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数学游戏,精制数学课堂“大餐”

2020-05-13曹俊杰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设计模式大餐游戏化教学

曹俊杰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趣味性教学模式,它对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究:在课堂的导入、新授、巩固等环节介入游戏化教学,“洗”“切”“炒”“炖”一番,就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数学课也会变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同时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游戏化教学 设计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的确,数学游戏是一种集娱乐和智慧于一身的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数学游戏教学就像烹制菜肴一样,每道工序都需考究,这样才可能让数学课变成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受到学生的喜欢,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一、“洗”——导入环节,引出游戏

洗菜是制作大餐的前置环节,也是必要环节,想做出美味的大餐首先得把原材料清洗干净。课堂导入环节是一堂课开展的启示环节,倘若学生在该环节就对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无须教师过多的督促,自然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为了充分发挥导入环节应有的价值,笔者在组织小学数学活动时,借助游戏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认识”一课时,课前使用了一个Flash的开炮游戏,请一些学生来玩游戏,学生们可以调节炮管与地面的角度和力度。在操作游戲的过程中,学生兴趣高涨,最后大家评选出获胜者。在评选的过程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炮弹的远近其实跟角的角度有关。又如笔者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时,带领学生进行了“海盗船长”的游戏,游戏中讲述了一名潜伏在海盗群里的卧底发来一长串密码数字,这串密码就是跟课堂上要学习的数对知识有关。面对这一串串的密码,该如何解密?如何寻找海盗的藏身之处?如何编译密码才能确保准确无误地传递信息?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直接聚焦数对的有效表达这个核心问题,兴奋地开始了下一步的探索之旅。

二、“切”——初步建构,穿插游戏

切菜是做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切的大小、形状等都直接影响到所做菜的美观程度,从而影响食欲。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深奥的知识简单化,帮助学生有效建构数学模型,感悟知识的本质内涵。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为丰富表象,挖掘学生思维深度,教师可以设计在长方形里数小正方形、摆小正方形和想象小正方形的操作游戏。首先教师提供用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图,再请学生数一数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些已知长、宽的长方形纸片和数量有限的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说出长方形的面积。当学生发现小正方形个数不够时,再引导他们在脑中想象摆的情况:沿长要摆几个?沿宽要摆几个?一共摆几个?面积是多少?最后组织学生讨论: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这样,将外化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步抽象、逐步内化,外化的直观动作就会转化为内化的思维活动。在这种有层次的游戏活动中,学生逐步建构并推导出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做中学、玩中学,动手又动脑,兴趣更浓,效率更高。

又如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相遇问题”一课中,设计相对而行、相背而行、同向而行的不同游戏场景,让学生们在游戏场景中初步理解各自不同的问题本质。把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学习中来,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炒”——新知讲授,用好游戏

炒菜是做好大餐最重要的环节。什么时候入锅开炒,炒的过程中对火候和时间的把握,需要放什么调味品,炒到何时可以出锅,这都需要厨师精心思考,认真把握。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散。所以,在组织数学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在抽象的数学知识讲述过程中,借助生动有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继而自主地掌握所要讲述的新知,并在玩中形成积极向上的数学思维。

比如,我校一位教师展示的“麦博思考力”思维游戏训练课“潜水艇”,思维含金量就比较高。游戏是这样设计的:两人一组,面对面坐,每人一块大板和一块小板,小板先摆好自己的舰队。舰队上有占一格的小舢板、小渔船,占2格的帆船,占3格的划艇,占4格的汽轮,不能让对面看到。另一块大板是用来思考模拟摆出对方舰队阵型的。两人根据轮流提问来揣测对方阵型。一方问:(×,×)坐标?对方会回答你三种可能,分别是:击空——表示发出的炮弹没有命中船只的位置;击中——表示发出的炮弹命中了船只的位置,但还没有全部打中;击沉——表示发出的炮弹,包括以前发出的炮弹已经全部击中船只,可以使船只毁坏下沉。根据这三种不同的回答可以思考对方阵型图及各艘船的位置。谁用最少的提问次数优先思考得出对手阵型者获胜。这是一个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游戏。学生要通过反馈的“击空”“击中”和“击沉”来判断船只的位置。“击沉”这种情况是最好判断的,因为它体积少只占一格。“击空”则表示此处没有船只。如果遇到“击中”那就说明这个坐标上有船只,而且是不止占一格的船只,有可能是2格,也有可能是3格、4格的船,这时就需要根据对应大船的形状进行思考。这类游戏相当于电脑里的扫雷游戏,只是融合在潜水艇这个场景中更有趣味性。通过这个游戏,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坐标的知识,又可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

又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可能性”这节课时,教师设计了摸球、抽奖和掷骰子等一系列游戏活动。整个学习过程不仅仅停留在游戏的表面,而是让学生参与了获取知识形成及发展的全过程,游戏的同时引发思考,不仅体验了“一定”“可能”“不可能”以及可能性大小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到了获取知识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四、“炖”——练习巩固,回味游戏

炖煨是做菜过程中巩固味道,使鲜味深入食材的重要环节。练习活动中开展游戏就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并对所学进行检验。传统的练习形式使学生沉浸在题海战术之中,无法从中获得更有价值的知识。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组织小学数学练习活动的时候仍是将游戏运用其中,借助游戏形式来丰富练习形式,最终实现巩固复习的目的。心理学认为:及时恰当的反思总结能指导学生的目标行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数学游戏既要寓教于乐,更要乐中有得。一个数学游戏活动结束后,必须对这个活动进行必要的反思总结,不仅要总结所学知识技能,还要反思活动体会和经验。

例如,在数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在课尾设计了小组与小组的游戏比赛。每组选派两位学生上台游戏,一位同学报数对位置,另一位同学快速在图中标出位置。其他同学做裁判计时并判断正误。由于加入了小组比赛的环节,学生个个兴致盎然,并熟练地运用了本课所学的知识。只有深入理解“建模”意义,才是一种真正的数学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立足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努力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做好数学“大餐”的每个环节——“洗”“切”“炒”“炖”,就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领学生掌握数学核心知识,体会数学学习本质。

【参考文献】

陈旭阳.在学习中寻找乐趣——对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模式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

猜你喜欢

设计模式大餐游戏化教学
“1+1”作业设计模式的实践探索
智慧图书馆环境下的融贯式服务设计模式研究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军营里的“大餐”
圣诞吃大餐
基于生产者/消费者设计模式的连续音频信号采集系统
浅析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
《图画大餐》《艺术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