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课程教学的传统思考与现代变革

2020-05-13姚颖陈威然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绘本

姚颖 陈威然

绘本,又称图画书,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图文合奏的书籍样式,以其丰富的育人价值,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绘本教学也已成为推动学校课程和教学创新的一股新鲜力量,在全国各地、各类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

每年金秋十月,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都会举办全国性的绘本课程与教学研讨会。2018年聚焦的主题是绘本课程教学的传统思考与现代变革,重点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的教学运用。本组稿件是围绕本届大会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从中可以管窥中国大陆地区小学绘本教学的现状和特点:有的从数学学科的视角,探讨创造性使用数学绘本、深挖拓展教材的儿童化实施路径;有的探讨传统文化绘本之美,借此开启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具体模式,从而促进学生感受、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有的以儿童生命成长为原点,引导学生边阅读绘本边实践,图文结合、动手制图、多维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目前,世界各国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视对绘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绘本教学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进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必将持续发挥作用。绘本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是多方面的,将会成为推动“五育教育”协同共进的催化剂,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教学质量提升。

【摘要】近10年来,我国在大量引进国外优秀绘本的基础上,开始积极鼓励原创绘本创作与出版,一大批具有传统文化特色、民族风情的原创绘本作品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第三届全国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研讨会以“绘本课程教学的传统思考與现代变革”为主题,探讨中文原创绘本的教学价值与意义,关注传统文化绘本的现代解读和演绎。童稚灵动的学生展演、深刻前沿的专家演讲、精彩绝伦的教学展示课、多元碰撞的互动对话、异彩纷呈的分会场活动,引发了学术界、创作界、出版界和一线教师的多方碰撞与共鸣,对于课程教学的创新融合、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学生可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绘本 绘本课程与教学 传统与现代 分科与整合

2018年10月18日至2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校长、教师、学者、出版人和绘本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第三届全国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研讨会的胜利召开。此次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主办,大会以“绘本课程教学的传统思考与现代变革”为主题,探讨中文原创绘本的教学价值与意义,并进一步探索绘本在幼小衔接及跨学科整合中的价值与应用。

继第一届大会“阅读与表达”、第二届大会“创新与融合”的主题研讨之后,本次大会规模更加盛大,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更具文化意识和潮流意识。这是自儿童绘本进入中国儿童视野20年来,中国教育界、学术界、创作界、出版界对原创绘本进行集中关注与研讨的一次大规模集体盛会,也标志着中国原创绘本在创作、出版和应用领域的日趋成熟。大会上,一场场精彩的演讲、一节节生动的课堂、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如颗颗闪耀的珍珠,共同凝结成促进儿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智慧结晶,也进一步吹响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的号角。

一、童稚灵动的学生展演

本次大会不仅有学术的交流和碰撞,也为热爱绘本的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大会开幕式上,来自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小葵花艺术团的学生们最先登场,为大家带来了一支充满童真童趣的舞蹈——《弄堂记忆》。欢快的步伐、俏皮的小辫儿、爽朗的笑声,将弄堂儿童的游戏生活演绎的栩栩如生。之后,来自进步小学二年级的杜一诺小朋友,用稚嫩却不失表现力的声音,为大家活灵活现地讲述了《小金鱼》的故事,举手投足都尽显小主播风采。来自花家地实验小学的董宸正小朋友更是一位小才女,她的原创绘本《接纳自己》也被搬上了舞台,用小话剧的形式演绎了出来。精彩的故事、惟妙惟肖的表演赢得了参会教师们的阵阵掌声。

孩子们的表演给大会增添了一抹童趣的色彩,也让我们看到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们的无限潜力,原创绘本的未来等他们书写!

二、深刻前沿的专家演讲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绘本创作、学前教育、儿童文学教育等领域对绘本有专门研究的专家学者,向与会代表们分享最前沿、最深刻的实践探索与学术思考。大会伊始,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张春莉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丁炜副教授、中国青少年宫协会阅读推广部部长季琳女士为大会进行了开幕致辞。三位嘉宾总结了绘本教育教学近20年来的迅猛发展,以及绘本教学的巨大潜力,并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意义。

致辞之后,我国学前教育界泰斗祝士媛教授亲临现场,为大家带来大会的第一场主题演讲——《早期阅读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幼儿独立阅读》。祝教授强调,早期阅读是帮助幼儿由靠“听”获取信息到靠“读”获取信息的“良药”,而绘本作为幼儿最早阅读的文学作品,对培养幼儿独立阅读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之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图画书创作研究中心陈晖教授则更关注中国童谣绘本的阅读价值。在演讲中,陈晖教授从文字、故事、图画、文化和创意等几个方面,带大家领略了童谣绘本的美,并着重阐述了童谣绘本对学龄前期、学龄初期儿童在认知、文化习得、语言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令人深受启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姚颖副教授也进行了主题为《中国传统文化绘本的价值与教学运用》的演讲,全面而深刻地指出了传统文化绘本进校园的必要性,并结合生动的案例探讨了运用优秀原创绘本进行教学的路径、策略与方法。

为了展现20年来中国原创绘本取得的成就,并推动原创绘本在思想、形式、内容等方面的进一步提升,此次大会还特别邀请了绘本创作、出版与书籍设计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话绘本书籍创作与鉴赏的理论和技巧。彭懿先生不仅是著名的儿童文学研究专家,更是绘本创作者、摄影师和电影制作人,他的图画书新作——《驯鹿人的孩子》便采用摄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原生态记录了鲜为人知的驯鹿人部落神秘而震撼人心的生活。大会上,彭懿先生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分享了绘本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摄影图画书的特色,观众们无不被彭老师的个人魅力所折服。此外,来自台湾的著名童书作家、阅读推广人王淑芬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台湾儿童用心创作的绘本作品,令人大开眼界。王老师还讲解了绘本制作的流程并现场带大家制作了别具一格的“双胞胎书”,精巧的构思令在场教师们赞叹连连,绘本创作也不再遥不可及。

这些专家学者的演讲既从理论层面对原创绘本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阐述,也通过大量案例从实践层面为一线教师和运用者指明了方向,同时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绘本创作也成为一条可进一步探索的道路。

三、精彩绝伦的教学展示

除了专家学者的演讲,最受参会者们期待的就是精彩绝伦的现场展示课了。大会的第一节课是北师大实验幼儿园石晓堂老师带来的幼小衔接绘本教学展示课——《好神奇的小石头》。石老师的教学风格亲切、自然、灵动,她带着孩子们用小手合着节拍,创编出一首首清新的童谣小诗。稚嫩童真的语言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让观众们感受到了绘本课堂的美妙与无限可能。

之后的三场展示课则分为不同的主题。在跨媒介及整本书阅读教学单元,府学胡同小学的屠静老师带领六年级学生阅读了绘本《驯鹿人的孩子》。在照片和音乐的渲染之下,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体会着人与鹿之间深厚的情感。最后,绘本创作者彭懿老师更是亲自上台与学生们互动,将课堂推向高潮,也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个深刻而有意义的回忆。接下来,围绕着“鹿”这一主题,海南省教研员、特级教师王琴玉老师为大家展示了《驯鹿六季》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在四十分钟内把一整本书读懂、读厚、读出味道是非常难的。王老师给了学生极大的表达空间,但又通过巧妙的引导,从阅读细节、解读小说全貌、探索写作秘密等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书的内容和主旨。她驾轻就熟、自然从容的教学风格令人如沐春风。

大会第二天上午开展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学单元。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鱼”这一意象,来自府学胡同小学的郭珩老师执教了五年级绘本阅读课《尾生与金鱼》,来自乌鲁木齐的教研员鱼利明老师则与学生共读了《北冥有鱼》。两节课都十分关注现代绘本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区别与联系,挖掘“鱼”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尾生与金鱼》改编自《庄子·盗跖》中尾生抱柱的故事,在繪本中则增添了奇幻与浪漫色彩,但真善美的精神品德依然蕴含其中。《北冥有鱼》则源于庄子的《逍遥游》,鱼老师带领学生通过读文字、赏图画来领略“鲲”的形象,结尾时独具匠心设计的“鱼文化故事阅读地图”更令人叹为观止,给予学生思维和文学的双重养料。

大会最后一个教学单元则聚焦绘本创编与书籍制作,引导学生和教师尝试专业化创作,从绘本阅读者走向绘本创作者。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的向华老师,一边与台上的学生们互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绘本创编,一边面向参会教师进行讲解。这种“双向教学”让在场教师们耳目一新,也是大会展示课形式的一大创新。来自北京服装学院的绘本画家田东明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许多特殊形式的绘本,如立体书、经折装等,让学生们大开眼界。田老师还现场教学生和教师们一种简单易学的“一纸成书”的方法,极大地激起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

这些丰富多样的现场展示课为一线教师们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对象进行绘本教学提供了实践引导,带给教师们很多启发和灵感,也让我们看到绘本尤其是原创绘本的教学价值和无限可能。

四、多元碰撞的互动对话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经典的展示课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只是雾里看花,还应深入了解其设计思路、背后的教学理念、所反映的教育教学规律等,才能真正明白这节课到底好在哪里、可供借鉴和学习的亮点在哪里。而每场展示课之后的执教教师与专家学者的互动交流环节,恰恰为教师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

授课教师们先阐述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设计思路,以及在现场执教时的感受,进行总结与反思,之后由专家学者进行点评互动。幼小衔接教学单元中,祝士媛教授和陈晖教授应邀与大家交流。两位专家充分肯定了这节课在主题、选材与课堂生成性方面的亮点,同时也提出了“如何把握学前课堂与小学课堂的区别与限度?”这一问题,引起了在座教师们的广泛思考。在跨媒介及整本书教学单元,大会特邀山东师范大学魏薇教授与执教的王琴玉老师、屠静老师一起就两节展示课进行了交流与探讨。魏教授指出,这两节课的内容都非常充实,那么如何更明确地落脚到主旨、如何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传统文化教学单元,北京“社区亲子绘本馆”项目荣誉专家、著名阅读推广人孙慧阳女士对郭珩老师、鱼利明老师执教的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肯定,认为两位教师既能抓住绘本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完成知识、技能目标;又能站在学生视角挖掘绘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性与理性并存,使得课堂深刻而又鲜活。

此外,嘉宾们还与参会教师进行了热烈互动,为一线教师答疑解惑,架起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他们的回答既有具体教学操作方面的指导,也有高屋建瓴的思考,让参会教师对绘本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成长与进步的空间,每个人都获益匪浅。

五、异彩纷呈的分会场活动

异彩纷呈的分会场活动成为此次大会的亮点之一。在前两届大会的基础之上,此次分会场活动的规模更大,参与的学校也更多,最终形成了六大分会场,充分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参会教师的学习需求。除了花家地实验小学、中关村第一小学、回龙观中心小学分会场之外,府学胡同小学更是倾力投入,开设了三个分会场,也成为本次大会的一大特色。

语文学科是绘本教学的首要阵地,中关村第一小学和回龙观中心小学运用原创绘本对绘本阅读课展开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张征老师执教的《迷戏》极具人文情怀,通过发现绘本前后的关联与对比,引导学生体会“美”与“毁”的较力,感受绘本中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张竞予老师执教的《牙齿,牙齿,扔屋顶》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重在通过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来引导学生体会城南老巷的生活图景,感受巷子文化的温情;来自海南的张锦老师执教的绘本课《好像》,则关注绘本语言的清新与唯美,将绘本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回龙观中心小学的薛云菲老师则尝试了主题阅读教学,将《躲猫猫大王》与《淡蓝色的围巾》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感受友谊的真谛。四节绘本课都重在阅读,但却各具特色,很好地为参会教师们展现了绘本阅读课的几种不同形式和教学路径。

除了对传统课型的深入研究,府学胡同小学和花家地实验小学分会场还大胆创新,利用原创绘本进行了跨学科教学的探索与尝试。范学军老师和吴丹老师运用《盘中餐》进行了科学与语文的联动教学;崔丹老师与高斌老师合作完成了基于《我和爷爷的建筑之旅》的科学与数学跨学科教学;郑乔波和马燕老师利用《天使》为依托进行了语文与美术课的整合。这些精彩的跨学科教学课例,展现了绘本教学的多种可能,也让与会教师们看到了绘本教学在实践和研究领域的巨大潜力。

府学分会场还尤其关注绘本课与数学的融合,授课教师们充分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产生了五节优秀的数学绘本展示课。其中既有针对中低年级的《五进制》(王虹)、《比零小,还有数呦!》(刘薇),帮助学生认识数字及其变化规律;也有针对高年级的《平行与垂直》(孙婷)、《三阶纵横图》(吴建成)、《神奇的“9”》(张全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学习数学时乐在其中。此外,周艳龙老师执教的绘本制作教学课《我爱府学》,以及王芙蓉老师、王刚老师、焦倩老师等人的数学课例分享也让参会教师们收获满满。

言有尽,而意无穷。本届大会聚焦绘本课程与教学的传统思考与现代变革,既有理论方面的前沿思考,也有实践层面的课堂呈现;既有绘本教学领域专家学者们的领衔参与,也有绘本创作界、出版界的通力合作;既有对小学阶段绘本教学的深入探讨,也有对幼小衔接阶段语言活动的探索;既有语文学科对传统文化绘本的阅读与解读,也有数学、美术、科学等不同学科运用传统文化绘本进行教学的大胆尝试,为今后的绘本教学实践研究提供了无穷的启发和借鉴。本届大会落幕,而传统文化绘本教育的号角才刚刚开始,我们蓄势待发,扬帆起航!也希望一线教师们能行动起来,依托绘本,使当代儿童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进一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