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0-05-13刘志菡

中国教师 2020年4期
关键词:画法椭圆文本

刘志菡

数学阅读相比于文科阅读,学生容易在数学语言与自然语言转化、阅读推理、概括提升等方面出现障碍。本文结合“椭圆的几种画法”研究课,总结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及策略。培养数学阅读能力,要给学生运用多种媒介体验文本的机会,要给学生完整经历数学阅读全过程的机会,要给学生分享和交流数学成果的机会。

一、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现实困境

阅读能力是人类学习的一种基本能力。但是,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个薄弱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数学符号语言的抽象性、逻辑推理性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首先,阅读数学材料,需要进行数学的文字、符号和图形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由于个体差异,用数学符号表示的数学概念和公式,一些学生无法转化为自然语言或图形语言,对一些图形无法建立动态观念,无法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形之间的转化,就会产生阅读障碍。

其次,阅读数学材料,需要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知识进行严谨的推理。很多数学阅读材料涉及分析和推理部分,学生需要从给定的数学材料中提取数学信息,将其进行数学化处理。另外,还需要自己具备相关的知识储备,能补充出材料中省略的一些分析、推理过程。如果学生不具有这些能力,或者无法建立已知和未知之间的联系,就会产生阅读障碍。

最后,阅读数学材料对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数学阅读材料相比较语文阅读而言,读起来耗时更长,对学生的思维要求也比较高。很多学生看完阅读材料之后,也仅仅停留在记住材料内容,很少能将材料进一步总结和提升,总结其中的共性并延伸到普遍规律。

二是目前一些教师的错误观念给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带来了很大困难。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无法通过阅读理解所学概念、公式,因而不愿意让学生阅读。数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在数学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着困难。因此教师们认为,即使教师讲都理解不了,那么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习更是费力且无用的事情,还不如通过大量题目训练让学生掌握来得方便、有效。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时间阅读、交流过于耗费时间,因此不愿意安排阅读环节。很多教师会从投入和产出比上认为还是快速给概念、多练习数学题更加有效率。

结合以上两方面现状,我认为,应科学地引导中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数学阅读,通过阅读理解数学材料,加强数学表达和交流,学会学习数学,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方法

数学阅读与语文阅读由于语言系统不同、培养目标不同,阅读能力培养方法也应当有所不同。笔者的探索如下。

1.第一步:对数学文本材料进行初步理解

数学阅读材料包含了大量的文字语言、数学符号语言以及图像、图表语言。面对如此多的语言信息,学生首先要在头脑中进行整合和梳理,了解阅读材料文本的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需要进行操作或推导的步骤,学生就需要自己进行模拟、体验整个操作步骤的过程。例如,我所做的“椭圆的几种画法”研究课,学生要按照文本所给的画法,自己操作。有的学生拿两个钉子一根线来画椭圆,有的学生去找圆形纸片进行折纸,有的学生采用几何画板按着步骤进行操作……这些实际上是第一步—对文本材料进行理解。

但是数学文本阅读还涉及对文本和图形语言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必然理解程度不一。因此,我在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上,要求一个小组选定一种画法,进行小组内部阅读交流,将画法变为可操作性的步骤记录下来。

2.第二步:将阅读材料所给的文本信息数学化,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

阅读材料无论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还是图像语言,往往都是孤立的,并没有体现阅读材料与学生已学过的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学生往往要在这一步结合已有知识建构与阅读材料中的数学内容的联系。

在“椭圆的几种画法”这节课中,我要求学生在交流之前,不仅要自己阅读画法步骤,还要思考总结,通过阅读材料产生了哪些新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学生们在阅读了画法的步骤之后,思考这个学习任务与学过的椭圆知识的联系:第一种画法(两钉一线法)让学生发现实质就是依据椭圆的定义给出的画法;第二种画法(折纸法)让学生发现所给的两个特殊点实际上就是椭圓的两个焦点;第三种画法(伸缩变换法)和第四种画法(双圆法)让学生发现动点的轨迹就是学过的椭圆,而且画法中所给出来的a、b,恰好就是椭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学生将阅读材料里的信息进行了数学化,与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建立了联系,才会产生探究的动力。一些数学能力强的学生开始自己证明为什么是椭圆的过程,而其他学生因为思维角度不同,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我让学生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实现对数学阅读材料的第一次深化。

3.第三步:探究数学本质并总结模型

数学中的很多定理及证明,都是对万千现象背后的共同本质的探索和证明,因此数学阅读的最终目标是寻找其中蕴含的数学本质和模型。

在“椭圆的几种画法”这节课中,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证明出了为什么画法得到的轨迹是椭圆,甚至还对一些结论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例如,移动两个钉子之间的距离,产生离心率e随着两钉之间距离的变化成正比例的关系。又如,折线法还能得到折线,实际上就是椭圆的切线,而画法三和画法四的实质是一样的。

这些生成的对数学本质的探究,就是数学阅读背后绚丽多彩的部分。课堂上,学生将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与大家分享,让所有的同学都来共同思考,生生互动,这样学习就产生了第二次深化。当然,课堂上教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就是帮助学生在没有想到的地方进行总结和提升,让学生能够走得更远。

总的来说,数学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文字表象、感性认识到数学符号,再到探究其数学本质,最后总结模型的过程。

猜你喜欢

画法椭圆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鳄鱼的画法
瓜里绘客厅
b=c的椭圆与圆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多变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