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0-05-13张国华邝景云

循证护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帕金森病韧性条目

丁 婵,张国华,邝景云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有研究报道,全球的帕金森病病人大约有600万例,而我国帕金森病病人大约有200万例,占全球帕金森病病人比例的1/3[1]。该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病程的延长呈渐进性加重,对病人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都带来不利影响,容易使病人产生心理及情绪障碍[2]。这些负性情绪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及疾病治疗。因此,其心理健康状况需要重点关注。心理韧性(resilience)作为一种可以使个体在危险环境中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能力,在病人适应、应对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目前,国内较少见到有关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的报道,然而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国的帕金森病患病率也越来越高,该类人群的心理问题更需要引起重视。因此,本研究通过调查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促进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 2018 年 3 月—2019年 3 月在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2016 年中华医学会帕金森病诊断标准;年龄≥60岁;意识清楚,能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既往有精神病、精神病类史、认知障碍病史者;经研究者解释后拒绝合作。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①一般资料问卷:由研究者自行编制,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 (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等)和疾病相关资料(病程、病情严重程度)。②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 (the Chinese version of Resilience Scale,C-RS)[4]:由Wagnild和Young于2003年研制,黄维肖汉化,量表共 25 个条目,包含5个维度,分别为镇静(6个条目)、自信(6个条目)、自在(5个条目)、坚持(4个条目)及有意义的生命体验(4个条目);采用 Likert 7级评分,从1(完全不同意)~7分(完全同意),总分为25~175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韧性越好;以原作者制定的评分标准,总分<125分为低水平的心理韧性,125~145分为中等水平的心理韧性,>145分为高水平的心理韧性。本研究中该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73。

1.2.2 资料收集

向病人解释说明研究目的、意义之后,获取知情同意,由调查人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其说明问卷填写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并要求病人独立完成问卷,不能独立完成者,由研究者询问后代为填写,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 129 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有效回收 120份,有效回收率为 93.02%。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帕金森病病人的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120例帕金森病病人,年龄46~79(56.37±7.17)岁; 男54例(45.0%),女66例(55.0%);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9例(24.2%),初中32例(26.7%),高中或中专41例(34.2%),专科及以上18例(15.0%);婚姻状况:已婚或有固定伴侣92例(76.7%),其他28例(23.3%);家庭关系:差9例(7.5%),一般19例(15.8%),好92例(76.7%);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31例(25.8%),1 000~3 000元46例(38.3%),>3 000元43例(35.8%);病程:<1年26例(21.7%),1~5年63例(52.5%),>5年31例(25.8%);病情严重程度:根据帕金森病Hoehn-Yahr(H-Y)分级量表病情分级,轻度39例(32.5%),中度56(46.7%),重度25例(20.8%)。

2.2 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

本组病人心理韧性总分为 (124.25±21.23)分;镇静维度得分为 (30.03±6.27)分,自信维度得分为 (30.76±6.07)分,自在维度得分为 (25.55±5.27)分,坚持维度得分为 (19.66±4.89)分,有意义的生活体验维度得分为 (18.25±4.46)分。详见表1。

表1 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得分情况 (n=120) 单位:分

项目 条目总分(x±s)条目均分(x±s)镇静 630.03±6.275.01±1.04自信 630.76±6.075.12±1.01自在 525.55±5.275.11±1.05坚持 419.66±4.894.91±1.22有意义的生活体验418.25±4.464.56±1.11心理韧性总分 25 124.25±21.234.97±0.84

2.3 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关系、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的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变量例数心理韧性得分(分)统计值P年龄 40~49岁39112.37±20.66 50~59岁41118.66±19.39F=11.5690.000 60~69岁27123.78±21.89 70~79岁13133.98±19.66性别 男54125.92±20.88t=0.5460.580 女66123.38±21.45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29117.69±21.66 初中32121.46±18.39F=8.3650.000 高中及中专41126.98±20.89 专科及以上18131.98±19.66婚姻状况 已婚或有固定伴侣92134.33±22.61t=9.9810.000 其他28112.54±18.98家庭关系 差9111.42±19.32 一般19124.98±21.81F=22.6810.000 好92130.98±19.66家庭人均月收入 <1 000元31123.68±21.44 1 000~3 000元46124.32±21.03F=0.5550.646 >3 000元43125.22±20.83病程 <1年26117.72±18.92 1~5年63123.68±20.87F=8.3260.000 >5年31129.98±19.96病情严重程度 轻度39133.02±20.43 中度56123.38±19.81F=39.9850.000 重度25112.18±21.96

2.3.2 多因素分析

以心理韧性得分为应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 6个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病情严重程度最终进入回归方程。见表3。

表3 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帕金森病病人的心理韧性处于较低水平,低于其他疾病病人的心理韧性水平[5-6]。分析原因可能与疾病本身的特质有关,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具有进行性加重特点,随着病情的进展会影响病人的生理功能和社会交往,给病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感;此外,疾病的长期治疗需要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且病人自身劳动力会受到疾病影响,自身独立生活能力下降,需要依靠亲友的帮助才能维持正常的功能。这些都会导致病人心理韧性下降,产生悲观、失望、自卑等情绪。

因此,护士应加强对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的关注,寻找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帕金森病病人的心理韧性水平。

本研究结果发现;文化程度是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的重要因素,文化程度越高,心理韧性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病人,其对事物的认知和生活的体验更为透彻,接受生活的各种事件能力也就越强。当个体得知患病这一事实后,会通过各种渠道正确认识这一疾病,建立良好的应对疾病的心态,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应对疾病,更好地适应疾病;且文化程度较高的个体易获取各种知识和资讯,且较易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疾病所带来的问题。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影响到其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及有效应对[7]。因此,临床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和具体的信息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帕金森病相关知识,尤其对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采用合适的沟通技巧,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准确传达疾病信息,减轻其对疾病的适应难度,促进心理韧性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还发现,家庭关系影响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家庭关系和睦的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较高。帕金森病病人因疾病原因,致使社会活动受限,因此,家庭支持是帕金森病病人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家庭关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他们从家人方面获取的社会支持程度。家庭关系越好的病人就会得到更多的家属支持。帕金森病是不可治愈性疾病,病人需要强大的信念和意志力来解决疾病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然而随着病程的延长或病情的加重,病人会出现松懈和颓废的心理,此时家属支持就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精神支撑,提高其心理韧性水平,帮助病人重塑战胜疾病的信心[8]。这提示护士在进行疾病健康宣教时,鼓励家属参与到病人的疾病管理中,促进帕金森病病人家庭和谐关系的建立,提高其社会支持度,从而提高心理韧性水平。

本研究结果发现,疾病严重程度影响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水平,病情程度越重,心理韧性水平越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帕金森病病人病情越重,受疾病的困扰程度越重,从而加剧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加大其应对疾病的难度,使病人容易产生自我评价降低、退缩、逃避等不良心理反应,影响其应对疾病信心;另一方面,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病人在携病生存中感受到的自信、自尊减少,对生命有意义的体验感降低,导致心理挫败感严重,负性心理加深,最终导致心理韧性水平降低[9]。这提示护士在病人疾病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宣教积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及帕金森治疗的有效措施,延缓病情的进展,同时加强病人的心理干预,让病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增加其应对疾病的信心,提高心理韧性水平。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病人心理韧性处于较低水平,文化程度、家庭关系和病情严重程度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临床护士应在日常工作中重点关注病情程度较重病人心理韧性的情况,加强病情较重病人的心理健康指导;同时,可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指导措施,促进病人家庭关系的和谐发展,努力调动其社会资源,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此外,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通过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满足病人的信息需求,提高心理韧性水平。

猜你喜欢

帕金森病韧性条目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芝麻素酚或能预防帕金森病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