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不“微”

2020-05-13胡来铭

物理教学探讨 2020年4期
关键词:微课

胡来铭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微课已成为广大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微课的设计思路直接影响着使用效果。文章以“长度的测量”为实际课例,对微课的设计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为广大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微课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

微课以其鲜明的主题、精短的内容、丰富的资源等优势被广大师生喜爱,所以研究、制作和使用微课已成为老师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如何设计制作一节好的微课,让微课发挥出更大的功能?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课例“长度的测量”来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微课“长度的测量”主要配合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走近科学”的“建立健康信息档案”一节的教学,预期教学目标是“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明确本节微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第二部分包括四小块内容,一是教师视频展示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并介绍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二是比较不同的长度测量工具,指导学生了解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三是学生先尝试使用刻度尺,再由教师来演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四是难点突破,即测量结果的讀数、记录和处理。第三部分是对本节微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以课后任务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应用。

整节微课从发现并提出问题开始,以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形式推进展开,以所学知识的拓展延伸再应用结束。下面对整节微课各环节的设计进行具体阐述。

1    微情境——旨在提出问题

科学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情境导入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即使是短小精炼的微课也不例外。本节微课的引入采用一段视频——“给窗户配一块玻璃”,视频中两位同学在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窗户玻璃,两人决定为窗户配一块新的玻璃,要配一块大小合适的玻璃,首先必须要对窗户的长和宽进行长度测量。提出问题:如何准确测量窗户的长和宽?

以实际情境作为教学引入,体现了生活即学习、学习即生活的理念,可以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用两车相撞的图片引入力的概念,用人躺在钉板上的视频引入压强的概念等。

2    微过程——重在突破难点

2.1    基于问题的过程设计

美国教育学家A.C.奥恩斯坦曾说过:“一个好的老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问题许多良好的答案,但最好的老师能够不直接说出,而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基于问题的微课设计就是对“最好老师”的一种诠释。在微课“长度的测量”中,就是以“你将如何准确测量出窗户的长和宽”为核心,通过四个循序渐进的问题来设计的,具体是:①你认为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窗户的长和宽?(设计意图:在科学实验中会用到很多的测量工具,其中可以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有刻度尺、软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通过识别不同的测量工具,让学生知道不同的测量工具用来测量不同的物理量。测量窗户的长和宽应选择刻度尺、卷尺等长度的测量工具。)②你知道这些长度测量工具的不同之处吗?(设计意图:通过对不同长度测量工具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测量工具有不同的量程和分度值,它们可以满足不同的测量需要。要给窗户配上大小合适的玻璃,应从量程和分度值的角度去选择合适的刻度尺。)③你能用这个工具来测量一下课本的长度吗?(设计意图:学生自认为会使用刻度尺,因此这个环节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纠正各种错误的操作。)④你将如何记录并处理获得的信息?(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本身的原因和测量者的估读,测量结果就不可避免会存在误差,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或更换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来减小误差。)

这样把一个问题拆分成若干个小问题的设计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把问题进行分解,通过若干个小问题的逐个解决,实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同时也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

2.2    基于活动的实践体验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由于不方便开展学生活动,就把教材中的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片断让学生观看学习,但未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尝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学生在学习微课后有条件进行的实验和活动,一定要安排时间鼓励学生动手练习。在微课“长度的测量”中,安排了学生自己动手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把测量后的数据记录下来。在微课中留出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然后再与微课中的测量过程对照,就会发现自认为已经会使用的刻度尺,在操作时还有很多地方存在错误,如刻度尺要紧靠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读数时要有估计值等。

在微课中安排先尝试测量的体验活动,意图在于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错误操作的同时,还能改变微课学习时只是眼看耳听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微课中增加活动环节大大提升了微课的实效性。

2.3    基于理解的归纳总结

理解所学的知识是学习的深入阶段,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是在其原有知识和教材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在一节短小的微课中如何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层次化。

在微课“长度的测量”中,为加强学生对刻度尺正确使用的理解,安排了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四个关键环节——选、放、读、记。

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选择的依据是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把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靠在被测物体上,要放正并对齐;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先读准确值,再读估计值;

记:正确记录测量的结果,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要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通过简单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本节微课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升结构化学习的意识。

3    微应用——意在拓展延伸

知识的应用就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去解决有关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在微课“长度的测量”即将结束时,安排了两个课后任务。

基本任务:测量家里某一扇窗户的长和宽。

拓展任务:①测量一个乒乓球的直径;②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本节微课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和巩固的要求,也是预期教学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拓展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再应用,鼓励学生在完成基本任务后,能继续思考和尝试组合法、累积法等特殊测量长度的方法,也为后面的教学提前作好准备。充分利用知识的拓展延伸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课以其短小精炼、主题突出、情景真实、指向明确、资源多样等优点,已成为日常教学中非常有实效的教学“利器”,但要让微课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功能,还必须从学情的实际、学习的环境和学习的具体内容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以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明线,以素养提升和思维发展为暗线,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来实现课微而效不微。

(栏目编辑    张正严)

猜你喜欢

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让高中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发生
微课,清朗夜空中的一颗星
“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感悟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高中地理微课教学探索
微课在九年级数学复习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