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泉州市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研究

2020-05-13李华丽

教师·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李华丽

摘 要:文章结合泉州地域特色和泉州各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政府支持、形成国际合作交流办学品牌、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职专业人员、搭建共享平台、借鉴先进经验等六条途径来推动泉州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倡议中包含了教育、文化等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只有正确认识并抓住这个重要机遇,才能获取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全面促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和高职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泉州市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政策环境

2019年7月,福建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印发的《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推动与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交流合作,鼓励职业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支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引进国际职业教育标准和一流课程资源。建好中德(福建)教育发展与合作中心。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吸引沿线国家学生来闽留学,在沿线国家建设海外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基地。”“一带一路”倡议为泉州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泉州各高职院校应抢抓机遇,顺势而为,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国家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泉州市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9年5月,泉州市共有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11所高职院校,其中有5所民办院校、6所公办院校。据调查,目前除了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交流活动较少,其他的10所高职院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国际合作交流,其中黎明职业大学开展的情况最好。总体而言,跟2016年相比泉州市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上不重视,缺乏主观能动性

除了个别院校做得比较好,泉州市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国际合作交流的态度比较消极,觉得国际合作交流可有可无,缺乏主观能动性。大部分院校都等着国际合作交流机构找上门,而非主动寻求合作。

(二)缺乏国际合作交流人才

目前,这些院校从事外事工作的人员中有很多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仅仅是因为专业是外语或外语能力较强。且由于自身国际化素质跟不上,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

(三)缺乏资金投入

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资金不足。培训工作人员和教师、聘请外教或外籍专家、引进原版教材与实习实训器材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但受制于资金来源、政策等原因,很多学院没办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四)学生外语能力、家庭经济实力、家长思想观念等制约因素

现在泉州市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与国外学院的“专本”“专本硕”连读。高职院校的学生知识文化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外语水平。学生外语能力不强势必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这直接影响国际合作交流的开展。除此之外,学生家庭经济实力、家长思想观念等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此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交流。

三、泉州市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可行性分析

“一带一路”倡议为泉州市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这是泉州市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天时”。泉州古称“鲤城”“刺桐城”,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拥有众多中国驰名商标,被誉为“品牌之都”,在国际上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享有良好的声誉。这是泉州市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地利”。泉州是中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约有800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有45%、约900万人祖籍在泉州。这是泉州市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人和”。

2017年,习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他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仅仅是经济贸易交往,更是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领域的广泛合作。泉州市各高职院校拥有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更应该抓住区域优势和“一带一路”倡议机遇,进一步挖掘潜力,提升办学水平,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交流。

四、推动泉州市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发展的途径

(一)政府应提供政策、资金支持与指导

《福建省职业教育改革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吸引沿线国家学生来闽留学,在沿线国家建设海外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基地,面向当地员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学历职业教育。到2022年,建成1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5个海外职业教育培养培训基地。”政府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指导,帮助泉州市各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二)结合自身特色,形成国际合作交流办学品牌

泉州市文化特点鲜明,兼具包容性和海洋性,拥有中国著名侨乡、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等城市名片,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对外交往繁荣。泉州市各高职院校都具有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已有很大的发展。例如: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依托“千年瓷都”深厚陶瓷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从2014年起,开始承办“海丝情·陶瓷韵”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到目前为止,共开展了22期活动,接待了来自巴勒斯坦、斯里兰卡、乌干达等100多个国家的1064名外国友人的考察交流。除此之外,还与厦门汇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共同举办针对厦门大学孔子学院的海外留学生的陶瓷文化主题研学活动。黎明职业大学不断巩固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教育交流合作,联袂海外教育机构,开展华文教育,推进中国传統文化传播与非遗技艺传承,依托学校海外机构和企业,深化校校合作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乌克兰、韩国、泰国、英国等众多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与法国国际时装学院合作开设服装设计专业,与英国斯特拉福德学院在服装、艺术与设计、美容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福建电子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启思蒙学院联合开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办学项目,培养国际化电力技能人才。各高职院校应继续结合地域特点和自身特色,形成国际合作交流品牌,推进高职教育国际化。

(三)注重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探索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交流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教师作为国际合作交流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和主要实施者,对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要想开展好国际合作交流,各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国际化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意识以及教学、实践、交流、服务等基本能力,还应具备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融入课程思政的思政教育能力等,积极投身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只有这样,泉州市各高职院校的国际合作交流才能有长远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在国际合作交流方面主要有学生赴海外留学、师生互访、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开发项目、教师境外专业培训、聘请外籍专家、组织国际学术会议、赴海外演出、招收国外留学生、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进行合作办学或合作科研等十几种形式。大部分泉州市高职院校采用的形式较为单一,还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根据實际需要,运用多种方式灵活开展国际化合作交流工作。

(四)强化外事工作,设置专门机构,培养专职专业人员

泉州市各高职院校应开展外事机构改革,重点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增强开放意识和能动性,从封闭办学、等项目找上门变成“走出去”、主动寻找合作项目;二是培养专职专业人员,从教师兼任变成专职人员负责;三是提高外事人员工作能力,从完成简单事务型工作变成追求工作实效,从“完成”变为“做好”。各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能动性,实现外事工作在办事方法、管理模式、思维理念等方面的国际接轨和创新发展,培养一批具备良好外语沟通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品牌推动能力和教育服务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外事工作人员队伍,从而提高院校国际化合作交流的水平。

(五)搭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处在信息化的时代,与时俱进和信息共享对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发展特别重要。泉州市各高职院校应加强高校信息网络建设,搭建信息沟通交流平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教育机构、院校建立广泛联系,在平台上做好品牌宣传,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深入开展。

(六)借鉴国内外先进做法,做好本土化提升

泉州市各高职院校应合理借鉴国内外优质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的先进做法,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本土化提升。众所周知,新加坡职业教育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在世界上也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新加坡高等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吸收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但并非一味照抄,而是充分结合本国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选择相应的办学模式。国内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高职院校也有很多值得泉州各高职院校学习和借鉴的做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有善于学习借鉴,才能取得更快更好的进步。

泉州市各高职院校应该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从而提高职业院校自身的世界声誉,加快自身的国际化进程,促进地区经济和国家高职教育的跨越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宏帆.“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院校国际合作交流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4):131-132.

[2]付文娟,杨进峰.职业院校对国境(外)的合作与交流探析[J].中国文艺家,2018(8):235.

[3]周长恩.福建省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路高职院校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