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复述故事”教学三部曲
2020-05-13薛梅
薛梅
复述,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复述课文就是指用自己的话或者课文中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容有条理地表达出来的过程。统编本教材与以往教材相比,在复述上不仅数量增多,要求上也更为具体。在教学中经常开展复述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发展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复述才更加合理有效呢?
一、搭建适切的支架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经验少,对于复述故事根本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事物的特点出发,为学生搭建出恰当的支架,以使他们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把“复述故事”内化为自己的表达需要,从而降低复述的难度,提升复述质量。
1.创设画面情境
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被色彩鲜艳的画面所吸引。在学生复述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与插图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把画面串联起来,以使枯燥的文字变为有趣的画面,使复述过程更加有滋有味。如教学统编本一年级下册《咕咚》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插图,把插图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都有谁,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有了插图作抓手,学生在复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有了依据,就能够很快把故事复述下来。
2.创设图文情境
图画是文本的补充,可以把文字所要表达或者未能写到的地方表达出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好的理解。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图画语言,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一课时,在复述小毛虫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图文互补的形式,以“小毛虫—茧—蝴蝶”为顺序帮助学生复述课文。这样教学,化繁为简,降低了复述难度,提升了学生的复述质量。
3.创设影视情境
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跟英雄人物或者名人故事有关,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影视资源中这些人物形象的精彩画面播放给学生观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复述质量。如统编本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是一篇历史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大禹的体验感受较浅,复述的兴趣自然不高。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大禹治水》的影视画面播放给学生看,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样教学,学生对于教材中“洪水泛滥”一词的感受也更深刻了,关于“淹没天地,冲毁房屋,伤害百姓”等一系列描写,学生也自然在头脑中建构起了相关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复述兴趣也就更浓了。
二、抓住故事的枝干
复述课文要具有条理性、顺序性。对于教材中的故事来说,大都具有条理清晰的特点,教师鼓励学生抓住故事的主线复述课文,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百毛皆顺的教学效果。
1.按照时间地点顺序复述
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有许多都是以时间或者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安排故事情节的。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抓住故事中的时间、地点以及这个阶段发生的事情来复述课文,使学生的复述更加顺畅。如在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风娃娃》一文时,教师就可以抓住课文的主干,让学生以风娃娃来到什么地方、做了些什么为顺序展开复述。这样,学生按照风娃娃来到“田野、河边、广场”的顺序,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对课文内容的复述。这样教学,学生复述目标明确,复述效果显著。
2.巧借示意图复述
故事的发生离不开时间、地点以及主要人物,如果教师能够就文本内容让学生以示意图为参照展开复述,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梳理出故事情节,提升复述效果。如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课时,由于故事中人物较多,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课后习题中的示意图(如下图)展开复述。
这样教学,学生对故事的内容一目了然,此时,学生就能够按照蜘蛛卖什么,哪个顾客来了,结果怎样的顺序很快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复述,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使学生的表达更具条理性与逻辑性,教学效果显著。
3.借助表格复述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想把一个故事完整地复述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在讲述时很容易失去目标或者缺乏针对性。在复述故事之前,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一起就故事情节进行梳理,并把相关信息提取出来制成表格,則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的复述难度,提升学生的复述效果。如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一课时,课后习题中提出了按照表格里的提示复述课文的要求。
教学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借助表格讲一讲这个故事,然后再说一说故事里的哪些内容让自己感到很神奇。这样教学,学生在复述故事的时候不但会更有条理,而且语言也会更加生动,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提升思维水平。
三、设立复述的支点
在低年级学生复述故事之前,教师可以就故事内容为学生搭建恰当的支点,为学生复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1.以关键词语为支点
有些故事中有一些关键的词语,对于学生领会整个故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教师如果能够以这些关键词作为学生复述的支点,来推动故事的发展,就犹如支架一样固定了方向,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住复述的方向。
如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课后习题中提出了“朗读课文,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教学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借助“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这些关键词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过程复述下来。为了使学生复述故事的过程更生动,凸显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过泼水节的欢庆场面,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适当用上一些描写性的词语,如“接着、敲着、踩着、端着、拿着”等进行复述,以使学生的表达更加具体形象。
2.以人物细节为支点
讲故事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故事讲得特别生动形象,同样,对复述故事来说,最难的就是把一些细节部分复述得惟妙惟肖。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出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去模仿,去参与,在边复述边表演的过程中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如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读课文,结合插图与上下文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东张西望、大摇大摆、半信半疑”等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带上头饰进行分角色表演的复述。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复述兴趣,学生对“眼珠子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扑过去、逮住了、松开”等词语的表演刻画也更加入木三分。
3.以补充想象为支点
复述故事除了平常的复述方法以外,针对课文中一些特别的结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创意复述的形式进行复述。对于故事的结尾部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照着文本的表达样式,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等,展开合理想象,添枝加叶,以使故事的内容更加精彩。如教学统编本二年级下册《青蛙卖泥塘》一课时,由于文本中几个小故事在结构形式、语言表达上都是相似的。教学时,在学生读懂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文本故事内容为凭借,给故事续编一个结尾,进行想象复述。这样复述需要学生对原有的故事内容进行改进与整合,给学生提供更多语言表达的机会,学生在想象复述中,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得到了很大提升。
学生复述故事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整理、吸收、储存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它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搭支架、理枝干、设支点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从而使学生的复述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天正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