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散文教学中情感浅表化表达倾向及改进策略

2020-05-13费辉萍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内容文本

费辉萍

多数语文教师可能有这样的想法: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散文,文中的人物、情感和观点都是明确的和线性的。因此,相对于阅读诗歌、小说、戏剧和其他文本,阅读散文更容易。事实上,看似简单的散文不一定是可读的,也不一定可以得到所有人的理解。正如褚树荣老师在一个讲座中指出的:散文教学倾向于浅表化,这种表面教学倾向阻碍了散文教学的功能,需要得到教师关注。

一、散文教学内容浅表化倾向的形成原因

1.散文教学内容的碎片化

散文教学内容含量较浅的原因之一是内容比较分散。这种碎片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以及文本中可获得的知识和所教授的知识。例如在《那树》的散文教学中,除了学习相关内容之外,教师还需要还教会学生如何描述树,总结树的特征,学习想象力,学习借用和感觉文章,找到文本中使用的修辞方法,解释他们的作用,理解作者的情绪变化过程,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表现的生活哲学,并理解文章的句子的特征。

2.相关知识的模式化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都可以联想到散文的相关知识,如塑造言语和分散注意力、观看场景、场景情况、热点话语。事实上,多年来教师使用一些认为普遍适用的文体知识来解释散文,然后教授散文。比如在《那树》中的有关知识就趋向模式化,如果没有区别,那么要学习的文章的整体特征需要如何区分,教师不知道解释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關键。现在的散文的教学解释逐渐建模,大多只是一般性的。因此,它的教学只能停留在表面性,陷入浅表化的境地,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

3.散文主题的标签化

郁达夫认为,现代散文的最大特点是,以往每篇散文中每个人的个性都比以往任何其他文章都强,现代散文更加不言而喻。比如《那树》就有着鲜明的主体,让人印象深刻。因此,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独特的特征,这些具有无限可能性和丰富内涵的散文却仅限于“热爱生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顽强乐观精神的赞美”“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在对整体标记主题的解释中比较容易忽视人性本身。对散文的“个性”最终抹杀,得不偿失,这种散文教学内容使教学充满了文字,是一组远离文本的文字的堆砌,这种盲目对主题的诠释打破了散文的生命力,学生无法把握作者独特的创作个性,没有办法进入文本的独特精神和审美世界,这种散文教学只能是肤浅的。

二、散文教学内容浅表化倾向的改变策略

1.把握文本个性,聚焦核心教学点

把握文本个性可以从整体聚焦进行解释。所谓整体聚焦是教师在深刻把握文本个性的前提下,依托学术情境,筛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注重文本的性质。以《那树》的教学为例。课堂内容涉及文章的主要目的、规章制度、语言特色等教学内容。从表面来看,这是复杂的教学,学生没有相关的学习线索,他们无法掌握重要知识点,而且对于文章的印象不深。部分散文的特征需要在整体关注下,关注文本中的关键点,让句子中的思想和情感的火花照亮并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

2.凸显文本个性特征,走进作家心灵世界

每一篇散文都有自己的个性,如果无法理解个性,很难整合散文的知识点。以《那树》为例,文中就涉及到如“形散而神不散”“借用场景与情感”“情境融合”等,教师不能说这些散文知识是错误的,但这种知识只能部分代表散文的常识。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散文分为三种,即叙事、抒情和议论,但即便在这样的细分中,它似乎也是大而不合理的,主要是基于流畅的表面性,最后走向散文解释,走出标签的范式,然后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刻发展。

3.基于文本个性,走出文本看文本

相关的学者认为,教师必须在散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散文的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通过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让学生欣赏散文中蕴含的美感,欣赏散文本身的美。然而,散文教学不能止步于此,在《那树》的教学中,教师逐渐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只有当学生走出文本、走向社会走进实际生活,才能真正实现文本的超越,实现散文的深入教学。在笔者看来,这种超越应该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引导自己阅读喜欢的散文,整合自己的观点,了解文章的深度。散文文本需要整合自然、生活和历史的三个层面,并将生活感受可视化,将生命的意义置于散文中,推动事件深度的发展,赋予普通文本一种不寻常的意义。

正如褚树荣老师在一个讲座中指出的:散文教学倾向于浅表化,这种表面教学倾向阻碍了散文教学的功能,需要得到教师关注。正因为如此,散文的教学变得不那么容易,不同散文作家的创作风格的差异,同一作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让学生在这种散文中积累经验,还可以用来阅读理解“其他”散文,这种阅读体验的不能完全复制,让文章阅读的体验也不相同。然而,散文因其独特的个性而变得迷人,并且提供了散文深度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作者通联:江苏昆山市陆家中学]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内容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