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家长工作促进家园共育
2020-05-13刘洋
刘洋
[摘 要]现在大部分的家长年龄普遍偏低,多为80后90后,本身个性突出,又处在门类繁多的育儿知识与育儿理念在网络上遍地开花的时代,在对孩子教育方面也形成自己的一番见解。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职业要求我们不能因为家长工作不好做而消极对待甚至放弃交流。家园合作既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也是当今幼教改革的大趋势。只有家园良好的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形成1+1>2的强大合力。
[关键词]家长;家园共育;交流艺术;主导地位
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都反映现在的家长工作愈加不好做了,教师布置下去的任务很多时候完不成,往往是班级里30多个孩子每次也只有固定的几个家长能够支持教师的提议完成活动内容。是的,现在的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是作为幼儿教师,职业要求我们不能因为家长工作不好做而消极对待乃至于放弃交流。《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及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只有家园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作用。
一、注意交流的艺术
很多教师觉得做不好家长工作不是因为他们不善交流,而是因为他们不会交流,缺乏交流的艺术。就我自身而言,三年前我刚接触幼师工作的时候每天最愁、最烦心的事情就是与家长交流。面对他们一张张“渴盼”的面孔我总是有种“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感觉。在我细心请教过其他教师以后,我知道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吃得怎么样,睡觉好不好,玩得开不开心。但是经过一周与家长这样流水账似的汇报之后,家长仍然没有表现出满意的样子来。于是有老教师指导我道:与家长交流时不仅要将孩子一日在园情况汇报给家长,还要将幼儿在自己做得不好的时候老师给予怎样的帮助和指导也告知家长。接下来的一周,我突然感觉每天的放学时间变得轻松了起来。
在我还为自己沾沾自喜的时候,班级里两名幼儿打架了。其中一名幼儿非常爱动手,平时就总是被批评。这次是因为争抢一辆玩具小汽车而被另一名幼儿抓伤了手背。晚间放学的时候我对这名受伤的幼儿家长说:“平时苏苏就好动手,这次因为苏苏抢岳岳的玩具才被岳岳抓伤,手背有点破皮并不严重,你们不用太担心。我也说了岳岳了,幼儿园孩子这么多磕磕碰碰总是在所难免的。”孩子都接完以后班级里的老师对我说:“苏苏的家长心里肯定不好受,每次来接孩子都挨批评,这次孩子又受了伤,哎!”我突然意识到,我似乎做错了。家长送孩子来幼儿园就是希望能够在这里得到锻炼并健康成长,而我每天只跟苏苏家长说了苏苏身上的问题而没有肯定苏苏的进步,这会不会给苏苏的家长一种“老师不喜欢我家孩子,对我家孩子特别挑剔苛刻”的印象呢?于是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幼儿园等苏苏,并对苏苏妈妈说了苏苏在幼儿园里取得的进步以及昨天事故的详细经过,说完这些,终于看到微笑在苏苏妈妈的脸上绽现。
从这个事例里可以看出,与家长交流存在着很大的艺术性。首先教师要摸清家长的心理,告诉他最关心最想知道的事情。其次教师要告知家长自己在孩子的身边承担着怎样的角色,然后当幼儿犯错时,教师应先对家长进行安抚,在说完幼儿的优点后再说幼儿的缺点或幼儿今天犯了哪些错误,这样做更便于家长接受并帮助孩子改正身上的不足。
二、多樣化交流的方式
1.利用环境交流
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我们在班级门口粘贴的活动海报、早晚班教师值班表、药品登记表、园车接送表、今天喝了几杯水、幼儿作品展示等,都是一种利用环境的交流。家长可以通过这些张贴在墙壁上的内容来了解幼儿每日在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及班级近期活动安排。这种一目了然的交流往往比教师口述更加具有说服力。
2.利用网络交流
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是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班级网站上传幼儿午睡照片、活动视频,开设主题讨论帖,发表评论、留言、育儿文章,发布通知、公告等,可以随时随地不受限制的交流互动,便于家长实时了解幼儿情况,融洽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促进了家园互动。
3.通过电话交流
给那些长期不来园和无故不来园幼儿的家长打个电话也是很必要的。你班的孩子两三天没有来了?家长也没有给你打电话请假?那么你还在等什么呢,快给他的家长打个电话吧!也许孩子生病了,爸妈一边安抚着他的情绪,一边忙得焦头烂额而忘记了向老师请假。这时候一个关心幼儿近况的电话往往能缓解家长的焦虑和担忧,甚至会起到雪中送炭似的神奇效果,使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没有注意到的小失误在家长的心中冰释。
4.通过纸上交流
《指南》上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那么在对待家长工作上也应该考虑到这种差异的存在。对于那些不善于同教师交流的家长,纸上交流成为家长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班级里的孩子很多,离园时间也许你卯足了劲儿也只能与四五名家长交流下幼儿今天的情况,我们可以换种方式,把孩子的表现写在纸上交给家长,还可以在纸的下方给家长留出可供回复的地方;也可以定期给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作好信息反馈并解决家长提出的问题。
三、转变交流的主导地位
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使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传统交流中的主导地位。
1.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上个学期初的时候,由于班级里的老师休产假,我临时承担起主班的工作,于学期初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
每一位家长进班级时都在我这里领了一张纸,他们有的面带疑惑,有的在小声交谈。人齐了我说:“家长会开始之前,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请将你手里的纸对折然后撕掉右下角,再次对折撕掉右下角,第三次对折撕掉右下角,最后一次对折撕掉右下角。然后请你睁开眼睛打开手中的纸看看是否与我手中的图案一致。”家长们在对比后惊奇地发现只有一名家长同我手中的图案是相同的,大家都很惊奇地开始窃窃私语起来。待大家议论了几分钟后,我说:“对待孩子的教育就好像刚刚这个撕纸游戏一样,我的命令是一样的,但最后的结果却千差万别。其实问题就出在我们每个人对指令的理解上,就像孩子存在着个体差异,虽然听到同样的指令,但每个幼儿对同样的指令理解不一样,就会出现我们看到的结果。因此在教育幼儿的问题上咱们双方要达成共识,在幼儿对指令理解偏差的时候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同理,我们老师和家长也要经常换位思考,对彼此的工作互相理解,存有疑虑的时候及时沟通,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孩子成长。”在家长若有所悟之后我安排了分组讨论和情境体验的环节,让家长就各自关心的问题相互交流,在讨论中达到沟通的目的。这样互动式的家长会,使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了双向交流,在共同探讨有关孩子教育问题的同时,帮助家长不断提升教育理念,达到家园共育的作用。
2.加强家长的参与与互动
由于许多家长十分渴望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与幼儿共同成长,我们要满足家长的这种心理需求。如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使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真实表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增加家长和幼儿园沟通的机会,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又如开展家长——教师岗位一日体验活动,每学期各班组织2~3名幼儿家长到幼儿园做义工,亲身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体验幼儿的一日生活,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情况,使其能更好的监督和支持幼儿园工作。再如组织亲子活动或主题活动,密切家园关系。
总之,在幼儿的教育中,家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的进步和发展,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工作效果的体现、目的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互沟通的条件、方法和技巧。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不断努力,密切家园联系,做到耐心、细心、诚心,让每个幼儿在爱的氛围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田丽芬.如何做好家园共育[J].山东学前教育,2007,(09).
[2]谢春燕.如何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J].中华少年,2012,(07).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