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课程建设研究
2020-05-13羊毛措
本文为西藏民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西藏民族大学英藏复语方向特色课程教辅材料建设研究与实践》(编号:2018387)阶段性成果
【摘 要】 本文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介绍了英藏复语方向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英藏复语方向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要优化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的教学方式;加强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师资队伍的建设;着力培养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西藏高校;英语专业;英藏复语;课程建设;对策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在信息“大爆炸”时代背景下,双语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青睐。民族高校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藏区现代化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与内地高校相比,西藏高校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如何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西藏籍高校大学生是一项重大课题。
一、英藏复语方向的基本情况
西藏民族大学英藏复语是外语学院英语专业①的一个本科教学的专业方向,2011年首次招生,原名为英藏翻译方向,由外语学院和民族研究院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到目前为止已招收6届本科生,毕业生达87人。招收生源为西藏籍学生和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籍的学生(简称区内生、区外生),培养模式为双语主辅式。2017年将原先的藏汉翻译方向改名为英藏复语方向,专业方向培养目标本着“实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应用”的原则,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扎实的英藏双语运用能力和较宽知识面,能在外事、教育、文化、科研、新闻出版、经贸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管理等工作的复语型高级专门人才。以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的英藏复语班为例,该专业学生既要学习专业英语课程、藏语课程,还要学习第二外语②的课程,这种情况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较为少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型人才是“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高校人才培养的新定位。所以,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文化内涵,还要有看待问题的国际性眼光。
二、英藏复语方向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英藏复语班是由30人左右组成的藏、汉混合班,班里普遍现象是学生在藏语和汉语两语的学习上有“偏科”现象。对于藏族学生而言,他们会藏语和汉语,而英语基础很薄弱。与此相反,汉族同学不会藏语,要从零基础开始学起,而他们英语底子又很好,这就面临给混合班级教学过程中存在巨大挑战,因受藏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性,在教学方式上缺乏互动的良性循环。藏族学生受藏族传统“礼敬上师”的观念影响,回答问题胆怯,并且在学英语方面,藏族学生比较吃力;而汉族同学面对一门新语言,通常处于新奇、紧张状态,在课堂中谨慎寡言,不太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导致课堂互动较少。这两种情况在“两极状态”下,逐步演变为不想问,不爱问、不愿问、至而不会问。在这种模式下导致课堂教学要以老师为中心,缺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任课老师要针对以上情况需要做到统筹兼顾和因材施教。对英藏语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是单纯的掌握语言,更多的是通过外语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更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这就要求英藏复语专业一定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陈旧的教育方法,积极摸索新的发展途径,培养出与社会接轨的人才。
鉴于该专业的学生精通藏语是毕业找工作或者继续深造的一大优势,再加上本人多年从事英藏复语班的任课老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认为英藏复语方向的课程建设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藏文类课程亟需加强
就目前该英藏复语专业来讲,无论是藏族同学,还是汉族同学,母语、英语和第三语言的相互遷移,在课堂上需要进行语码转换,这是共同点。藏族同学的藏语为母语,汉语为第二语言,英语是第三语;而对于汉族同学而言,母语为汉语,英语是第二语言,藏语为第三语言(零基础起步),这就导致藏、汉学生的基础各有差异,甚至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另一方面,从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不平衡性,存在英语课程多,藏文课程及课时少的情况,再加上没有语言环境,导致零基础起步的汉族同学到大学四年毕业为止水平停留在书面、口语不过关,换句话就是“哑巴藏语”的情况居多。
2、缺少精通英语和藏语的少数民族师资
一是对区内外混合编班的英藏复语班而言,考虑到汉族同学的零基础藏语,教师只能通过汉语为主,藏语为辅的授课模式;二是西藏民族大学属于西藏高校,应该有西藏元素和民族特色,而高校教师的素质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对该专业而言精通双语的师资力量紧缺,只能由外语学院的英语老师和民族研究院的藏语文老师共同承担课程。三是藏语师资力量极为紧张,原因在于就业观念的影响,西藏区内生不愿在区外就业,再加上没有相对应的西藏籍优秀人才引进政策,招不到藏语文专职教师是目前一大现实困难,所以解决“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也是解决师资力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3、缺乏藏语及英藏翻译类教材和辅助资源
目前,藏语课程内容明显单一,适合本专业学生学习的配套藏语教材,尤其是西藏方言为主的音频和视频方面的学习资源是极为缺乏,给藏语初学者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个区内、内外混合班级当中,对于零基础学习藏语的汉族同学和藏语为母语的藏族同学而言,既要考虑到教材内容的难度,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使用藏文教材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从实际情况出发,编写符合区情和校情的藏文教材是发展该专业的首要任务。
4、缺少对口实习实践单位
西藏民族大学隶属于西藏自治区管辖,但校址在陕西省咸阳市,学校采取的实习实践方式是院系安排或者是自主选择的模式,这也是学院或者教师凭借个人资源搭建的实习实践平台。反过来学生只能利用在寒暑假这段时间前往西藏自治区找相关单位进行实习实践,由于距离遥远,再加上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等方面受到了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再加上学生自身的能力问题等,毕业实习实践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总之,要通过多样化实习实践活动,将课程理论应用于实践,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西藏民族大学不仅是西藏培养人才的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为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机构。鉴于存在以上的种种问题,先后在2014年和2017年由民族研究院和外语学院相关领导和一线任课教师召开研讨会,对英藏复语方向学分制培养方案基本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修定,在培养规格方面提出要具有扎实的藏语语言基础和有一定的藏语语言运用能力,具备听、说、读、写、译能力,对藏族历史、社会和文化有概括性的了解,毕业时藏语至少应达到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总学时要达到3191学时,最低学分190学分,主要包括三类课程:其一,通识教育课程(10门); 其二,藏语方向课程(24门);其三,英语专业主要课程(48门)等。通过此次研讨进一步梳理了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对该专业方向学分制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及藏语类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和优化,重点落实了学校关于本科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具体要求,对进一步办好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课程体系
调整英语和藏语课程开设的种类和学时,结合本校生源质量和藏汉合班教学的需求,保证学生在四年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语言能力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即英语至少达到英语专业四级的水平,藏语至少达到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对人才的需求。
2、积极探索多元化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的教学方式
相关英、藏语课程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辅助材料、视听资料等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工作,要着重增加应用型翻译内容,并要求学生学习相应的专业文化知识,积极开拓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资源开发。同时,要利用混班级,以及学校几大藏文社团的自身优势,藏族和汉族同学以结对子方式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3、加强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外语学院英语教师与民族研究院藏语文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的联系与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深入探索和交流。同时,针对西藏籍毕业生不愿在区外就业这一现实问题,学校层面要通过自治区相关就业优惠政策,引进或者招聘西藏籍藏语文专职教师是解决燃眉之急的最好途径。
4、着力培养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的复合型人才
要做好藏语能力评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工作及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办学发展规划与质量跟踪评估工作,也要做好学生对口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结合学院专业特点,学校和教师要多和西藏相关专业的实习实践单位建立“互建共赢”的模式,建立專门的教学实践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平台,多渠道地提供更多成长的实践土壤。
通过这些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改善“哑巴藏语”的局面,以多样化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民族高校是培养少数民族和藏区人才的摇篮,培养复合型人才不是教师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学校层面要给予协调和服务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作为担负着培养特殊人才需求的西藏民族大学,设立了英藏复语专业方向,结合藏语、汉语和英语三种语言,甚至是多种语言,传播西藏文化,树立正确的西藏形象,为新时代西藏的发展培养双语复合型人才,为藏区的各领域阶层添加了新鲜血液。同时,也拓宽了英藏复语方向学生的就业方向和途径,培养出更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注 释】
① 目前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的英语专业分为英语语言文学、英藏复语、英语师范和英印等四个方向。每一个专业方向的侧重点不同,因此课时安排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和灵活处理.
② 英语专业英藏复语方向的学生除了学校英语和藏语以外,统一在大二即第三学期开始要选修第二外语,从法语、俄语、日语、尼泊尔语、印度语当中任选其一.
【参考文献】
[1] 陈容泽.西藏民族大学的藏语研究:意义、内容与展望[J].西藏教育,2018(3)38.
[2] 陈东亚.顿珠扎西.“一带一路” 背景下西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西藏大学学报,2019(1)222.
【作者简介】
羊毛措(1984—)女,藏族,青海共和人,西藏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藏学、民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