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游学观”

2020-05-13李家声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壮志游学山水

李家声

游学的“游”应归入到“学”,不可把“学”挤掉,要在“游”中“学”。那么就要留意做到几点 。

一、壮游。古人好“壮游”,在青年时代游历各地,在游历中培养青年人博大的胸怀和高远的气质。司马迁20岁壮游,走秦皇巡行之路线,读书行路,壮气充知。苏辙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屈原感慨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刘勰赞《离骚》: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山川无极,情理实劳。李白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郦道元、徐霞客壮游览胜,激情奇气,享精神之富美,留佳作以传世。杜甫到晚年回忆青年时期的经历,写下《壮游》诗,以“壮游”总结一生经历修为。只有壮游,才能培養出青年人的壮志,才可孕育惊人的才华。

二、博观。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世间最美的风景在于山水之间。陆游字务观,秦观字少游。可见,古人常常遨游于山水之间,领略雄宏博大的美景。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感叹: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然而,美景奇观有时就在“瞬间”,就在“向前几步”,然非有心、用心者不能见之。故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没有意志,则不能博观。而博观为游学之要事,切不可因险远而退却。

三、发思情。思者无域,行者无疆。思与行当紧密结合,思使行升品位,无思则行的价值就降下了一个档次。行思且情生,不至其地,不生其情。这般的“行”,思想精神得到自由,是一时的“逍遥游”之态,“思”之作用大矣。当然,若能“情景合一”,则达至美之境界。司马迁尝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青年学子在游学中当有精神自由之乐,情思遨游之美,若能获得“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之意,审美能力便逐次提升矣。

四、益思智。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青年学子当借游学之机,在思想、智慧上获益,增进思想、智慧,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也是最大的智慧。王安石游褒禅山悟思: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其后在变法中才有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之豪情,而后才能有大作为。苏轼游石钟山悟思: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览人文故迹,省思社会、历史等文化现象,获益于思想、智慧,启悟人生,是游学大事。

如看问题,思考其实质,透过表象看到深刻,拨开纷繁见实性,看到事物背后的隐含,找到问题的核心等。能够极快速看到问题实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情实质的人,命运自然是不一样的。

五、励有为。前代人总在向后代人发出挑战:能不能超过前代人。亚历山大在东宫时,听到父王征服某地时就忧思,惟恐其父全征服遍,而自己无所作为。亚历山大不愧为亚里士多德的弟子,从小便有雄心壮志。在游学中,览人文胜迹,思壮怀之人,当奋励有为以承前辈之志业。如观四川都江堰,可遥想李冰父子之功业,造福千年民众。

大自然以其至美之生命悦慰我,人文景观激荡我思情,青年当奋励有为,以生命之美回报之。

猜你喜欢

壮志游学山水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coustic field under mechanical stirring∗
爱在一湖山水间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破桩
游学天鹅湖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去美国“插班”游学
我家的游学故事
为有牺牲多壮志——重读《革命烈士诗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