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2020-05-13权红梅
权红梅
【摘要】新课改提出并实施之后,各个学科都在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阅读和习作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通过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通过习作能够升华学生的内在情感,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重大。本文对其意义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读写结合融入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 读写结合 问题 策略
语文学科涵盖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就是培养阅读及习作能力。读与写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阅读就好比蜜蜂采花,习作就像是蜜蜂酿蜜,两者连为一体,缺一不可。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将读和写结合,是语文教学必须探讨的问题。
一、读写结合融入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一)通过阅读能够给予小学生更多的习作素材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学中衍生出越来越多的模式。从“一言堂”到“以学生为中心”,从枯燥式阅读变为读写结合。小学语文中读写结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小学生的内在情感,丰富的阅读材料也给予了更多的习作素材,学生渐渐对习作产生了兴趣,萌生出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习作热情。
(二)通过习作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尚小,认知层次处于升级阶段,因此也为开展习作课程增加了难度。为了改善现状,提高认知,就需要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在阅读中寻找素材。因此开展读写结合的阅读方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提高习作水平。
(三)读写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没有实际的语言表达,使得小学生阅读学习困难,对阅读的内容非常朦胧,即使老师讲解过文章的意义,作者的情感,过一段时间不巩固,学生就抛诸脑后。因此将阅读和习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文章中优美的语句进行仿写,针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扩写,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四)有利于实现阅读和习作两者的自由转换
阅读和习作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在此过程中,促进两者的融合是非常复杂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模式,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习作质量。两者一旦能够做到自由转换,就是学生各项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因此,只有正确地运用好读写结合的策略,才能帮助学生们以读促写,以写化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閱读和习作两者出现了分离
阅读和习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阅读主要帮助学生学习文章的内容及意义。习作是以这些意义情感为载体进行练习,两者长期结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但是我们大部分的教学模式还是将阅读和习作分离,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不注重利用内容去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对读写结合模式出现了误解
随着读写结合模式逐渐被认同,有部分教师已经将其应用在阅读教学中。可是不少教师对读写结合还存在一些误解,认为读写结合就是有读有写,并没有真正在阅读过程中融入读写结合模式,只是将读写结合转为形式化。其中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在阅读过程中重阅读轻习作。一节语文课的时间很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教师几乎会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指导朗读、讲解课文,只留较少的时间让学生们去习作,还没有专业的指导。第二种表现方式就是重习作轻阅读。学生还没有理解文本的内容,教师就要求开始进入习作的练习环节了。学生脑中没有任何素材,也无法依托文本,内容只能是凭空想象,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三)读写结合过于牵强附会
不少教师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读写结合,想方设法地在每一篇课文中寻找读写结合点,甚至有一些完全没有必要去促成习作的内容也强行让学生练写。像这种牵强附会的读写结合方式,大大浪费了课堂时间。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一)理清文章的基本脉络,为学生习作奠定基础
小学课文一般都脉络清晰,主要以故事及简单叙述为主。教师可以教学生通过理清整篇文章脉络、提炼大纲的方法去布局,以达到后期训练的目的。如果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教师还是要引导多阅读,来明确课文的具体内容。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段落较多,但在又黑又冷的街上卖火柴、点燃火柴出现幻想、冻死街头三个部分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整体思路去提炼大纲,学生们能够提炼出大纲时,说明对文章的大体思想有了了解,此时就可以按照文章的习作思路去写一篇自己想写的文章,引导其掌握最基本的习作方法,最终实现读和写之间的转换。
(二)深入发掘文本内容,寻找“读写”结合点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融入读写结合的模式需要教师依托文本,深入抓住教材中习作的结合点展开最终的习作教学。
第一个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教学资源都是经过专家多重审核,是学生练习仿写的范本。仿写是以读促写的桥梁,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方式。《松鼠》这篇课文就是极佳的仿写例文。比如首先按观察顺序描写松鼠的眼睛、四肢、面孔、尾巴,其次介绍松鼠的习性,学生们可以据此来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然后深入了解它的生活习性并进行仿写,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及习作能力,也达到了以读促写的目的。
第二个读写的结合点就是续写。所谓的续写就是对于留白的部分进行展开写。一般而言,小学课文中很多句子都有丰富的想象空间,给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续写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融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文本的感想去填补留白的部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够达到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的目的。比如《穷人》这篇文章,揭露的是沙皇的黑暗腐朽统治,最终故事的结局留白。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结局进行续写,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各项思维能力。
第三个读写的结合点就是改写。改写是训练学生习作的另外一种形式,主要建立在学生对文章了解的基础之上,改变文章的内容、结构或叙述方式,对原文进行重组。最常见的就是改写和扩写。《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三年级的孩子非常喜欢,紧张刺激,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个故事进行改写,改写其中的情节,也可以改写故事的结局,写出自己的特色。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提高了习作能力,最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阅读的目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有深入发掘文本,才能让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妙笔生花。
(三)立足课堂内容,讲解习作技巧
小学生的年龄小,生活阅历有限,自主阅读课外读物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读写结合只能依靠课堂教学,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太过注重阅读就难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合理分配时间,抓住文本的经典情节、生动语言,引导学生感悟消化。也可以巧妙地安排情境,让学生对语言进行活学活用,帮助其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比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教师可以着重讲解明朗的天空、湿漉漉的水泥道、金黃的叶子,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使用一些比喻、拟人、动词叠词、排比等,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比如要写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关于春天的词语或句子运用进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通过在文章中运用积累的精彩词、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习作能力。在读与写融合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变得融会贯通,在碰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习作方式,阅读以及习作能力也在训练中更加扎实。同时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阅读课外读物,不断提高内在知识,从而更好地融入表达技巧,提高习作的水平。
(四)交流展示学生作品,真正唤醒读写结合
通过交流和欣赏唤醒学生对于读写结合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推荐发表、班级交流、公共平台展示,让同学、家长都能看到,从而改变学生对习作的排斥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练笔之后,教师进行评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选取优、中、差三类作文进行对比点评,对于优秀的作品,可以着重讲解优秀之处,引导学生们借鉴,较差的文章差在哪儿,如何修改,从而引导学生不要再出现此类问题。通过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自我修改、自我检查的好习惯,进一步促进读和写地有效结合。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融入读写结合的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习作机会的能力,引导他们逐渐爱上习作。与此同时,教师一定要利用好文本,着重讲解文本的写作技巧、手法,对内容进行合理的应用,在促进读与写的过程中,融入一些仿写、续写、改写的手段,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