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探究
2020-05-13郑一
【摘 要】 本文对大学生困难群体作了分类,分析了大学生困难群体帮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深入开展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相应举措。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帮扶困难群体的良好氛围;构建行之有效的帮扶体系和完善的帮扶制度,确保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不同类型困难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形成帮扶困难群体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大学生;困难群体;帮扶工作;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①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原因,致使大学生困难群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广泛,他们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并成为影响校园和谐的因素之一。因此,发现这类群体,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进行帮扶,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大学生困难群体解析
通过简单的分析探索,我们可将困难群体分为经济、身心、工作等五大类,主要概括了所有的困难类型,并不是意味着某个学生就一定属于固定哪类,他可能主要是某一类的困难生,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学生有两个甚至三个困难并存。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五类群体逐个进行分析。
1、经济困难群体
所谓经济困难,主要是指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贫困生资格认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困难,往往会伴随着其他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心理问题。因此,这一群体中的大量学生都面临着经济和心理上的困境,这将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术研究无法得到保证,陷入更多困境。
2、学习困难群体
学习困难群体是指多门课程学业成绩不及格导致欠学分较多的同学。造成学业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因为生源地教育上的差异;有的因为前期教育的紧绷,进入大学后突然进入自我放松的状态,导致学习上出现困难。学习上的困难使得他们不同于其他人,也会出现心理上的负担和压力,逐渐产生自卑、厌学等心理。
3、心理困难群体
这类学生指在入学时经过心理测试,再由心理教育专业人员确认的心理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也包括日常学习生活中行为或心理表现异常的学生。目前,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会使他们产生心理冲突,对人对事物表现出敏感多疑,且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渴望别人对自己的认同。
4、生理困难群体
生理困难群体主要指身体有不良状况或者严重疾病,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状况的一类学生。这类群体往往还伴随着学习、心理、就业等多方面的问题。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极少,但却是极需要我们付出真心去帮助和关爱的弱势群体。
5、就业困难群体
就业困难群体特指那类由于各种原因在毕业时难以找到工作的学生。他们会因为就业困难面临更多的经济压力、家庭的期待、个人的发展等方面的压力。集各种压力于一身的他们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对象。
这五类困难群体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有着自身发展的规律。困难群体的复杂情况将对高校培养四有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造成重大影响。如何关注困难群体,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教育他们成才,对高校的良好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困难群体帮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工作,也日益成为被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目前帮扶工作主要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帮扶内容比较单一、不够系统全面。
1、帮扶工作缺乏系统性
开始时,困难群体学生的心理困难只表现为单一困难型。例如,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有心理困难。单一的困难类型向多重困难进行转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各种压力的出现,从而造成双难并重或多种困难的局面。而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如果不能兼顾其他的多重困难,只是注重某一方面困难的帮扶就会影响整个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
2、帮扶工作缺乏有效性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方式的多样化解决了很多教育上的问题。但是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并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只依靠教书育人的方式已经明显不能解决。虽然工作做了很多,但是成效并不显著,即有效性太低。内部原因还不足以把握困难学生在接受教育中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缺乏对帮扶工作内容的把握,缺乏工作主体与对象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深入开展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举措
1、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帮扶困难群体的良好氛围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就是在工作中,要关心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工作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其他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强宣传,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使之成为帮助困难群体工作的支柱。
2、构建行之有效的帮扶体系和完善的帮扶制度,确保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
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抓好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首先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帮扶制度。学校要重视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建立学校统一领导,职能部门齐心协力的机制。首先要成立以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为组长的院系两级困难学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其次要各职能部门保持联系与沟通,共同依据困难群体帮扶工作的进展进行帮扶;再次是要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帮扶工作,对困难群体的重新筛查放在每学期初,以达到动态管理的目的。最后,要认真负责的对帮扶工作进行记录。只有做到健全机制、规范程序、明确职责才能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构建合理的全方位的帮扶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当今社会,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已经不单单是高等学校的问题,也是社会和家庭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建立的帮扶体系必须是社会、企业、学校、家庭多位一体的。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主要在高校里开展,故该体系仍以学校里的育人工作为主体,其他社会团体发挥辅助作用。学校应建立行政、后勤、各院系、学生群体的帮扶体系,做好行政指挥和后勤保障。要根据帮扶对象的特长、优势、条件来确定具体的帮扶人。在社会方面,要全力支持和配合高校的帮扶工作。校内、校外通力合作,以达到真正帮助困难群体的目的。
3、针对不同类型困难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帮扶工作
(1)对于经济困难群体的帮扶。通过“奖、助、贷、勤、减、免、补”等多种资助政策体系来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同时,励志教育也是培育经济困难学生良好品格的重要手段,通过励志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2)对于心理困难群体的帮扶。首先建立一个全面、科学、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对心理有问题的同学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倾听他们的心事,了解他们的日常表现,用最科学的方法疏导他们,引导他们走出心理的逆境,摆脱负面的阴影,用真实的行动温暖他们的心灵。有条件的还应开设心理指导方面的专业课程。
(3)对于学习困难群体的帮扶。主要通过引导和帮扶。首先要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学会自主学习;并对于专业方向做全方位的诠释和就业导向;做好心理疏导,引导学生以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现有的困难。最后,通过选择合适的帮扶者对其进行帮扶工作,带领他们走出学习的困境。
(4)对于生理困难群体的帮扶。要关心关爱。对这类群体,要针对个体的不同情况,给予特殊照顾,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针对身体残疾的学生,要在学习生活上根据其自身情况进行帮扶,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关爱。
(5)对于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通过内外两个层面进行帮扶。内修本领,加强困难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增强自身实力。外在层面,做好就业指导,加强就业培训,同时要开拓市场,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合适的就业信息。
4、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形成帮扶困难群体的长效机制
对于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通过建立表彰激励机制来促进这一工作的长期发展。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对帮扶者和帮扶对象进行表彰奖励,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定期对帮扶工作进行评比并给予奖励和表彰,同时也要注重帮扶成果的宣传工作。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主动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使工作更加高效高质量地达到预期目标,在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中,形成长效机制,完成帮助弱势群体的工作。
【注 释】
①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
【参考文献】
[1] 孙标,赵斌,李牧.我院“六困生”帮扶工作的探索和实践[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4)20-22.
[2] 祈佳斌.试论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J].知识经济,2011.1.156-157.
【作者簡介】
郑一(1991—)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