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理答能力,彰显实践智慧

2020-05-13杨世云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小学数学

杨世云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生成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有知识的建构、方法的生成,有师生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相融。有效的理答是师生主体对话最重要的推动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张扬主体意识,体现教师的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激发师生内在的生命活力,展现课堂的精彩活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理答;生成性资源

课堂理答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反应和处理,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智慧而有效的理答。在当下数学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缺乏对教材的解读、学情的分析,缺乏及时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意识,灵活处理课堂新信息的能力,缺乏数学理答语言的针对性、评价方式的多元性、课后反思的有效性。如何化解课堂教学中诸多问题?有效的课堂理答显得尤为重要。

一、解读学生与教材,重视理答预设

1.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不断提升教材解读能力,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提高教学水平,才能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个体间又存在差异性。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虽然学生的意外生成是不可预设的,但是教与学的生成是可以预设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困难点,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有层次性地攻破难点,创造性地设计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

2.弹性预设,营造开放课堂。叶澜教授指出: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预设性生成资源是教师在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基础上给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空间。然而在现实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有的学生思考甚至比预设的更加深入。我们不能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要及时引领,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使课堂迸发出生机与活力。

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提出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弹性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在意识上还要“见机行事”,根据学生的表现随时调整,开放地纳入灵活的部分,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开放的预设才有精彩的生成。

二、掌握技巧与方法,追寻智慧理答

1.及时捕捉,合理利用资源。资源的生成是自然的、科学的、灵动的。教师要追溯思维的起因,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带着一双慧眼,及时捕捉学生的理答资源,把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运用实践智慧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加深学生的认识和体验,获得满足和发展。

【案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来验证一下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吗?

学生操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他已经完成了,听听他的发现。

生1:正方形的4条边,用尺量一下发现都是4cm,都相等。

生2:我是折的,上下左右对折。

师:这样折只能证明对边相等。怎么证明四条边都相等呢?

生:斜着折,把4条边都重叠在一起。

师: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你们又是怎么验证的呢?

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比了四次得到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他量了四次,你量了几次?上来介绍一下。

生:比2次,量1次。把四个角全部重合到一起。

师:真棒!我们用三角尺去比一比,发现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的生成是动态的,教师要学会抓住亮点,把握契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案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差异性生成的资源进行了及时的捕捉,合理的利用,用更加巧妙的办法验证了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征,课堂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了教师智慧理答的魅力。

2.点拨引导,促进灵活思维。教育的技巧还在于教师要适时地点拨引导,通过互动交流有目的地推波助澜,巧妙地让学生打破原有思维,向另一层面思维迈进,多角度思考问题,丰盈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案例】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结合律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生1:学习了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生2:我还知道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更简洁,知道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这两位同学是在内容上有了收获,在学习方法上你又有什么收获呢?

生3:我们是通过“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来进行研究的,验证时还要注意格式规范、举例全面、寻找反例。

师:用这样的研究方法我们还可以继续研究下去。加法中还有怎样的运算律?只有加法中存在这样的运算律吗?还有没有其他的运算律呢?课后同学们可以带着这样的思考继续研究。

教师在全课总结环节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的感悟大多停留在初步感知的层面,主要是在内容上的收获感悟,很少在方法技能、情感价值上有所思考。为了打破这一僵局,教师通过有效理答引导学生把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适时点拨学生从一个思维层面进入到另一个思维层面,从多角度去思考发现,推动了互动与对话,把学生的思维由横向转变到纵向发展,让学生会观察、会提问、会比较、会发现、会表达、会推理,形成理性认识,增强逻辑推理能力,让规律探究线索更清晰,本质认知更深刻,学生思考更严谨全面。

三、注重评价与反思,提升理答水平

1.多元评价,实现个体发展。理答既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理答具有对话功能,能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教师运用得当,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水平的提升,实现师生情感的升华。

在新课程理念下,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具有指向性、提示性、探究性、探问性的理答,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对学生做肯定性评价时,要有指向性,用充实的语言指出学生回答好在哪里,传递真实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真正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对学生做否定性评价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委婉,也可以通过修正式理答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

当然,教师的教学评价方式应该更加开放,更多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师生、生生在对话、辩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出更多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再根据生成性资源及时调整。学生在互动中擦出了思维的火花,在评价中发展提升,教师也在这个开放多元的评价过程中不断提升了自身理答的能力和水平。

2.反思重建,形成教育机智。数学教师一般要教授两个班级的数学,第一次授课结束后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受:有几个问题的处理上不是很如意,学生的回答有点“跑偏”,教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拉回来,甚至替代了学生的回答。善于反思的教师会带着思考进一步调整,第二次授课在这个环节处理上就很轻松。

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情况,还要反思在处理学生的问题回答时哪些环节处理得很满意,哪些环节处理得不理想,应当怎样理答才会更加有效,也可以请教身边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找到对策,才能快速提升专业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倾听并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及时捕捉生成的资源,进行巧妙的挖掘、有效的利用,不断引发学生反省和探究性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使课堂成为师生智慧碰撞的摇篮,学生乐于探究学习,教师也能在实践中提升课堂理答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朱志平.课堂动态生成资源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09).

[3]袁红霞.小学数学教师课堂理答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生成性资源小学数学
英语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及运用解析
高中政治课堂应用生成性资源的实践探索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挖掘资源,提高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