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分析

2020-05-14樊荣荣范彩霞靳春艳王靖昌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窄带白光内镜

樊荣荣,范彩霞,靳春艳,王靖昌

(临汾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山西 临汾 043099)

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胃黏膜层和胃黏膜下层的一种胃癌。该类胃癌患者术后五年的生存率>90%。如果胃癌患者的病情发展到了中晚期,其存活率仅为15%。因此,对早期胃癌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临床上常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与用普通白光放大胃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相比,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更高[2-3]。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临汾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疑似早期胃癌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其年龄为37~75岁,平均年龄为(62.5±4.5)岁。

1.2 检查方法[4]

在这些患者入院后,分别采用普通白光放大胃镜检查法、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叮嘱患者在接受检查前一晚的8点钟后禁食、禁饮,使其在接受检查时保持空腹的状态。在检查前10 min,为患者肌内注射10 mg的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将2.5 g的去泡剂二甲硅油和20000 U的链酶蛋白酶颗粒溶于100 ml的水中,叮嘱受检者服用。在检查的过程中,指导受检者取左侧卧位,以利于胃镜通过其喉咙、食管,顺利插入其胃中。在常规白光放大内镜下找到患者胃内发生病变的部位,注意观察该处黏膜的颜色、形态。然后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下认真观察患者胃内病灶的轮廓、微血管的形态及病灶表面的微结构。切除患者胃内的病灶进行组织病理学活检。

1.3 观察指标

观察在常规白光放大内镜及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两种模式下所得的胃镜图,将进行组织病理学活检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比较用常规白光放大内镜检查法和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

1.4 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

病灶周边胃黏膜的上皮下存在毛细血管网,胃黏膜表面存在微结构,毛细血管网和微结构的形态、分布均规律。病灶上皮下的毛细血管网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形态、粗细和分布均不规律的肿瘤新生血管,胃黏膜表面的微结构也变得不规则,病灶和周围胃黏膜之间形成明显的分界线。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些患者中,有早期胃癌患者53例,有非癌性病变患者47例。进行常规白光放大内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些患者中,有早期胃癌患者30例,有非癌性病变患者70例。进行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的结果显示,在这些患者中,有早期胃癌患者64例,有非癌性病变患者36例。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相比,用常规白光放大内镜检查法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39.62%、80.85%、59%;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68%、63.83%、83%。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白光放大内镜检查法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用常规白光放大内镜检查法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P<0.05。详情见表1、表2、表3。

表1 用常规白光放大内镜检查法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结果(n)

表2 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结果(n)

表3 用常规白光放大内镜检查法和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对这些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的比较(%)

3 讨论

胃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5]。多数早期胃癌患者无明显的阳性体征,其病情易被误诊为普通胃病。提高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6]。

目前,白光内镜检查仍是筛查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迅速发展,放大内镜检查、共聚焦激光内镜检查、窄带成像检查、蓝激光内镜检查被应用于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中,使很多不易在白光内镜下发现的早期胃癌得以检出,为早期胃癌患者争取了更多的治疗时间。2006年,窄带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内镜诊断中。联用窄带成像技术和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普通胃镜观察不到的微小血管结构(毛细血管、集合小静脉、肿瘤内的新生血管等)和黏膜表面的微结构(隐窝边缘上皮、隐窝开口、隐窝间部等),有助于鉴别诊断癌性病变和非癌性病变[7]。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窄带成像技术配合放大内镜检查法诊断早期胃癌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均较高。

猜你喜欢

窄带白光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贵州绥阳张喜山祠 :石文化经典之作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LATE水平集图像分割模型的矩形窄带法①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白光(选页)
白光的罗曼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