默化的对子女进行影响与教育,而不是强制性的,从众性的对子女进行培养。
一、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扮演的角色
(一)父母应是孩子的榜样,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在早期的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们的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影响至关重要,正向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品质的会形成积极正面的影响,无形中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因此,父母应当为孩子的人生开一个好头。
我们是否记得,小时候,父亲干活或者做事时的英姿,母亲亲和的笑脸。那些深刻印在脑海里的画面正是我们对自己人格形成的重要标准。有一则故事中讲到一只母蟹对小螃蟹说:“你为什么只是横着走呢?”孩子回答道:“妈妈,您不是横着走的嘛,我是学您的呀。”她丝毫没有注意到,其实孩子只是在模仿自己。当然也可能是基因。但这个故事鲜明的体现了父母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力。许多的家庭案例都说明了,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耳濡目染。应了那句话:“在教育他人之前,我们应该先做好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比什么都强。
作为大人,我们都清楚影响人们成功的几大因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则是周围的人和事物,统称“环境”,我们给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好的环境可能会比较难,但尽量给孩子更好的环境,则是我们能力更是责任范围之内的事。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除家庭教育外,孩子所处的环境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极端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创造良好的积极的环境,使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成长。
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和睦相处、亲近自然的成长环境,自然就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拥有乐观、善良、纯真的品质。孩子感受到人间的真爱与魅力,体会到对自然的敬畏,必然能塑造出孩子们健康的心理。
营造一个勤于思考的环境。在银河补习班中有一幕经典的场景:由于突发暴雨,在旅途中失散的儿子被困在了淹没的房区,父亲用扩音器告诉儿子,无论在何时何地,面临什么养的困境,都要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困难。这也是他一直教育儿子的——要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最终儿子见机行事制造出了简易的木筏,奇迹般的拯救了自己的生命。當孩子们思考并解决问题时,不仅仅是在提升他的自信,更是为他们的人生埋下了精彩的伏笔,因为思考的力量是无穷的。
营造一个讲礼貌、讲文明的环境。礼貌是中华名族以及人类几千年来在人际交往中得出的一套相处方式,它是人们为促进稳定、积极的、得体的关系而打磨出来的智慧。因此,不懂礼则不为更好的人,讲文明、知礼节的环境才是孩子成为一个更伟大的人的肥沃土壤。
(二)父母应是孩子的“伯乐”,鼓励孩子自主自立
“任何人都希望被认同。”这是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斩钉截铁的观点,可见认同和赏识对人们的重要性。大人是这样,敏感而纯真的孩子们更是如此。卡耐基还说到,鼓励不仅仅能让人们更加靠近成功,更能让他们远离失败。所以我们不仅要赞美孩子们的优点,更要教会孩子们在失败中如何积极面对。另外,父母应当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将其转变为孩子们的“终生事业”,孩子们的兴趣也许是稍纵即逝的,但其实又会有明显的区别,这就需要我们的细心观察。
在独生子女比较多的现代社会中,孩子们无法从哥哥姐姐这些同龄的孩子们身上看到“比较”,所以我们应当鼓励孩子们社交,这样他们才会形成一个对自己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如果父母的关键词是“榜样”,那同龄的社交就是“参考”。在此过程中,父母可以作为“大朋友”融入他们的社交当中,引导和调整孩子们在此过程中的认识、做法和偏差。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难与挫折从本质上是美好与幸福的孪生兄弟,没有黑夜就不存在光明。作为大人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这一点,虽不提倡制造困难给孩子们,但当孩子面临困境和挫折时,我们应该适当放手让他们去体会,也许这才是他们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财富。
二、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反思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必须要以合理的理论思想来指导实践。必须学会不断学习新的思想理论,决不能完全照搬传统家庭教育习惯。比如,结合素质教育的思想要求,学习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便可以更好的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注重“人的存在”,以“人的问题”作为自己全部的出发点 , 它強调教育要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独特性,重视个体的自由选择,以促进人的“自我教育”“自我设计”“自我创造”和“自我超越”。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子女是平等的,都是教育的参与者。父母应当注重子女的独特性与自主性,重视子女的个人意愿与兴趣爱好,加以适当的引导,不能强迫子女接受教育,而要引导子女接受教育,努力成为知识的提供者,而不是“填鸭机器”。
父母不能将自己的学识、观点、理想强加给子女,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养成游戏的养成角色。在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视域下,父母应当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这样将有益于培养子女自我意识的增强和自尊自爱的个性,走上自我实现的道路。
(一)父母应对孩子因材施教
在家庭教育中,子女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参与教育活动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必须要帮助子女维护其作为人的自由选择性,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子女得到无拘无束的发展,使人认识到自身独一无二的存在性,从而形成一套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生活方式。
当今社会,父母为孩子报名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与兴趣班,已经成了一种传统与风俗。所谓的 “精英教育”成为了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子女成了父母的养成游戏里的游戏角色。忽视了孩子的个人意愿,人云我亦云,人学我亦学。这种攀比心理,严重违背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当注重孩子的自由意愿,根据孩子的个人爱好与实际学习情况对兴趣班与补习班的选择。帮助子女发掘自身的潜能,因材施教,使子女的主体性与独特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发现真是的自我。
(二)父母应让孩子内心愉悦
博尔诺夫认为,“教育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生活环境中一定的内部气氛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一定的情感态度。”这就意味着,当孩子处在一个令他们感到安全、保持身心愉悦、与父母关系亲密的环境时,才是最好的学习环境。这时的孩子是自愿学习而不是被压迫的学习。
(三)父母应与孩子平等对话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在教育活动关系中,施教者与受教者是民主平等的,应当是平等对话的关系,主张“爱的教育”。要互相尊重,而不是简单的把对方当作自己实现目的的工具。这在家庭教育中尤为重要。子女不是父母实现个人愿望为自己挣得荣誉的道具,而是独立的个体。父母不能野蛮的以家长的威严压制子女的自由意志,完全以自己的喜好与认知主宰子女的活动。父母应当以平等的身份与子女交流沟通,了解子女的想法。例如,了解子女的兴趣爱好,究竟是喜欢学习音乐还是喜欢体育运动,为子女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进行培养。不能以攀比、实现自己梦想等心态为子女订制“流行而正确”的培养计划。动辄打骂、过分溺爱、大包大揽、甚至干脆放任不管都是不对的。父母应当与子女平等否通,了解问题,解决问题。
三、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重塑
(一)成为“兴趣发掘者”
儿童虽然年幼,但对待外物,同样有自己的想法与认知。虽然他们的想法与认知在父母看来或许会非常幼稚。父母不能一味站在成人的立场,以自己的目的与意愿来“绑架”子女的教育,这会压制儿童的天性,使儿童处于失语的状态。
萨特主张“存在先于本质”,他认为人是首先在世界上露面、出现、存在,后来才说明自身。父母应当发掘孩子的本质与能力倾向,加以适当的引导与教育,才能完成孩子的自我实现。就像淤泥无法打造神兵利器,但稍加调整却能烧出精美的瓷器。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与天赋,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的实现孩子的自我发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坚持“存在先于本质”,要有耐心有爱心,聆听子女的诉求,以兴趣爱好为逻辑起点,给予子女自由选择的权利,辅助子女做出正确的抉择,不能过度干预,也不能置之不理。要激发子女内在的潜力,帮助子女完成自我完善。
(二)成为“氛围经营者”
当孩子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或保持身心愉悦的状态时,可以更好地完成学业功课。所以,父母应尽心营造一种愉悦的心理环境,使孩子处于一个放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但是实际情况确实,大多数父母在面对孩子时都处于一种“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的状态。
在经营氛围的过程中,爱心、耐心和信心是父母必备的优良品质。在学习活动中遭遇困难时,及时给与信任与鼓励,赋予孩子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教育者对儿童的信任也可培养起儿童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并使其心情愉快。如果教育者对儿童一点都不信任,儿童就不敢去检验自己的力量。”父母应当精心经营教育氛围,使孩子在轻松愉悦中完成受教育活动。
(四)成为“危机转化者”
危机就在身边,无法预料,难以预计。有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迎刃而解,而有些问题处理不好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父母要即时关心孩子的生理心理状态,在遇到问题时及时以正确的态度介入。既不能简单粗暴的暴力干涉,也不能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要耐心的教导孩子,让子女明白危机也是机遇,要勇敢的面对,增加自身的自信与战胜问题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邹冰璇,张更立.幼儿园区角活动中教师角色的反思与重塑——基于存在主义教育哲学视角[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2).
[2][德]O·F·博尔诺夫著.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44,8,64.
[3]刘建琼.浅谈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因素[J].中国校外教育,2018,654(34):53-54.
[4]李其龙.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思想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2):3-32.
[5]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 世纪的教育历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