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整合性护理研究课程设计及教学效果评价

2020-05-13张媛媛

循证护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学时考核

明 星,张媛媛

为较系统地训练护生的护理科研思维,按照开题报告论证书的撰写过程包括选题、综述的撰写、研究方案的设计进行课程内容教学顺序的安排。科研能力作为高级护理人才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1]。为了适应护理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虽然国内诸多高校护理专业逐步开设了护理研究课程,但多年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2]。目前,国内对护理研究课程的改革多聚焦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及考核评价改革等单一方面,对于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课程评价等多方面进行改革的研究则鲜见报道。我校在整合护理研究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调整师资团队并采取注重过程性评价的综合性考核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显示改革后的护理研究课程在提升护生对于护理科研基本知识的掌握、科研思路的形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培养等方面初见成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我院2018年—2019年第一学期(大学三年级上学年)4个班级153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1.2 教学方法

1.2.1 课程内容整合依据

护理科研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科研设计能力、科研实践能力、资料处理及论文写作能力[3]。因此,为提升护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专门分学期开设了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护理研究、循证护理4门课程 。近几届学生在教学反馈座谈会中多次反映这几种课程设置和运行方式存在以下问题:文献检索和医学统计学两门课程比较抽象难懂,放在大学一年级学习,学习效果欠佳,且在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学习护理研究课程时,学生对于之前学习的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课程相关知识遗忘太多。具体表现在:学习护理研究选题相关知识时,不知道如何就选题进行文献检索,在学习科研设计时不知道资料处理应采取何种统计学分析方法;循证护理相关的知识比较晦涩难懂,学生的接受度也不高。而将循证护理相关知识作为一种教学法引入护理科研教学环境当中,可最大限度地在科研的起始阶段确保科研选题的准确性和科研设计的科学性[4],因此,该部分内容不可舍弃,但可进行压缩。此外,近几届毕业护生论文指导老师的反馈发现,除学生反映的问题外,在整个过程中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学生在查阅文献后不知道如何正确阅读文献,阅读文献后不知道如何分析评价文献,在进行资料统计分析后不清楚SPSS统计软件输出的数据所代表的意义及如何描述统计软件输出的结果。因此,新课程将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护理研究、循证护理4门课程整合为1门课程。

1.2.2 课程内容整合方法

具体的课程整合方法:①将医学文献检索课程内容压缩为10学时(理论8学时,实践2学时),内容为医学文献检索基本知识和检索策略。②仅保留循证护理课程的文献筛选与评价部分,且主要设置为实践课(4学时)。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散在护理研究绪论、医学文献检索部分。③将医学统计学和原护理研究科研设计部分内容融合并压缩为28学时(理论16学时,实践12学时);主要包括科研设计的基本概念、常见研究类型的设计以及调查问卷的编制。④将医学统计学相关内容压缩为24学时(理论12学时,实践12学时);内容包括统计学主要概念方法介绍(4学时)、常见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及数据录入、筛选和统计(4学时)、统计分析结果的解读与描述(4学时)三大方面。整合后的护理研究课程总学时为96学时,理论和实践课均为48学时。改革后课程的授课内容、学时数安排(按授课顺序排序)详见表1。

表1 护理研究教学组织模式

1.2.3 调整教学组织模式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5]。而护理专业作为我校应用型专业试点建设专业之一,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科研实践能力是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6]。护理研究课程传统的教学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比例匮乏[7]。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占据优势,他们习惯在具体的实践场景中认知和学习。因此,单一理论教学,不能达到护理研究课程教学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研究素质的目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课和实践课进行组合的教学,其特点在于空间和时间同步,理论和实践交替,直观和抽象交替[8],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已经得到较为广泛验证。 而且护理研究课程是典型的为用而学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极强的应用型学科[4]。因此,本次教学改革时,护理研究课程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各48学时,理实比为1∶1。其次,实践教学加强还表现在课程运行模式采用“理实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课程同步,在实践教学整个过程中, 3名或4名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完成自主选题,依次进行选题相关的文献检索、文献阅读分析、文献筛选评价、综述撰写、科研设计、完成开题报告论证书撰写并进行开题汇报PPT制作和汇报。最后,实践教学的强化还表现在不同于大班制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采用小班制且采用导师制教学模式,即每10个同学组成1个小组并由1名导师指导实践教学的全部过程。该课程教学组织模式详见表1。

1.2.4 调整师资团队

我校本科护生的医学文献检索课程长期由医学文献检索教研室的教师负责。医学统计学则长期由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负责,因此,经多轮教学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将医学文献检索和统计学相关的课程知识与护理学科有效结合,基于此,这两门课程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除了学生学习时间长、遗忘之外还应该与科研知识与学科知识结合不够紧密相关。因此,整合后的护理研究课程均由护理系的教师授课,这样可从护理学专业的角度,将医学文献检索和统计学知识与护理知识相结合,以提升护生接受度。

1.2.5 综合考核方法

鉴于护理研究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9],仅通过理论考核方法很难综合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倡过程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改革内容[10]。因此,改革后的护理研究课程将传统以期末笔试考核为主的单一性终结性考核转变为更加注重过程性考核的综合性考核方法。教改后的护理研究课程具体考核项目和构成为:选题(10%)+文献检索(10%)+综述撰写(10%)+课题申报书撰写(15%)+开题汇报(15%)+闭卷考试(40%)。

1.3 评价方法

对于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强调利用质性评价工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10],这几种观点导向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非智力的情感态度因素是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知识的学习及智能发展紧密联系,难以分割。因此,课程评价应同时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评价[11]。而且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方法可帮助教师从护生心理、情绪体验角度去反思教学效果[12]。基于此,在课程学习结束后1周内通过一般现象学的质性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了解护生的学习感受并评价教学效果。在征得其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提前约定访谈时间和地点,保证访谈环境安静、不被干扰,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认真倾听,并对受访者情感和动作变化做记录,每个受访者访谈30~40 min,全程访谈同步录音。访谈结束24 h内将录音资料转录为文字。研究对象的停止纳入以资料饱和为准,共纳入访谈对象10名,编号为S1~S10。访谈提纲为:①请你评价一下这种课程内容设置方式(学生课上时已了解课程内容的整合情况);②请你评价一下边理论边实践的上课模式;③请你评价一下该课程的师资团队;④请你评价一下该课程的考核方法。

1.4 统计分析方法

运用NVIV 11.0软件和人工分析相结合,认真阅读访谈资料,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然后将编码的观点进行归类,摘录出与课堂收获和感受密切相关的陈述,并进行归纳和提炼,进一步形成主题和亚主题,然后将所得结果返给访谈对象以保证主题提炼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结果

2.1 整合教学内容可促进护生科研思路的形成

6名受访者提到学习完该门课程后掌握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路。S2:“这些知识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到,虽然学的过程中感觉有些吃力,但是真的收获很大,我觉得我到了临床上应该可以发现一些临床存在的问题,并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它。”S6:“我们是第一届赶上这个教改课程,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把好几门课的知识放在一门课程里,而且前后知识点串联得很好,这种方式让我们很好地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S5:“我们学习完选题就学习了文献检索,学习完文献检索再学习综述写作,然后就是进行科研设计,我觉得知识的连贯性很好,学完了以后感觉科研的脉络在大脑里形成了。”S4: “那天我听了上一届的开题,对于顺利完成毕业课题感觉自信心多了很多(笑)。”S7:“那天我听上一届开题的时候,感觉自己能够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我觉得我可以比较顺利完成毕业课题了。”

2.2 “理实一体化”模式可促进护生牢固掌握基本知识

4名受访者都提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帮助他们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S3: “这门课的知识确实挺枯燥的,很多专业词汇不是很好理解,但是上完理论课接着上实践课,有时理论课上没有学会的知识在实践课中一应用就搞懂了。”S1: “上完理论课后就是实践课,而且几乎每次实践课都有作业,这几乎占了我们全部的课余时间,这个过程有些痛苦(笑),但我觉得真的学到很多,学得也比较扎实。”

2.3 调整师资团队可增进师生的课上课下交流

3名受访者提到由本专业老师承担作业指导,较大增进了师生交流。 S6:“我们小组分配好各自的任务之后各自去完成相应的任务,但是如果个人在完成一些任务时遇到困难就可以向其他小组成员请教,如果问题还没有办法解决就会找指导老师帮助,因为是本专业的老师,也比较熟悉,会有更多的交流。”S8:“上理论课时是大班教学,而上实践课时变成了小班教学,每个小组均有指导老师,跟老师交流比较多,老师对于护理专业的知识和科研知识都比较懂,这样交流起来非常方便,这样感觉知识掌握更加稳固了。”S10“上课老师会面对面指导我们,而下课后我们还会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沟通,因为这些老师也承担我们专业的其他课程,本身联系就比较多,所以沟通起来比较方便,这样的学习方式感觉能够学到更多更深入的知识。”

2.4 过程性考核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6名学生都提到了该课程注重过程考核的方式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S3:“我们实践课作业特别多,而且几乎都会计入我们的平时分,比如看着一次分数比较低,我们小组内成员就会找问题所在,有时候也会听老师反馈,争取在下次作业时把成绩提上去。”S7:“因为课后作业很多,而且占该门课总成绩比例很大,我们比较注重平时作业,因此我们与这门课的老师有更多的深入交流的机会,课堂上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的问题,课下我们还会找同一位老师继续课下通过多种方式讨论,通过讨论感觉可以深化理解更多晦涩难懂的知识。”

3 讨论

3.1 课程整合后可帮助护生更为系统地掌握科研知识以提升其科研能力

课程整合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护理专业发展的需求[13]。访谈结果发现,学生认为整合后的课程内容知识点前后的关联性较强,有助于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其原因为:整合后的护理研究课程科研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得到进一步提升,不但避免了知识的断层,课程内容也得到进一步优化,使护生的科研能力能够得到系统化培养。此外,课程整合和内容优化后进一步加强了理论联系实践,这更加符合护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要,有助于护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因而可以在提升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质量基础上提升护生的科研能力。

3.2 “理实一体化”模式可帮助护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以提升科研能力

访谈结果发现护生对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产生了积极的认同感,特别强调了可巩固其理论知识。其原因为,采用此模式,护生不仅从理论上可以掌握科学研究基本知识点,且能在实践中合理运用,可做到边学、 边练习,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此外,“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但改变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而且特别强调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地位[14],从而促进对护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护生能根据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完成自主选题,撰写综述及申报书以及开题报告。该做法很好地突出了教学中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学改革后以护生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很好地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升科研能力。

3.3 调整师资团队可帮助护生加强科研知识与学科知识的联系以提升科研能力

教育部提出的护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本科生能在护理领域从事护理科研。我国本科护理的教育目标是具有护理科研意识,掌握护理科研一般程序和方法,具备初步护理科研能力[15]。由此可知,将科研知识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是提升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关键所在。访谈结果发现,护生认为在学习过程中跟本专业的教师沟通起来比较便利,可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原因为整合后的护理研究课程均由护理系教师授课,文献检索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相比传统的教学更加能够结合护理专业知识的特点,因而,提高了该门课的教学质量。

3.4 综合考核方法可提升护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提升其科研能力

Rolfe等[16]强调,过程性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或促进学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高质量的过程性评价能够及时发现护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反馈的内容做到清晰、专业、相关,并针对问题采用措施进行纠正,便于护生改进将来的学习[17]。针对护理研究课程,传统的考核方法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的单一性终结性评价方法,而改革后的评价方法采用针对整个实践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笔试结合的综合性考核方法。访谈结果发现,过程性的考核会督促护生重视平时作业,并促进护生主动找出学习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听取教师给予的反馈和意见,这都表明过程性考核提升了护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了学习效果。

4 小结

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整合后的护理研究课程均由护理系的教师授课,文献检索和医学统计学相关知识对于护理专业教师来说,知识讲解是否清晰透彻以及难易程度的掌控都存在一定的挑战,为此,医学院校应要求教师从护理学专业的角度,将统计学知识与护理知识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挖掘教师和护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法,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学时考核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普修课程教学时数调查研究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学习不是“刷学时”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