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传播背景下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形象构建

2020-05-13李春光

理论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影视文化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李春光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国家形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4 — 0119 — 03

一、国产电影与国家形象构建联系

(一)是国家形象构建的有利方式

国家形象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国家形象并不等同于政治或经济、文化等形象的简单组合。在当前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的情况下,国家形象不再局限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已远远超出新闻形象的范畴而广泛深入的融汇进了广大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内。国家形象较之以往以“理性”、“严肃”、“空泛”为标签的政治图片有了极大转变,成为建立在细致观察基础上的、相对贴近真实的大众与社会形态,更加生动、具体和感性,而如若固步自封、被动参与国际沟通与交流,就只能获得“被塑造”形象。掌握话语权,把握本国发展方向保证其良性前进,主动构建积极、向上的国家形象是确保国家向正方向发展的基本要求。

国家形象的构建方式多种多样,大至制度建设、公共外交等国际性事件,小至商务合作、国际旅行等等,然而无论何种形式,从本质上看都是国际交流与沟通,都需要借助一或多的媒介做支持。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为主的传统媒介政治性强、教化意味显著,且传播范围受地域限制较大,与之相对比,电影作为传播媒介来看其传播范围更为广泛,政治色彩和教化性并不凸显,娱乐性强而易为受众群体接受,在传播潜在价值理念方面有着显著作用,可见,在现代社会环境下,电影毫无疑问是国家形象构建的有利方式。

(二)是国家形象构建的必要手段

电影对于国家形象构建来说同时也是必须关注和采用的手段。国际范围内民众在心理上对国家的相对固定的印象、评价和态度等即为狭义上的国家形象。构成国家形象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性基础在较短的时间内极难得到显著改变,与此相对的,信息控制与运行权等代表了国家另一方面实力的软性力量则能够被快速塑造。

在国际交流与沟通愈发紧密的社会环境下,不能自主开展形象构建势必会遭受来自外界目的不一的被动解读,导致形象受损,甚至有可能出现国际声誉下降状况,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所谓“中国威胁论”屡屡出现就证明了这一点。要在国际社会中赢得主动,充分利用媒体进行自我表达、自我形象构建是极为必要的。

事实表明,电影能够突破报纸杂志、书籍以及广播传播的语言文字限制,电视的地域限制,互联网的功能以及行为限制,具有十分突出的国际传播能力。以好莱坞为例,其每年出口国际的电影作品不仅创造着令人瞠目的经济价值,且电影宣扬的西方文化价值理念以及反映出的美式社会情态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多国青少年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美国正面国家形象构建方面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如何构建良好、正面国家形象的问题上,充分利用电影的传播优势是我们必须重视和采纳的必要手段。

二、国产电影在国家形象构建问题上面临的困境

每个个体对同一文本的解读是千差万别的,对于电影来说同样如此,换而言之,受阅历、文化背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受众对电影的理解势必各不相同。对于本国观众来说,能够根据自身经验与知识信息对其中的偏颇之处予以修正,但对外国观众来说,缺乏对应信息对影像内容进行填补或检验,出现电影表达概念与国家实际状况相背离是在所难免的。结合国产电影的国际传播状况,发现国产电影面对的困境,有利于最大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使电影更好的发挥出国家形象构建的积极效用。

(一)文化内涵表现困境

好莱坞电影的强大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其同样对国产电影有着深度影响,面对商业压力,我国很大一部分电影创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过于关注欧美标准,未能在文本中实现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和表现。电影的艺术魅力不仅仅在于情节叙事或人物构造等,一旦将关注点局限在视听效果、特效应用上,忽视电影的文化内涵,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没有思想文化内容的支持,无论视听语言多么绚丽丰富,电影的价值也只能停留在最浅层的形式上,或许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受众群体带来感官上的惊喜,但无法在思想层面为其留下深刻印象,难以被称为真正的佳作。

《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等有着宏大的布景、美轮美奂的画面,然而并未能在国际市场上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未能将视觉语言同叙事有机融合到一起,这也是当前国产电影走向国际所面临的首要困境。 电影创作者们在电影文化内容方面的挖掘略顯不足,思想理念并不凸显,往往使缺乏汉语言文化背景的受众群体难以体会,其中蕴藏着的社会文化价值得不到表达,推动国家形象构建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二)理念表达困境

国产电影偏好大圆满的结局,即善得善果、恶有恶报。创作者们大都以真善美为标准进行故事呈现,电影作品展示的都是社会积极、向上的一方面。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社会现状以及发展势必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永远使善占据上风只能存在于理想之中。当前,国际社会形势复杂多变,站在国际传播角度来看,在电影作品中展现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是正确的,但如若未能将其他国家受众群体的精神需求考虑在内,则很难引发其情感共鸣。

电影是有关人与故事的艺术,时代和社会环境总是与电影叙事息息相关,国产电影在理念观点表达上同西方民族有很大差别。《金陵十三钗》中创作者们试图用沉重与苦难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使人们在理解历史的基础上牢记先辈留下的屈辱和骄傲,对人性、社会、民族等有所思考,在和平年代也能够牢记民族使命,担负起民族责任。然而由于理念表达方式上有所偏差导致核心价值观点表达不明,并未得到西方主流媒体的赞赏。由此可见,如何寻找到正确的理念表达方式使他国受众群体接受、认同电影中的民族思想意识,是国产电影必须面对的又一困境。

(三)“中国威胁论”

从国际影响力上看,动作武侠电影无疑是国产电影中最为成功的。然而即便从《卧虎藏龙》这部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上,也能够发现其在和平友好国家形象构建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不显著。一方面,武侠、动作电影中传递的牺牲小我成全和平安定的思想理念在电影市场中属于老生常谈,并不能给国际受众群体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武侠、动作电影的跟风量产对国际受众群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偏见,留下了“好斗”、“尚武”的主观偏见。

以《1942》为例,电影展现的是混乱状态下的悲惨社会形态,在当时环境下底层民众生活的艰辛与悲苦,旨在于使受众群体发现极端状态下人性上的温暖、尊严,并能够对当前的生活有所思考和审视。 然而个别西方舆论却提出拥有极端穷困的历史意味着中华民族可能对世界产生威胁。如何突破“中国威胁论”的不良影響,澄清、反击外国舆论,构建正面国家形象并将民族情怀传递推广,这是国产电影必须直面和解决的。

三、以国家形象构建为目的的国产电影发展对策

(一)淡化政治色彩

民族核心价值理念的表达是电影实现国家形象构建功能的必要条件,这就意味着,电影的创作要从民族文化立场出发,使传统人文价值理念与现代价值观点有机融合起来,形成电影所要传递的价值观点并用正确方式融入到作品之中。

站在国际电影市场发展的视角上观察可发现,要在世界舞台上获取一席之地,电影在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国际视角。中国拥有悠久复杂曲折的历史,很难被国际受众群体所理解,淡化政治性、历史性,并突出表现戏剧性、强调普适性价值理念以吸引国际受众群体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

以《投名状》为例,在满政治腐坏时期的时代背景下,讲述了虚构的清朝将领从好人到恶人的种种复杂转变过程。电影并没有着重突出当时政治、历史环境的复杂与沉重,而是站在历史角度展示了以生存为目的的各人选择与变化,展示了历史洪流推动下的江湖情态、兄弟情义和人性发展。受文化、政治等各种因素影响,国产电影无法构建西方主流思想意识下的东方社会形象,以国家形象构建和对外传播发展为目的,国产电影应牢牢把握中国社会的真实情态,站在国际视角、运用国际化表达方式呈现我国社会状况和价值理念。

(二)强调经济性

电影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视听艺术,同时也是经济行为。随着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电影逐渐成为普通消费者可以承担的娱乐活动,走入了大众群体的生活,将各种视听影响资料呈现在每个人眼前。通过大屏幕,日常生活中不被关注的事物、事件被放大,也就是说,国产电影的制作与对外传播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者和直观生动展现社会经济水平的重要方式。可见,重视电影的经济性,调整资本应用结构,创作优质作品不仅对文化贸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改善国际受众群体对中国国家印象、构建国家富强形象来说也是极为必要的。

此外,要认识到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同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电影受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同时又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国产电影有必要借鉴好莱坞电影的成功经验,以个人价值传递的方式展现国家价值,突破现阶段市场经济的限制作用,营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化社会生活,以此来吸引国际受众群体的注意,获得广泛认可。

(三)树立品牌形象

从西方电影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可以认识到,国产电影想要在国际文化市场中赢得一定主动权,树立民族文化品牌形象是大势所趋。

我国电影人要首先有全球化的发展精神,将目标市场扩大到国外,电影创制要综合考虑价值理念的普适性、影片娱乐性等各方面因素,有意识的向国际市场靠拢,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骛远。要树立民族文化品牌形象,坚守民族文化阵地是必要条件,切忌一昧模仿西方电影而丧失自主创作意识。要挖掘传统文化精神中需要被继承和发展的部分,融入到电影创作中,用自信的态度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的丰富品格与精神。

此外,“明星制度”也是西方电影成功为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作为特殊文化符号,“明星”的市场号召力有目共睹,同时其有能力在受众群体上营造非政治化的眷恋性,这对国家文化形象构建有着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有国际号召力的影星屈指可数,基于这一状况,国产电影有必要综合考虑国际市场发展需求,在宣传电影的同时加大明星打造力度,推动中国明星的国际化发展。同时,中国演员也有必要开拓自身视野,树立国际市场意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积极寻求和把握机会,为登上国际舞台而不断努力。

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推动中华文化向国际传播为基本目的的对外影视文化交流,就成为了我们一直关注的重点。当前,我国影视文化活动主要包括有相关社会机构举办的文化节、政府举办的公益交流以及文化产业活动三种形式。其中,文化产业活动的政治色彩较为薄弱,受众群体相对广泛,在经济效益提升上有着显著作用,为塑造国家形象提供的支持也最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选取中国电影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当前国产电影同国家形象构建的联系,简述了其在国家形象构建方面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电影方式帮助国家形象构建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国产电影的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及国家形象构建等问题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参 考 文 献〕

〔1〕朱春阳.中国文化“走出去”为何困难重重?一一以文化产业国际贸易政策为视角的考察〔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7,(02) : 89-109.

〔2〕王国安,赵新泉.中美两国影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一一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国际贸易问题,2018,(01) : 58-67.

〔3〕匡文波,任天浩. 国家形象分析的理论模型研究——基于文化、利益、媒体三重透镜偏曲下的影像投射〔J〕.国际新闻界,2018,(03) :114-116.

〔4〕陈林侠.中国形象的海外认同:从意识形态到形象建构——基于北美市场中国电影消费的一种考察〔J〕.社会科学,2016,(09) :44-45.

〔5〕刘全莉.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国家形象建构问题与传播内容建构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8,(10) :89-93.

〔6〕王一川.国家硬形象、软形象及其交融态——兼谈中国电影的影像政治修辞〔J〕.当代电影,2019,(02) :14-15.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影视文化国家形象跨文化传播
影视文化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从职场题材电影看商业文化的影视传播
澳门:古代与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中西文化差异下影视传播的现状与对策
影视文化创意产业链及其技术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