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转向

2020-05-13陈磊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陈磊

摘要:现如今,互联网思维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借助互联网打造的虚拟空间也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第二生存空间。教育者应创新陈旧的教学观念,基于互联网思维,吸收其数据思维、创新思维与共享思维等养分及内涵,积极顺应时代变革,并尝试运用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通过真正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创建具备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综合素养等措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转向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3.012

中图分类号: 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3—0057—04

习总书记曾表示,青年群体的价值取向决定着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然而青年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与明确的重要阶段,牢抓此阶段对价值观培育极为重要。高等院校应借助网络思想政治课程培育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使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学生个体的基本遵循,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互联网时代,集平等化、平台化与草根化于一体的网络思维也应时而生。高等院校应及时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使学生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教育者应正确认知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思维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学生第一生存空间与第二生存空间的维度重合,实现大学生互联网应用与核心价值观树立的协调发展。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述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即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教育手段,这里可将网络视作教育载体。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将网络视作教育手段时,指的是依据网络虚拟世界与国民在虚拟世界中的行为、思想规律及特征,为落实思想政治教学目标、传授相应教学内容以及完成教育任务,借助网络平台采取的手段或者方式的总和。诸多学者在网络诞生初期便尝试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问题,但由于受教育条件限制,多数学者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作新载体,因此,学术领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多局限于网络工具的价值层次。中国石油大学理学院副教授张建松表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借助网络实施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而这也是当今学术领域可查阅文献当中最早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定义。随后,学者刘梅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便是通过计算机方法实施的思想政治教学新模式。因此,学术领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均是根据将网络视作教学工具而展开,此思路决定着探索网络与思想政治教学间存在的联系,需将网络置于从属地位,对其价值与作用的探索也多将工具价值作为核心。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观念、方法与载体等层面而言,是全新的延伸与拓展,网络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亦是一种载体。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历经信息时代后,展现出新的特征。首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时效性特征。近年来,诸多学者不断提倡创建网络思想政治教学阵地,然而,为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积极探寻新路径与新方式的根源则在于学者们发现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质。具体来说,网络具备和原有教育手段不同的时效性。一方面,网络高速传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宣传推广提供便捷,网络自身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主要平台与路径。另一方面,网络资源的共享特征大幅度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资源内容的普及率。另外,还可延伸自主学习空间,学生依据个体思想情况,可有针对性选取学习资源,强化学习成效。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空间层面的速度与广度,以及结果层面的成效均呈现出相对突出的特征,这也是学者持续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进一步施展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的原因之一。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特征。在各大软件平台成为国民生活学习必需品的当下,网络具备渗透性特征。最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特征。区分于传统思想政治拥有固定教师、教室与教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更新层面可依托实时更新的互联网信息实施更替。在空间层次,可借助直播与弹幕的方法实施线上教学与互动,还可借助短视频平台展开灵活性较强的教育。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日后发展趋向

(一)移动式教学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基于移动式教育内涵维度而言,即在能够移动的学习场地或者借助移动的教学工具展开的教育活动。其依赖的媒介主要是无线移动网络、多媒体技术与国际互联网,师生同时运用移动设备并借助移动服务器落实的交互式教育活动。并且,移动式教学切实符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学特征,可突破时间与地理空间的限制展开教育,此教育从应用背景、操作实现与功能等层面均深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基于应用背景而言,教学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当今已初具规模,网络與计算机等基础建设相对完善,校园内部系统较为丰富,但是固定的计算机设备还不能满足教师、学生的诸多需求,他们需要与期望获得与这些需求有关的信息技术。学校办公不论在校园安全、资源、管理以及服务等层面均落实移动化办公,此现象也为高校移动化教学奠定基础。在操作实现层面,手机与电脑等移动终端,对学校内部的移动教务、图书馆、信息查询以及政务等均提供一定帮助。从功能层面而言,移动式教学为师生切实解决了课外互动沟通的限制,如自动回复、问题阅览与解答等均为师生产生诸多方便,也是以往教育手段难以实现的。

(二)碎片化教育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现阶段,碎片化逐渐被运用到教育领域中,但是多应用在网络课程教育中。由于网络课程具备自主性、交互性、合作性、共享性与开放性等特征,可包含各个学科的诸多领域。同时,当前网络课程借助网络教育平台、软件工具与教育资源等实施相应教育活动。在互联网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当下,移动技术与网络技术大大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然而对于大学生们而言,其接收信息的速度持续加快,碎片化的教育及学习形式渐渐成为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新方式。大学生在校内可突破地点、状态与时间等要素的限制,自主获得学习资源,并且在完整时间实施学习与生活外,还可借助聊天、休息与吃饭等碎片时间依托移动终端展开碎片化学习。

(三)自主性学习契合学生线上学习特征

当今大学生喜爱追求自我的个性化,其行为及思维均趋向自我化与独立化发展,更为重视个体对外界环境的第一感官,对于家长或者教师所讲道理与知识时常持质疑态度,同辈与朋友间的影响相对以往也逐渐弱化。对于注入式和说教式教学模式持有抵制态度,喜爱借助多样性自我探索与社会实践提高个体对于外界的认知。而网络思想政治教学恰恰契合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特征,由于不受时空约束,不仅可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要求,还可助力其建设优质的学习和认知环境。在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快速更新,教育模式多元化,有助于学生突破时空束缚展开学习,还可帮助学生逐渐调整自我学习理念,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心中地位,而这也切实贯彻了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師团队网络素养还需提高

互联网时代不但改变了以往的教育环境,而且对于思想政治教师团队的网络素养也提出相应挑战。首先,当今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习惯于传统教学思维形式,加之受我国传统教育观的深远影响,多数教师在思想政治与网络的结合教学中会形成抵制情绪与心理,并认为这不契合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其次,在高等院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教师招录工作中,往往将其学历与应试能力视作准入门槛,而非思想政治教师实际能力。但网络时代对教育所提要求却是开放与平等,知识应避免注入式传输而是师生共同分享。但针对教龄较长的教育者来说,快速掌握并运用网络技术变成其执行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会随之增加教师工作量。网络背景下模糊了诸多行业和互联网间存在的界限,国民工作与生活逐渐与网络技术紧密相关。因此,现如今教师团队对于网络技术的使用应进行积极学习与练习,进而切实掌握客户端与操作软件,并将其运用在优化教育成效以及简化教育流程中,从而加强个体教育能力。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未充分应用网络教育手段

我国研究与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有20余年,但切实将网络教育手段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时间较短,加之部分高校内部开发网络平台起步较晚,因而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不足。同时,我国多数高校并未基于院校整体层面实施信息化建设,致使院校教师和学生们应用网络展开教、学的次数较少,特别是多数学生及教师尚未熟练掌握现代化客户端的应用方式。另外,高校信息化建设欠缺有关平台与相应网络资源的有力支撑,致使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无法继续展开、欠缺主题鲜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网站、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影响力及吸引力不足等。最后,部分教师在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并未切实关注大学生实际要求,也未建设符合学生线上学习的教学体系,致使多数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理论课欠缺学习主动性。并且部分教师并未切实掌握与理解网络资源,常忽视网络所具备的互动性特点。从本质上来说,网络教育的关键并非在教学自身,而在于如何借助网络资源实施网络教育。

(三)学生管理运用网络教育方式不广泛

大学生管理作为复杂且繁琐的系统性工程,在执行网络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时,应紧贴学生现实生活,依据学生群体个性特征,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活动。但诸多院校在执行学生管理网络教学实践时,常常忽略这一思想,致使多数学生管理的网络教学手段难以深入学生心中,并且因学分约束,促使学生管理中的网络教学手段成为机械化工作任务。教师必须注意的是,导致学生群体日常管理中运用网络教育方式不广泛的因素有二,一方面,高校是否秉承以人为本观念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并且教育活动中是否给予学生们足够的尊重、帮助、理解与关爱,进而使得学生人生境界与价值获得提高,为其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高校是否驻足于学生现实生活,真正落实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和学生生活要求的融合,助力学生们解决生活难题,从而使其切实感受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另外,就当前大学生管理中网络教学的实践来说,虽然部分院校持续探索如何运用高效手段实施网络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并且也累积部分经验,但因研究成果难以跟随社会与网络发展脚步,导致学生们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课程欠缺兴趣。具体呈现在高校辅导员在执行管理工作时忽略网络工具与方法的运用,在学生安全管理与教学管理层面,运用APP展开学生生活与学习管理的普及率与利用率偏低。并且,在思想政治教师实施教育工作时,忽略了微信及微博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难以及时掌握学生当今学习与生活特征,在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环节中略显不足。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转向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养

一方面,高校应建设既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又了解信息技术的教师团队。网络文化对于我国大学生已经形成深刻且广泛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点关注学生于网络平台的行为与动态,切实发挥互联网优点,强化对于学生群体的宣传和正向影响,积极探索新时期下学生群体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探寻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实施新路径、新内容、新机制与新手段。另一方面,为顺应互联网时代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拥有优秀的网络素养。唯有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及意识,才可切实掌握网络环境,并在网络平台中采集思想政治信息、掌握当下思想,将其运用到网络思想政治教学中。同时,教师唯有具备优质的信息素养,才可主动维护与遵守信息法律法规,抵御多元消极信息的传递,切实成为互联网背景下合格的教育者,进而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学的可信度及权威性。

(二)强化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样化管理

辅导员作为当今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主体,且与学生关系较为亲密,不但是学生生活、教育活动以及实践活动中的管理人员,也是传递思想政治教学信息,实施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人员。当今辅导员工作相对繁杂,在实施查寝与查课等工作时,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及精力,在任务通知工作中,也难以实现系统性的通知和管理。网络普及和广泛使用使大学生感知到信息传播的快速、信息的多元类别以及信息量的庞大,这些特征对于学生的思想理念与生活形式均形成一定影响。高校身为人才培育主阵地,应肩负起运行与维护学校内部网络的使命,优化校内思想政治网站,呈现网站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与亲和力,尽快建设在素质、业务与思想等层面表现优秀的网络辅导员团队。由辅导员队伍对校园网运营现状与学生思想特征展开了解与反馈,及时指引学生群体关注国家热点与焦点事件,真正发挥网络思想政治课程育人功能。

(三)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学理念

首先,坚定民主化教学。在以往教学理念中,教师长时间居于主体地位,因社会开放程度渐渐增加,学生获得信息不再局限课堂与教师,教育资源也不再受教师掌控。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应适时调控自身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明确民主化教学理念,促使自身和学生身处平等地位。其次,教师应提高网络采集信息资源的水平。在网络平台采集信息资源拥有时效性、快捷性与广泛性等特征,网络为师生提供获得信息内容的新方式和新路径。教师应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将自身教育工作充分融合网络技术,提升计算机操作技术,自觉学习网络有关知识,进而使网络编程思想政治教学成为教学的新工具。

(四)强化线上线下教育互动和引导

线上线下这一词汇最早用作阐述线上订购与线下消费,即O2O(Online To Offline)消費形式。但伴随互联网在诸多领域的渗透及协同发展,当今诸多行业均可落实线上及线下的融合。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便可采用这一模式,如慕课与微课等,但这一模式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可显著感知到和实际课程的脱节,难以达到线上和线下课程的有效联动,教师、学生在线上线下的同质化互动,导致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脱离。在网络背景下,线上互联网模式已不局限在固定课程网站与网络课程上,渐渐发展为文章、视频、直播与考核于一体的教学平台与APP。要想真正发挥网络思想政治课程的最大价值,不但应加强师生线上线下的有效互动,还应强化教师的线上指引作用,防止学生在网络多元信息中迷失方向。在推动师生互动层面,可通过直播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可借助弹幕方式参加课程教学,从而使两者形成有效互动。直播平台不但可借助电脑完成,还可借助平板电脑与手机等设备,突破时空束缚随时随地展开教学。在鼓励学生切实参加网络思想政治教学层面,教师应借助线上平台课堂打卡功能,督促学生们积极参加每次的教育活动。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改是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新历史条件与新形势下,改革创新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与教师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应拥有较强的网络意识,在引导学生思想正确发展的同时,应紧随社会发展脚步,及时改善自身育人工作存在的弊端,强化线上线下教育互动和引导,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进而促使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趋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创新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概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10).

[2]邓宇,王立仁.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审思[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

[3]朱建军.网络微时代高职汽车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9).

[4]张志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引领[N]. 山西日报,2019-09-02(10).

[5]冯培.基于思想舆论网络传播问题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计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8).

The Future Tur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 the Interne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EN Lei

(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Shandong 273165,China)

Abstract: Nowadays, Internet thinking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focus of the community, and the virtual space created by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the second living space for college students. Educators should innovate old teaching concepts, absorb the nutrients and connotations of data thinking,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Sharing Thinking Based on Internet thinking, and actively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try to use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values, and further strengthen students' sense of identity for the core value system by truly respecting students' individual differences, creating a new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affinity, and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Key words: university;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future direction

[责任编辑:周海秋]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转向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聋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