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0-05-13王荣辉
王荣辉
摘 要 微课发展至今,其应用范围已不仅局限在一些基础学科的教学中,在一些专业技能较强的课程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将之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融合起来,能够实现抽象理论知识的具象化转换,让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基于此,作为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不断探求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不断完善和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2-0015-01
微课是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产物。它是依托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完成的微型授课视频,有着传统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将之运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促进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借助微课设置导入环节,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先导环节。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教学情况。以往的课堂导入往往是由教师用语言文字讲述课题的背景知识及大致内容,导入方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很难吸引学生的眼球。而借助微课声、像、色俱佳的优势导入新课,能够收到不同的效果。为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借助微课导入新课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知识的欲望,使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地进展下去。
例如,以《图像的合成》这部分内容为例,我在课堂伊始环节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了一幅数字合成的图片《月光下的凤尾竹》让学生欣赏,并向学生询问这张照片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引出图像合成的概念,紧接着,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了几组合成的图像,这些图像有婚纱照,有广告海报,还有杂志的封面。形象、富有美感的画面极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他们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我也趁机向学生询问这些不同的图像是如何组合到一起的,进而引出相关教学内容,开始了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如此一来,通过运用微课进行新课导入的设置,营造良好的视听氛围,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兴趣并多重感官参与,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打好了基础。
二、借助微课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信息技术本身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其中一些理论知识是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解并强调的,尽管如此,学生仍旧难以做到深入的了解和运用。为了很好地化解这些难点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讲解,并通过反复播放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化繁为简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
例如,以《绘制图形和卡通画》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设计和绘制卡通人物的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化解这一难点知识,我在课上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后,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了绘制卡通人物头部时应遵循的规律,如何将五官分解图组合起来构成完整的头部,身体与头部的比例,以及人体五官和具体部位的绘制,色彩的搭配和高光的使用等。在微课中将这些生动、直观的展示出来,在课堂上通过播放微课再以现场讲解的形式讓学生了解这部分知识。完成教学后,将微课以资源共享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随时观看、学习。如此一来,便将教学中的难点知识生动、直观的展现了出来,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促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借助微课进行课后拓展,搭建课外学习平台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活动后,留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不多,因而需要学生在课下自行反复操作,达到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的目标。而运用微课进行课后拓展教学,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教师应重视微课在课后环节的应用,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并运用课堂所学知识,促进学生操作计算机水平的提升。
例如,以《图像的修补与特效》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利用仿制图工具、修复画笔及修补等工具对图像进行修补和特效处理,体会图像处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由于课堂讲解理论知识占用时间较长,学生缺乏练习的时间,我将图像的快速修补与美化的具体操作流程制作成微课,让学生以此为指导在课下进行相应的练习。同时,给学生提供了需要修补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图片进行修补,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拓展,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课外学习平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
总之,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和意义已是不言而喻。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时,教师应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借助微课的合理运用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为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凯.探讨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