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线上教育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2020-05-13卢涛
卢涛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进入“網课”时代,教师成了线上“主播”,学生居家线上学习,线上教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线上教育需要教师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一、学习者与空间的关系
线上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学习的物理空间发生了改变:平时在教室里开展的学习活动,现在只能通过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在教室里学习,学习活动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面对面的多向度的交流互动为主;线上教育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需要依托技术平台来实现,教师“面对”屏幕另一端看不见的学生,全凭学生在平台中留下的物理痕迹来感觉学生的学习状态,精心为学生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习活动,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线上学习活动中来。
基于线上教育的学习者与空间关系,教师必须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内容和活动环节。学习内容的设计要突出趣味性、互动性、科学性,基于学生的年段特点及线上教育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比如先利用微视频设疑激趣,再对学习内容进行细致的阐述、分析,然后设计一些便于在生活中取材的小实验,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提高相应的学习技能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穿插交流互动活动,利用线上教育的平台优势,如抢麦、连线、课中测试、讨论区发言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得,比如在“课堂”进行到10—15分钟后设计一两道思考题或安排一两个互动环节,既避免自己“一言堂”、学生因长期盯着电脑屏幕而分心,又可以活跃“空中课堂”的教学氛围。
在教室开展教学,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可以直观地看到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及学生的学习反馈;线上教育,一个教师隔屏“面对”几十乃至几百个学生,只能利用信息化平台的相关功能,即时搜集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并据此对学生进行线上辅导。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线上教育,还可以将线上授课与学生居家自学相结合,保证学生既有线上学习活动,又有线下学习任务。
二、学习者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学习者在学习中获得个体认知和社会认知,同时也获得社群归属感。学生平时在校学习,无论是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还是同伴合作学习探究,这些共学方式都能够让学生获得强烈的社群归属感,从中建立起社会认同和自我认同。线上教育的课堂是一个虚拟的空间,缺乏真实的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心理支持,学生独自面对学习任务极易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影响他们对线上学习的满意度和参与状态。
线上教育基于以上学习者与他人的关系,可以用任务驱动、同伴分享与交流等活动方式,让学生的社会角色在线上学习中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比如设置一些便于学生完成的小组合作任务,让各学习小组通过“云讨论”的方式,将学习成果进行汇总、展示,这样一来,即使学生自己居家学习,也依然能够感受到老师和学习伙伴的存在,进而产生一定的社群归属感。让学生透过屏幕依然能够感受到参与学习的乐趣,不会因为无法跟学习伙伴相聚而感到疏远,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隔离不隔爱”。
三、学习者与自我的关系
学习关系个人的终生发展。一个具有自主学习意愿的人,无论身处何地,都会为了自我的发展而主动学习,并善于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线上教育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学习者的自律。
“停课不停教”,让教师切身体会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教师通过线上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善于创设情境,利用核心问题串联整节课,把问题情境和当前的疫情防控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二是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利用互联网搜集资料,对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进行补充、验证,提高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三是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做好时间规划与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切实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
线上教育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冲击,同时也给教育方式变革带来了一些启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教师的教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巧妙安排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唯有这样,高质量的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