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

2020-05-14

中国防伪报道 2020年2期
关键词:保护意识力度维权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市场需要法规的建立才能逐步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食品卫生条例。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食品卫生法》。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体系中存在很多问题。职能部门既制定和解释法规、标准又行使执法功能,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食品安全难以真正落实。各地应加快出台与《食品安全法》地方性配套法律、法规,以法律效力规定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并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整合、补充和完善,明确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理顺各监管部门执法关系,避免出现监管界定不清,各监管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同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统一组织、协调食品安全各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形成食品监管合力,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监管到位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食品安全监管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所有环节。

加大执法力度和监管力度

對违法制售问题食品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的不够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违法的成本太低必然导致违法行为增多。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对制售质量不安全食品的不法厂商处于高额罚款,并从中追究其刑事和民事责任,以提高其违法成本。同时也要加强对执法者的管理,注重对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制定严密的工作纪要和内部审批流程,强化行政执法权力的制约机制,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大案要案领导集体决定制度,不断强化执法和执法监管。政府要加强对食品市场准入管制,对不符合食品安全生产标准的企业决不能让其进入市场,对于已进入市场但没有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的企业,立刻令其停止生产、退出市场。要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对任何企业都不能免检。

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要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食品安全性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市场对更安全食品的需要和对不安全食品的排斥即市场导向,这与消费者做出的选择有重大关系。消费者的安全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对消费过程中的食品安全性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引导消费者充分认识和把握食品风险的各种来源。另一方面,食品是“经验产品”,消费者在消费之后的体验及其反应对于发现假冒伪劣食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目前情况下,消费者消费了假冒伪劣商品如果不出现重大事故一般会忍气吞声,而不是积极举报。这一是源于中国人维权意识普遍比较弱,二是由于维权渠道不畅通,一些消费者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经常会遇到投诉无门或者维权诚为本过高等问题。要创造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消费者在消费类假冒伪劣食品之后进行举报。国家可以在对假冒伪劣食品厂商的罚款中抽取一部分资金建立起重奖举报假冒伪劣食品消费者的专项基金,国家和地方的食品安全委员会要专门设立食品安全问题举报电话,鼓励消费者积极举报,并将检查处理的结果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并向公众公布。

猜你喜欢

保护意识力度维权
山西出台八类三十一条 政策措施支持乡村振兴
“过程复杂”成维权痛点
维权诉讼知多少
3·15 维权特别活动
湖北移动12315消费者维权站创新维权方式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牧神午后》“力度对位”实例分析
中纪委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