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与科学内涵
2020-05-13邓文飞
本文为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要求》(XSP19YBC035)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文章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战略定位: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主党派建设的总体原则: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目标任务:弘扬优良传统、贡献更大力量;新时代参政党建设的重点部署:加强四个建设,提高五种能力。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习近平;参政党建设;新型政党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出发,围绕新时代参政党自身建设作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如何做好参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参政党建设的战略思想,立足新时代中国参政党建设现实环境,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变迁,从萌芽到系统化,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提升、不断深化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参政党建设的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根源。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政党性质、政党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给予了长期关注和思考。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详细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之间的关系,阐发了无产阶级政党在处理以及应对这些关系的基本态度和原则。马克思通过对实践的反思,深刻地认识到,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共产党为了完成特定时期的革命任务,反对必须反对的敌人,需要在行动上采取灵活措施,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同盟者。马克思主张共产党应与其他工人阶级政党和进步的非无产阶级政党结成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同盟。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中国实情,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多党合作、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多方面的自身建设、帮助民主党派实现多方面的能力提升。
(2)中国共产党领导参政党建设的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滋养。基于参政党建设问题的地位作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情况,长期以来,我党十分重视参政党建设工作,在不同时期针对如何团结参政党建设问题作出了艰辛的实践与理论探索,形成了我党领导参政党建设工作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和实践要求,为参政党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继承了我党领导参政党建设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原则,从中国国情和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实情出发,智谋深远地提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要着力于“五种能力”的提升,将中国共产党对参政党建设规律的思考和规划进一步推向纵深。
2、新时代中国参政党建设现实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客观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是立足中国参政党建设面临的现实环境和新问题新挑战作出的理性审视和科学思考。
(1)世界政党意识形态中间化使得政党自身建设面临困惑。政党政治的发展始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当前世界形势深刻变化,变革洪流席卷全球,影响着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政党的生存和发展,也同样影响着中国参政党的建设。当今世界出现了社会阶层结构深刻变化、中间阶层逐步发展壮大且政治影响急剧扩张的普遍现象,使得各个政党都需要大量吸引中间阶层选民/成员,从而进一步导致各个政党在理念及意识形态上相互靠拢,在政策和政治主张上越来越接近。如此一来,各种类型的政党意识形态上相互接近和中间化,政党特色越来越模糊不清,自然导致政党自身建设过程中的诸多困惑和迷茫。
(2)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使得参政党自身建设面临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推进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我國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追赶西方世界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要面临的经济结构失衡、资源消耗过快、环境破坏污染严重、社会矛盾加剧等多种困扰及风险就越多。因此,当下中国处于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迁、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历史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矛盾不断集中显现,这些问题的出现给我国参政党建设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和挑战。在新时代,我国各民主党派如何在自身的社会基础和政治代表性与广泛性上加强自身建设,在经受利益调整、市场经济、观念变革和对外开放的考验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参政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从而履行好参政党的职责,提高参政效能,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新课题。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深远的战略视野、全面的系统思维,对于新时代参政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涉及参政党建设的方方面面,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时代感强、重点突出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一个战略定位、一个总体原则、两个目标任务、两个重点部署”来理解和把握。
1、战略定位: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1)创新界定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和根本性质: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之时提出,中国的民主党派是“”,这标志着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得以历史性提升,也标志着民主党派的性质重新界定。
中国民主党派从成立之初开始到现在,其政治地位及其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历经了逐步发展完善的历史性变迁。民主党派的性质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力量”,到新中国成立后转变为新民主主义性质政党,改革开放后逐渐转型为“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1]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深思熟虑地对我国民主党派性质和功能定位重新审视、重新提炼,明确指出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其特征是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和衷共济、通力合作,从而为民主党派的政治定位和根本性質赋予时代新内涵,凸显了当代中国现实政治体系中民主党派的社会主义政党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论断,既要求民主党派要在新时代具有新的使命和担当,要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参政议政效能,做好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又铿锵有力地回应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的质疑和扭曲。
(2)强调参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意义:参政党建设,是促进参政党科学发展、焕发生机活力的需要,是事关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政党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政党只有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不断进步不断发展,才能在各国政治体系中确立地位、发挥影响。中国各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共通力合作的友党,在中国快速发展、执政党日益强大的背景下,必然面临着“怎样才能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新时代参政党”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充分认识到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性、充分认识到执政党所面临的考验与风险,作出了将全面从严治党推向纵深、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周密部署,将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放到了关乎党的命运、关乎中国伟大复兴梦实现与否的战略地位上。作为参政党,自然不能无动于衷、高高挂起,在同样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民主党派面临成员数量增加却对多党合作的历史和传统缺乏了解和经历、队伍结构变化且参政议政能力有待提升等新情况,使参政党的自身建设现状出现了与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不太适应、与参政党地位和形势发展的要求不太适应的问题。[2]各民主党派要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的历史步伐中继续享有参政党的资格和地位,有力发挥参政党的作用,就必须不断加强参政党的建设,把各民主党派建设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参政党,使得各民主党派永远保持生机和活力。
2、总体原则: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而言,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总体原则。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党轮流执政、激烈博弈相区别的是,我国执政党与参政党具有着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那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都需要民主党派的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始终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需要民主党派联系各个界别、各个领域的人民群众中的优秀人才,尤其需要民主党派为重大事项建言献策,需要民主党派以诤友身份监督中国共产党政策精神的落实和执行,从而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顺利实现。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出发,要求必须把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共产党在全力推进自我革命的同时,又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尊重各参政党自身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并对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给予全面的支持和有力的帮助,以帮助各民主党派成为高素质、高效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3、目标任务:弘扬优良传统、贡献更大力量
(1)以自身建设弘扬参政党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对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非常了解,经常谈到毛主席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高度肯定各民主党派一直以来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也希望民主党派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弘扬优良传统,在新时代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3]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各民主党派欢欣鼓舞、干劲十足,更深感责任重大,以弘扬党派优良传统作为努力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找准定位并取得了较好成效。近些年来,民盟坚持“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的优良传统,努力发挥在文化教育领域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自身优势,把推动科学发展、助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切实改善民生既作为参政议政首要任务,又作为加强机关建设、提升党员素质的重要出发点;民建则连续多年结合自身优势,将推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向好发展、推动金融财税体制改革顺利开展作为自身建设的立足点;农工党则立足发挥农工界别人才优势,围绕推进我国医疗服务业发展、建设健康中国和切实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群众密切关注、难度大、关乎中央和政府重大政策等方面的问题,开展重点调研并建言献策,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建设;九三学社则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型国家等现实问题,参政议政,提出大量建议,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政治站位高、组织严密、务实高效的高素质参政党;致公党的“侨”“海”特色、“联动”功能明显,在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将推动与爱国侨团侨社、华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留学人员的联系交往更上一个台阶、推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更上一个台阶作为根本目标和根本出发点。
(2)以自身建设贡献参政党更大力量。参政党建设,要以参政党在新时代更好履行职能、贡献更大力量为重要目标。2019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应该“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创美好新时代”,各民主党派要“协助党和政府凝聚民心民力、推动改革发展”,要“自觉服务大局、维护大局”。
首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各民主党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重要主体之一,必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各民主党派必须将根本政治责任和职能要求放在首位,发挥各自积极作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执政党的重大决策发挥正向影响作用、监督执政党的政策落实,分担执政党治国理政的艰难困苦并共享执政党的执政辉煌成就。其次,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做出更大贡献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自身建设是参政党作出重大贡献的必然条件。不管是要更好地参政议政、更好地开展民主监督,还是要更好地参加政治协商,参政党必须充满勇气、下定决心、直面问题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强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4、新时代参政党建设的重点部署:加强四个建设,提高五种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尊重、提倡并大力支持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并多次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自身建设要提高到新水平、取得新的成效。2015年,习近平对于参政党建设做出明确部署,指出民主党派要强化“四个建设”,即“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强调民主党派自身建设过程中要着重提高“五个能力”,即“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4]
参政党加强“四个建設”,首先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党派内部的强大凝聚力和影响力;其次要加强思想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对党派成员思想“正本溯源”,规整思想政治倾向,抵制不良思想苗头,把党派成员的思想集中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集中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集中到党派优良传统上来;再次要加强组织建设,通过架构各级党派内部组织载体、严肃党派内部纪律,以组织性、纪律性彰显党派传统和党派力量;最后要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制度体系,增进班子成员团结、党派所有成员凝神聚气,保障各党派参政议政、参加政治协商、开展民主监督有章可循、合法合矩并力量集中、成效明显。
加强“四个建设”,是为了提高参政党“五种能力”,从而能够进一步和谐中国政党关系,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能够进一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伟大事业做出更大贡献。2018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民主党派共迎新春时指出,执政本领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各民主党派要把参政工作做好,“也要不断提高本领”。也就是说,参政党要在自身建设过程中着重提高本领,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提升“政治把握能力”。政治把握能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基本要求,也是各民主党派干部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要着力提高的关键能力、根本能力。各民主党派在自身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着重培养与执政党同心同力、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主动积极用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与素质。第二,要开展深度调查研究,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具备迎合时代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要求、契合执政党期望的参政议政能力,是民主党派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的,是各民主党派履行政治职能的前提和核心能力。参政党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着力提高各民主党派通过调查研究服务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问题的能力,要着力提高各民主党派运用人才智力优势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第三,创新管理领导机制,提高组织领导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是民主党派动员、领导和组织党派成员及其各界别、各领域优秀人才和爱国人士的能力,是能够通过合理地配置资源、有效地沟通交流和严谨地组织协调来形成强大合力服务于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能力。一个组织严密、领导有力的团队力量远远大于团队单个成员力量之和,每个参政党要发挥最大的力量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将自己打造成为一个组织规范、纪律严明、管理科学、交流畅通、领导先进的队伍。第四,强化多党合作优势,提高合作共事能力。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型政党制度”的重大政治论断,指出新型政党制度这一“伟大政治创造”具有克服“一党缺乏监督”“多党轮流坐庄”等弊端的独特效能,具有紧密团结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显著优势。[5]因此,合作共事能力是在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下参政党必备的能力素质,是参政党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弘扬自身优势特色的能力,是每个参政党通过与执政党、与其他民主党派风雨同舟共谋发展的能力。第五,加强自我教育和约束,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是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民主党派塑造新时代更好的形象、锻造更强的战斗力的新要求。参政党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思想教育和制度约束等多方面的途径,克服党派内部的思想、作风、纪律等方面的问题,实现自我纯洁、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从而从根源上聚力、从整体上发力,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求更好履行职能。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的当代价值
1、理论价值:多维度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重要论述,是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中国化,充分体现了我党既遵循马克思主义经典原理又紧密结合中国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探索的优势与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参政党建设的重要论述,秉承实事求是原则,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剖析中国参政党建设的症结所在,从战略高度部署了参政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讲清楚了当代中国参政党的地位和性质是什么,当代中国要建设什么样的参政党,解答了新时代参政党建设怎么开展的问题,多维化地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2、实践价值:科学引领中国参政党建设开创新局面
党领导一切是新时代中国不犯颠覆性错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前提。在破解参政党建设难题以及其他重大风险与挑战过程中,我党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促幸福,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长期以来对于参政党建设的高度重视、指点迷津,尤其是诸多关于参政党建设的重要论述,既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新时代各民主党派的地位性质以及加强参政党建设的重大意义,又规划了蓝图,提供了具体工作方法和思路,对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参政党自身建设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是新时代做好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必须长期遵循的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 吴肖明.参政党建设基本经验研究[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03)19-22.
[2] 唐华生.参政党建设科学化的目标及其意义[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6)8-12.
[3] 习近平分别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EB/OL],http://www.china.com.cn/v/news/2012-12/26/content_27513284.htm,2012-12-26.
[4] 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0/c_1115351358.html.
[5] 新型政党制度新在哪儿?习近平总书记这么说[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3/05/c_1122486143.htm.
【作者简介】
邓文飞(1977—)女,湖南株洲人,硕士,中共株洲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部副教授,从事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